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对策建议隋志加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企业国际化战略是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发展规划,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决定企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态势。
在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品牌国际化战略至关重要,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研发、生产、营销等管理职能的协调一致和有机结合,从而从全局的角度获得最优的效果。
本文通过分析海尔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海尔集团国际化经营的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对海尔或其他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起参考作用。
关键词:海尔集团国际化经营经营战略一、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公司1984年创立于青岛。
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
2013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803亿元,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员工,海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白色家电领域,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集团持有多个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牌。
其中,按品牌统计,海尔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销量最大的家用电器品牌。
在互联网时代,海尔打造开放式的自主创新体系支持品牌和市场拓展,截止到2013年底,累计申报15737项技术专利,获授权专利10167项,在全球白色家电领域,海尔正在成长为行业的引领者和规则的制定者。
二、海尔集团国际化经营的问题分析(一)国际化人才的匮乏人才问题是海尔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最大瓶颈。
由于缺乏具有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海尔很难有效实施国际化战略。
据调查报告显示,由于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多以失败告终。
在国外,海尔让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生产二流产品的企业,而且海尔也难以提供一流企业的薪资待遇,所以到国外只能招到二流人才。
而国内又缺乏国际性营销人才。
据了解,目前企业内的不少涉外管理人员大多只是有外语专长或在国外行政事务部门有过工作经历,但缺乏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际上很难有效实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甚至还造成了企业商业风险的增加。
虽然海尔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的人才加盟,但随着其国际化战略的急剧扩张,海尔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化眼界和视野的人才。
(二)核心技术缺乏竞争力缺乏核心技术是“海尔制造”的软肋,没有核心技术的“海尔制造”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很难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化品牌。
虽然海尔的专利申请总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以外观实用新型为主,核心专利技术少,没有掌握顶尖核心技术,不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海尔永远不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因为核心技术的缺乏,海尔产品只能依靠成本优势在中低档市场有所作为,在高端市场缺乏竞争力,而高档市场因为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少。
所以高端产品利润很高,在当前中低档产品利润微薄情况下,抢占高端市场是国外大公司的主攻方向,所以没有核心技术的海尔极其缺乏竞争力。
目前,信息家电成为家电行业发展的主题,但在通往信息家电的路上,海尔距离索尼、三星等国际巨头还有很大的差异。
(三)海外资本扩张能力明显不足在一些资本密集的投资项目方面,海尔往往受到很大的制约,比如说现在在电子产业一些核心部件,固件制造,平板显示器件,每个项目投资都在十亿美金而且持续要求的投资资金更大。
以中国企业目前的规模实力,要求做到数十亿的技术投资项目还是有很大困难的,不进入这种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也极大影响了海尔的价值创造的能力。
三、海尔集团国际化经营的威胁分析与并购企业文化融合的风险。
海尔在国际化兼并过程中所面临的另一项巨大挑战则是文化无法兼融的风险。
在跨国并购中,这包含了企业文化的不同和跨国、跨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异,并购后整合过程绝不可能仅仅是一小部分领导参与便可以完成的,必须需要大量的从总部到运营层面的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成功。
因此企业又不得不面临突破文化障碍的艰巨任务。
由于东方文化目前还不是主流文化,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困难要远远大于西方企业,所以海尔作为一家有着浓厚传统中国计划体制的市场企业,在整合外国被并购企业更是难上加难。
同时,这些被并购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企业环境,他们往往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度高。
如果中国企业将自身的文化强加给被并购企业,其结果往往是处于“独立”的各持己见状态,这样会使双方在业务及组织上的整合都受到阻碍,整合的难度将大幅度增加。
所以,文化整合是海尔在以后的国际化进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风险。
四、海尔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对策本部分主要从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方面来来探讨海尔在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的一些具体建议。
(一)吸引“国际化”人才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海尔须始终坚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建立一套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
在实现企业大目标的同时,给每个人提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空间。
1.培养“复合型”人才企业国际化所急需的人才,分为专业型和复合型。
专业型人才容易理解,如技术人才、外语人才等等。
而复合型人才则是指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更为广泛的知识与能力。
要实现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目标,海尔需要大批的复合型人才。
他们应当具有财务、质量管理和营销三方面的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就构成了复合型人才的三要素,三者缺一,在处理跨国经营出现的问题时都不能得心应手,尤其作为企作者简介:隋志加(1988-),男,辽宁海城人,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52消费导刊· 2014年7月刊业中高级管理人才更应引进复合型的人才2.人才“国际化”当然,人才国际化不能像传统计划经济般简单化“一刀切”,博士就比硕士水平高,硕士比本科生高,要具体分析每一个职位的情况来招聘合适的人才。
招聘时。
搞年龄、性别、学历三大门槛,可以说都是人力资源管理无知的表现。
海尔只有依靠开放而宽容的心态以及灵活的用人政策,才能真正吸引到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国际化人才。
3.海外人才本地化人才当地化就是要求中国海外企业雇佣熟悉当地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市场情况以及具有在当地顺利开展工作的海外人才。
这样的人才不仅包括所在国或地区的当地人才,也包括熟悉当地市场以及相关情况,能够使用当地语言、行为方式的第三国或投资母国的人才。
利用本土人才,克服了外派国内人才到中国海外企业工作的在文化、生活、语言和思想情绪上的种种困难。
因此,实施人才当地化要放在海尔当地化的最重要一环来执行。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企业的国际化实际上就是拥有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而拥有这种能力最直接的标志就是拥有在自有知识产权支持下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尽管海尔在国内外取得了几千项专利,但很少有设计到顶级的核心技术。
目前,期望海尔掌握所有核心技术是不可能的。
但是海尔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有重点地利用自身资源,采取不同的策略,打造研发网络还是大有可为的,主要采取措施如下:1.建立海外研发分部为了了解国际家电市场的技术和市场动态,海尔集团建立了由各个信息站组成的海尔国际信息网络,进行信息的搜集和反馈活动。
海尔信息部每天将这些信息加以甄别、筛选和分类把各种有用信息分门别类地呈送给决策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
除了信息站外,海尔集团还需在海外市场海外设计分部,就是帮助海外企业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的家电产品。
2.技术合作和技术联盟当今社会,技术日新月异,技术开发周期变短,开发资金增大,很多企业都采取技术合作的方式。
海尔也可以加大同一些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确立了技术联盟关系,通过这些技术联盟,合作双方实现利益共享,海尔集团则可以不断获得较为先进的技术信息与技术能力。
除了跨国公司外,海尔也应该加强与世界知名学府和实验室建立合作研发机构,优化海尔的研发网络。
技术创新往往来自于遍布世界的小规模公司,海尔应该多加关注行业技术和这些有很强研发实力小公司的动态,通过购买或收购等方式获取其技术。
许多跨国公司也都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寻找和跟踪这些小公司,随时获取新技术。
3.加大“绿色”家电的开发力度在日益重视生活质量的消费者心中,绿色无疑代表了时尚、健康与生命,是增加产品附加值、刺激购买欲的绝佳“黄金点”。
全世界都在关注绿色环保,所以,绿色家电有着巨大市场空间。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冰箱、空调、彩电、洗衣机等主要家电行业的市场调查显示,产品的技术和品质已经成为家电产品的首要受关注因素。
所以,绿色家电成为未来主流产品,加大对绿色家电的研发力量是海尔以后成功的一个契机。
(三)完善海外投资制度海尔的国际化道路就是海尔不断投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道路,不断完善合理的海外投资制度与摸索、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是增强海尔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1.合资与控股结合的国外投资方式同建设新厂并且独资的投资方式相比,合资的投资方式既可以节约资金,又减少了一些令投资者头疼的当地法律事务和文化差异引起的一些问题,最终减少了投资风险。
但是有一点应该是始终强调的,合资必须以我为主,海尔集团必须占大部分股权。
新成立的合资企业生产的是海尔产品,技术是海尔的技术。
如果海尔集团不是采取控股的形式,一旦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或者服务出现问题,海尔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就会受到影响。
2.子公司的当地化政策因为产品生产出来后,主要在当地及其邻国销售,生产过程所需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方面甚至包括产品设计在内,海尔都应该采取当地化的政策。
实行当地化政策,对于减少母公司的资金投入,对于海尔子公司同东道国管理当局建立和谐的关系,调动当地员工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海尔当地化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结论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对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由于对于许多问题还在进行不断探索,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历程与经验,或许不适合所有的国内企业去效仿,因为这里有经营领域、企业规模、各种内外部资源等种种差异的原因。
但是,对想走出国门的国内企业来说,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我们可以认为,海尔集团国际化的道路至少到目前为止是成功的。
但目前的成功并不代表未来的发展一定也是会成功的。
这里还需要海尔集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融合不同的企业文化等。
参考文献:[1]张晋瑞,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期刊论文,2010(6)[2]杜奇华,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3]胡泳,海尔的高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4]文涛,国际化战略:华为PK海尔,期刊论文,2008[5]中国家电网 [6]海尔集团网站 /cn/53消费导刊· 2014年7月刊海尔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对策建议作者:隋志加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刊名:消费导刊英文刊名:Consume Guide年,卷(期):2014(7)本文链接:/Periodical_xfdk20140704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