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考点点拨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考点点拨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命题角度】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3.归纳与概括文章内容4.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5.鉴赏文章的艺术形式作品结构一、作品的结构(一)线索的考查贯串全文联缀人物和事物的顺序叫“线索”。

散文因为“形散”,所以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可以是人物。

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技法总结:1.考查散文线索的题目,常常有“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等提示,或直接提出问题。

回答时要点明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组织材料、贯串全文、有机连接、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使行文富于变化等。

2.抓线索一是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的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3.线索不明显的文本,有时直接考查行文思路。

理清思路的题型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只要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所以,首先要对文章内容层次有一个大致的切分,然后对内容进行概括。

(二)思路结构的考查根据写作意图和表现主旨的要求,如何选择组织材料,如何使写进文章的材料条理化、有序化、整体化,这都要作通盘的考虑、妥当的安排和周密的布置,这一思维的过程就表现为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结构的考查,即考查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

技法总结:1.文章结构层次的三种表现形式,即三种层次关系:(1)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有以下几种: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层进式等。

(2)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3)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这类题型通常是直接要求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作答时先指出结构方式,再对文章体现的这种结构方式进行解析。

2.谋篇布局还要注意散文组织材料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指出的是线索本身就是材料组织的方式,另外还要注意分析材料的呈现形式。

可从文章结构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三)句段作用的考查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

句段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此类题的命题设置一般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或“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类题目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来考虑,内容上的作用主要考虑对写作内容和主旨的作用;结构上主要指与上下文的联系,要注意段落在文中的位置。

技法总结:1.首段的作用(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是领起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

(3)文章开篇是景物描写。

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4)首段连续发问,它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5) (5)开篇连续感叹,它就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6) 2.中间段的作用(7) (1)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

(近几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为此类)(8) (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衬(烘托、铺垫)。

(9)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10) (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11) 3.末段的作用(12) (1)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13) (2)末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14) (3)末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15) 4.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16) 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

句子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

这样的段落要分析出使用特殊句式的效果。

(17) (四)穿插类句段的考查(18) 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是近年来频繁考查的欣赏点。

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各尽其妙。

(19) 技法总结:(20) 1.阅读区间的准确定位(21) 要对句段或穿插性材料在文中的位置准确定位,因为位置不同,其结构作用就不同。

(22) 2.从三个角度去思考(23) (1)内容本身所写。

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

(24) (2)上下文关联。

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

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

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

(25) (3)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26) 3.有意识地运用答题模式(27) 开头:(形象地)表现(展现、突出、强调)了……领起(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反衬、映衬)了……。

(28) 中间:(形象地)表现(展现、突出、强调)了……与上文(下文)……相照应,与……形成对比,衬托(反衬、映衬)了……,为展现主旨作铺垫。

(29) 结尾:总结了上文……,与上文……相照应,点明了……中心,引发思考等。

(30) [技巧归纳](31) 揣摩某个语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常见的题目。

考生解题时的难点是,解答语段的表达作用类试题时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思考;有没有理想的思维模式;如何才能把答案写得准确而完整,不遗漏任何要点;等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可以用“三个想想,面面俱‘观’”来概括。

(32) “三个想想”即想想结构作用,想想表达技巧,想想表情达意,从而做到“面面俱‘观’”,多方面作答,使答案准确而完整。

“想想结构作用”要求考生考虑到引领下文、铺垫照应、行文线索、篇末点题等常见的作用;“想想表达技巧”要求考生考虑到比喻、拟人、托物言志、虚实结合、联想与想象、以小见大、烘托、对比、反衬等常见的表达技巧;“想想表情达意”要求考生考虑到该语段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主旨情感等。

(33)主旨情感一、概括文章主旨技法总结:散文中情感主旨的归纳常见的是寻找中心句,从主要形象中概括升华,这在前面已经涉及。

这里从标题、段落层次及语言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

1.挖掘标题含意对文章情感的品味,是离不开具体的语言载体的。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中隐含着主旨。

分析主旨要注意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眼,分析其在文中是怎样表述的,写什么,有哪些特点,象征了社会、人生的哪些方面。

2.归纳段意,分散整合有时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散在各处,需要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出各部分意思,然后提炼整合。

温馨提示:领会文章主旨常用的几种具体方法口诀:标题提示整合段意,关注首尾归纳不忽视,关键词句深挖不停止。

3.进行修辞还原对文章情感主旨的分析多数能从文中找到中心句,但有时作者的情感倾向或态度隐藏在看似不经意的语言中,特别是对使用了修辞手法的文章、句段,分析评价时要先还原本意,进而揭示作者的真实用意。

二、评价思想和态度技法总结: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要注意以下几点:1.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

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

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赅全、主观片面等问题。

2.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

3.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

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

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另外,对古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还要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和外国作家。

[技巧归纳]做此类题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整体感知文本。

回答评价题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第二步,理解命题意图。

把握试题的命题意图,挖掘隐含在题干中的信息,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三步,确定信息区间。

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命题要求检索,找出问题的命题区间、信息区间和答题区间。

第四步,概括整合答案。

对答案进行组织,要注意分析筛选出来的内容,梳理自己思考的内容,按照要求概括出题干要求的内容三、对文本内容进行探究探究题的提问形式主要是:(1)联系自身,对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进行评析探究。

(2)联系生活或时代,对文中涉及主旨的语句进行探究。

(3)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所表现出的深意(深刻意蕴)。

一般所谓的“深意”,一来自作者层面,即作者通过文本所要向读者表达的思想或观点。

二是来自读者层面,即读者通过阅读从文本中获得的启发。

我们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做到两个尊重:一是尊重作者,一是尊重文本。

所有的探究都不可弃这两者于不顾,另立炉灶。

技法总结:解答探究类的题目,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知体识文,特征之中识文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