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管理的临床意义_王新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管理的临床意义_王新莲

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量,而且可增进母婴感情。

5讨论
产妇在大量失血后,抵抗力非常低,生活很难自理,医护人员应主动与产妇多沟通,多倾听产妇的主诉,再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贫血,饮食方面鼓励产妇多吃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7]。

出院时指导产妇仍需注意摄入营养,适当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对子宫复旧和恶露排出情况仍要进行仔细观察,告诉孕妇及时来院复查。

指导产妇产褥期不能进行盆浴,也不得有性生活,防止晚期发生产后出血。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发生产后出血,需努力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对有可能会诱发产后出血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积极预防,再有针对性地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

因此,预防、早期评估和及时适当的干预是降低产后出血并使其对母体的影响减少至最小化的关键。

6参考文献
[1]戴钟英,董锐,段涛.当前产科的形势和任务[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1):72.
[2]夏庆.26例产后出血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7,10(13):1216.
[3]丰有吉.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9.
[4]何琳,李海龙.476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2):91.
[5]夏庆.26例产后出血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7,10(13):1216.
[6]李云飞.产后出血的防治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1(2):32.
[7]刘铭,段涛.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3):175.
[收稿日期:2012-09-29编校:朱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管理的临床意义
王新莲(山西省阳泉市矿区四矿医院,山西阳泉045008)
[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进行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发生频率的影响。

方法: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防治意识和用药的依从性,遵从个体化用药原则,配合适度运动训练。

结果:COPD患者稳定期明显延长,AECOPD年度发生频率减少,生活质量相对提高。

结论:防控COPD的关键在于稳定期管理,稳定期可促进机体各项机能的恢复,促进机体内环境稳定,提高肌体的防御功能,降低AECOPD发生频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管理;AECOPD发生频率
COPD是以慢性气道炎性反应为标志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其特征以气道、肺实质、肺血管的慢性炎性反应为主要表现。

按病程分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稳定期,临床稳定期指:患者咳嗽、咯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

COPD常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不重视防控将成为累及多系统的疾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 2011年4月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每年住院2次以上、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的、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能正常交流的COPD患者50例。

入选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5ʃ13)岁。

统计入选病例在稳定期管理之前一年住院次数及临床稳定期天数。

1.2方法:入选病例于稳定期第1周和第6个月时常规测定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详细记录。

入选者每周1次到医院就诊或医师上门(电话)随访。

1.2.1首先对入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变其对疾病认识的错误观点。

健康教育内容有:①对已发生疾病或问题的正确认识;②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③患者执行诊疗方案时的注意事项;④疾病诊治过程中患者、医生扮演的角色;⑤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患者的健康行为和遵医行为[1]。

1.2.2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指导患者稳定期用药:根据COPD全球倡议(GOLD)和中国COPD防治指南对COPD的治疗建议,依据疾病严重程度、临床情况以及不同患者对治疗反应的不同而采取个体化原则,选择: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类药物、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祛痰剂及各种组合的复方制剂,单一或联合应用,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1.2.3适度的运动训练: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室内活动、户外散步、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运动,每项活动1 3次/d,循序渐进,逐渐延长每次锻炼时间。

1.3观察指标:观察稳定期长短、年度急性加重发生频率、动脉血气及肺功能等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统计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后稳定期时间较管理前明显延长(P<0.05),年度急性加重的发生频率明显下降(P<0.05)。

稳定期间血气和肺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

分别见表1、表2和表3。

表150例COPD患者稳定期时间变化及AECOPD年发生次数
管理前后平均稳定期(d)平均发生AECOPD(次/年)
管理前136.213.1
管理后300.740.8
t值2.312.22
P值<0.05<0.05
表250例稳定期管理前后血气比较(xʃs)
时间pH值PaCO2(kPa)PaO2(kPa)SpO2
稳定期第1周7.41ʃ0.0015.26ʃ0.1110.73ʃ0.290.96ʃ0.01稳定期第6个月7.43ʃ0.0015.29ʃ0.1010.76ʃ0.270.95ʃ0.01 t值1.992.001.971.89
P值>0.05>0.05>0.05>0.05
表350例稳定期管理肺功能比较(xʃs)
时间FEV1(L)FEV1占预计值(%)
稳定期第1周1.97ʃ0.2673ʃ8
稳定期第6个月2.05ʃ0.2871ʃ8
t值1.831.97
P值>0.05>0.05
3讨论
COPD是一种常见慢性病,国内外研究证明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目前该病大多数患者还是在“症状驱动”式医疗模式下进行治疗,即只在疾病加重时才去就诊,常常忽略稳定期的治疗。

把防控COPD的主要精力用在稳定期,在稳定期促进机体各项功能稳定,延长稳定期,减少AECOPD的发生频率,延缓疾病进展。

COPD由多种因素导致,影响COPD急性发作的内在因素常有:肺功能受损、频繁吸烟、气道高反应、黏液分泌过多、防御机制受损、年龄增大、合并疾病。

外在因素多见于细菌感染、受凉、空气污染、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治疗等。

如何减轻或避免这些影响因素,减少急性发作频率,延长稳定期,是管理的主要任务。

通过健康教育,医患才能达成共识,才能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对COPD的认识和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更好地配合治疗,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遵医行为,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从表1看,管理后的稳定期明显延长,AECOPD发生频率明显降低。

COPD患者必须终生用药控制,不能随便减药和停药[2]。

规范合理的用药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症状,改善活动耐力。

尽管现有药物不能有效地减慢COPD的病程,逆转其气流受阻,但可以预防或减轻低氧血症对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和代谢功能的紊乱,促进机体各方面功能的恢复,维持病情稳定,改善预后,减少AECOPD发作频率,同时还可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因此,即使对稳定期COPD患者,药物治疗仍是COPD患者稳定期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COPD患者常因呼吸困难而不愿活动,甚至长期卧床,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呼吸功能随之下降,呼吸困难亦呈恶性循环。

稳定期中适度增加运动训练可以提高骨骼肌及呼吸肌群的肌力,相对地提高肺泡通气和PaO2,通过适度的胸廓运动,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和肺血流量,利于血液摄取和运输更多的氧,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

适度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和对缺氧的耐受性。

通过对COPD患者稳定期规范管理,笔者认为,COPD虽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症状和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维护其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交往上的相对最佳功能状态。

4参考文献
[1]梁万年,郭爱民.全科医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0-43.
[2]何权瀛,周新,谢灿茂,等.中国部分城市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现况断面调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4):354.
[收稿日期:2012-11-01编校:朱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