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复习资料内容超全小抄----论述题

教育学复习资料内容超全小抄----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1-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1-2、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3、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5、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6、《学论》中表达的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7、科举制j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是什么?1-8、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的"产婆术"的特点是什么? 1-9、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在《理想国》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1-10、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1、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2、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3、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4、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15、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1-16、构建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1、试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2-2、试论"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

2-3、简述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2-4、论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2-5、简述新科技革命改变人的教育观念的主要表现。

2-6、论述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2-7、为什么说教育具有创新文化的功能?2-8、传统价值取向中的消极因素对当今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9、请阅读以下案例,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加以分析。

案例一:深圳市南山区绿色校园建设。

2000年6月,深圳市"绿色学校"评估组对南山外国语学校进行了全面的评估,2001年 3月,广东省"绿色学校"评估组也对该校建校六年来在创建一流学校的学习化环境,精心营造学校高品位的环境文化以及具有前卫意识的环境教育和研究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该校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绿色学校"。

该校从1999年9月起,结合环境教育活动,全面实施整治校园环境的"ST。

B"计划(即安全( safe)、整洁(tidy)、秩序(。

rderly)、美观( beauti{u!)) ,制定近一万字的行动计划,精心策划和设计校园整体美化方案并予以实施,强化校园的管理和维护,使整个校园体现出高品位、个性化的文化和审美格调,促进"学习化校园"的形成,使该校成为南山区校园景观最优美的学校之一。

案例二:浙江省绍兴县齐贤中学的办学理念。

育人宗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教学思路:三段定位、全程培养。

校训:务实创新、追求卓越。

校风:尚德、勤学、守纪、强身。

教风:身正、业精、情深、绩优。

学风:刻苦、踏实、有序、多问。

政风:团结、廉政、勤政、高效。

请问:案例一和案例二分别反映了校园文化的哪些方面?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哪些影响?3-1、简述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身心发展动因观。

3-2、试析个体身心个别差异性的表现。

3-3、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教育学意义是什么?3-4、试述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5、试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6、试析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3-7、简述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具体表现。

3-8、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是什么?3-9、青年期典型的年龄特征是什么?3-10、试述教育如何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4-1、论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4-2、论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4-3、论述智育在人的发展中的意义。

4-4、论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4-5、试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结构。

5-1、论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5-2、论述教师职业专业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5-3、论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5-4、试从多角度论述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6-1、试论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6-2、试分析学科中心论、儿童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的分歧。

6-3、试析学科课程。

6-4、试析我国课程计划中的"活动课程"。

6-5、从潜在课程看学校内存在的教育影响因素。

6-6、试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

6-7、试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6-8、试述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取向。

7-1、试述教学的意义。

7-2、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7-3、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什么关系?7-4、试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与相互关系7-5、试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7-6、试述我国20世纪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

7-7、教学中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7-8、教学中如何贯彻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7-9、试述现代教学模式建构的目标,理论思想和实施中关注的问题。

8-1、上好一节课有哪些具体要求?8-2、试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8-3、联系实际谈谈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8-4、试述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步骤和基本要求。

8-5、制约教学组织形式的条件和因素有哪些?8-6、试述班级授课制改革的背景及几种主要尝试。

8-7、试述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及主要特征。

8-8、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8-9、试述教学评价的原则。

9-1、试论述学校德育的意义。

9-2、试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9-3、试论述教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9-4、为什么说学生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发展的?9-5、试述德育过程的展开顺序。

9-6、试述我国新时期德育的发展方向。

9-7、我国新时期学校德育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9-8、试述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

9-9、试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

9-10、涂尔干德育思想述评。

9-11、杜威德育思想述评。

9-12、社会学习论德育思想述评。

9-13、柯尔伯格德育思想述评10-1、试论述建设与发展班级集体的意义。

10--2、建设和发展班级集体的基本目标是什么?10-3、要实现竞赛、评比在促进集体形成中的作用,需要满足哪些条件?10-4、试论述班主任与班级组织管理的关系。

10-5、在班级组织管理时班主任需要树立什么样的教育思想?10-6、班级组织管理对班主任的教育行为有什么要求?10-7、课外活动有什么特点和作用?10-8、试论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0-9、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参考答案1-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1-1、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表现在: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终身教育受到世界各国普遍的重视。

⑥教育的国际交流日益加强。

1-2、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2、答:古代学校教育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教育上是:①阶级性。

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的特权,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在教育制度上也有所反映口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奴隶、农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②道统性D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惟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一,实质上都服从于治人之道。

③专制性。

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教师的威严和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④专制性。

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即能否受教育和受何种教育是区别其社会地位的象征: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较高的社会地位,习练与社会生产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处于较低的地位。

⑤刻板性。

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1-3、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形式规定以提供保证,这是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

1-3、答:16世纪世界进入近代社会后引起教育的巨大变化,表现在: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并逐步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②教育的世俗化,不少国家规定宗教不得干预教育。

③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

工业革命的兴起,不仅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而且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

④重视教育立法,实施以法治教。

教育上的每次重大变革,政府都以法律的1-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4、答:20世纪后的现代教育具有以下主要特征:①教育的终身化D社会发展的加快、新的知识和信息增加的加速,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于是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观念陈旧了,这就催生了把教育贯串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一体化。

②教育的全民化。

它要求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③教育的民主化.它要求教育机会(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中享有的教育资源机会和教育结果的均等。

同时要求师生关系、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民主化,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④教育的多元化。

它要求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育形式、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多元化、多样化。

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它要求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得到应用,实现包括教学设备、教育手段,以及工艺、程序、方法等方面的现代化。

1-5、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5、答: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归纳起来,其主要观点是:①在教育目的上,宣扬举用"贤才",主张"学而优则仕",大力创办私学,培养"贤才"和"君子!'。

②在教育对象上,宣扬"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习得的,所以重视后天的教育工作。

主张"有教无类",除奴隶外,不分贫富、贵贱、贤愚、种族和地区,任何人都可入学。

③在道德教育思想上,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把"仁"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克己复礼为仁"),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昕,非礼勿言,非礼匆动",强调忠孝与仁爱。

④在教学内容上,继承西周"六艺"教育传统,教学纲领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教学科目是"诗、书、礼、乐"。

⑤在教学思想上,注意个性差异,重视因材施教;提倡启发诱导,主张"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强调学思结合,宣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重学习与行动结合,"学以致用",强调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⑥作为教师,他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教不倦,仁也勺,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言: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