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指导1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指导1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指导1《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1.在视听教学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著作是()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书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

A. 加涅B. 戴尔C. 瑞奇D. 赫本2.()被引进视听教学领域以后,使视听教学运动向一个崭新的方向发展,教育技术的观念也从静止的媒体论走向动态的过程论。

A. 学习理论B. 教学理论C. 传播理论D. 教学系统方法3.根据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学技术新定义,教学技术的研究领域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A. 设计、传递、利用、管理、评价B. 设计、开发、管理、检索、评价C.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D.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修改4.学习是指“刺激—反应”之间联系的加强。

这是()对学习的界定。

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主义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建构主义理论5.按照信息加工理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项目,且保留时间(),一般通过复述(如,不出声的心理重复),使短时记忆的保留时间延长。

A. 约20秒B. 约30秒C. 约40秒D. 约50秒6.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也称为()。

A. 方位感B. 响度C. 音色D. 音调7.传声器的指向性图的正确命名顺序是()。

A. 心形指向性无指向性双指向性B. 无指向性心形指向性双指向性C. 双指向性无指向性心形指向性D. 无指向性双指向性心形指向性8.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多媒体课件表达策略的是()。

A. 视听素材的组接策略B. 视听表达的心理策略C. 人机交互界面的策略D. 视听素材采集的策略9.教学设计的四个基础理论是()。

A. 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B. 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与媒体理论C. 控制理论、信息理论、学习理论与媒体理论D. 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信息理论与学习理论10.一般,CAI系统可以具有( )计算机教学课件和( )计算机教学课件两种系统功能。

A. 开发设计B. 开发使用C. 使用调试D. 设计调试11.20世纪初出现的采用照相、幻灯和无声电影的视觉教学,主张利用媒体向学生提供视觉形象,以具体、生动的形式呈现抽象的概念和选择教具等。

因此,在本质上与直观教学是()。

A. 一致的B. 无联系的C. 不同的D. 相反的12.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策略和()管理策略三部分。

A. 组织资源B. 元认知资源C. 计划组织D. 研究元认知13.视听传播对教育技术实践中形成特殊的实践哲学和模式——利用()促进学习,具有主要作用。

A. 任何资源B. 视听教材C. 教学系统方法D. 传播方法14.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并设计了便于及时强化的程序教学机器和便于进行程序教学的程序。

A. 斯金纳B. 桑代科C. 巴甫洛夫D. 华生15.根据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学技术新定义,教学技术的研究领域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A. 设计、传递、利用、管理、评价B. 设计、开发、管理、检索、评价C.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D.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修改16.尽管世界上第一台教学机器的发明人和使用者是(),但是程序教学的兴起主要归功于()关于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和他设计的便于及时强化的程序教学机器和便于进行程序教学的程序。

A. 斯金纳克劳德B. 普莱西斯金纳C. 克劳德普莱西D. 克劳德斯金纳17.学习是指“刺激—反应”之间联系的加强。

这是()对学习的界定。

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主义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建构主义理论18.学习是指认知结构的变化。

这是()对学习的界定。

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主义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建构主义理论19.学习是指自我概念的变化。

这是()对学习的界定。

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主义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建构主义理论20.人和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人类的学习主要是在有目的的人类()中进行的,并采用了特定的()。

A. 社会活动工具B. 科学研究方法C. 生产实践语言D. 改造自然工具21.()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A. 广义B. 人类C. 狭义D. 儿童22.()关于学习的观点概括起来,成为学习过程的5个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A. 朱熹B. 老子C. 孟子D. 孔子23.()总结并撰写出培养演说家的经验——《演说术原理》,其中提出学习过程的三个循序地步骤:“摹仿®理论®练习”。

A. 昆体良B. 杜威C. 柏拉图D. 苏格拉底24.()将心理学概念引入到教育中,提出学习过程划分为4个连续的步骤:“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A. 皮亚杰B. 赫尔巴特C. 奥苏贝尔D. 班杜拉25.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也称为()。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方位感26.()主要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值越大,声音越响。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方位感27.将人耳感觉器官能听到的各种频率声波的最低的声压值连成一条曲线,称为()曲线。

A. 响度B. 闻阈C. 音色D. 立体声28.低于()Hz或高于20kHz的声波不能被人耳感受器官所感知,分别称为次声波和超声波。

A. 20B. 10C. 18D. 5029.()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

A. 音调B. 音响C. 音色D.立体声30.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相对应。

频率高,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频率低,音调低,声音听起来“低沉”。

A. 方位B. 音响C. 音色D. 频率31.()是人耳听觉的一种感受特性,代表人耳区别相同响度和音调的两类不同声音的主观感觉。

A. 音色B. 方位C. 音响D. 频率32.人耳对()的感觉决定于声音中泛音各分量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

A. 音色B. 音响C. 方位D. 强度33.选择图形的下标:()A. 适当真实欠真实高度真实B. 高度真实适当真实欠真实C. 欠真实高度真实适当真实D. 欠真实适当真实高度真实34.计算机在学校教学中,一是用作教学(),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二是用作教学过程中的(),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和程序功能等,把计算机用作开展教学活动的智能工具等。

A. 对象工具B. 工具对象C. 内容对象D. 活动工具35.将计算机作为研究工具或手段,帮助教育科学研究人员进行教育信息的收集、存储、检索、统计和分析等,以实现教育研究的定量化和科学化。

此外,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检索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各种有用信息,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效率。

这是列举计算机的()功能。

A. 信息处理B. 辅助设计C. 计算统计D. 人机交互36.基于计算机的教育 (简称CBE)被称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

CBE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计算机管理教学(简称CMI)、计算机辅助学习(简称 CAL)和基于计算机的教学(简称CBI)。

这些术语中在内容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别,或称等同的是()。

A. CAI、CAL和CBIB. CMI、CBI和CALC. CAI、CAL和CMID. CMI、CBI和CAI37.()反映了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活动时的特征,是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等,依据一定的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特点,对教学方法、交互方式、教学程序等的整合形式(或组合模型),归属为教学策略。

A. CAI的模式B. CMI的模式C. CAI的内容D. CMI的内容38.根据模拟实现的目标可将模拟分为两大类,即教授知识的模拟和教授技能的模拟,前者可分( )模拟和 ( )模拟。

后者分为 ( )模拟和情境模拟。

实际上,绝大多数模拟不能单纯地归入某一类,而是2种或更多种类型的组合。

A. 物理过程程序B. 过程程序物理C. 程序物理过程D. 物理程序过程二.判断题1.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总方法。

它是在程序教学的开发模式、传播理论和一般系统理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2.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图式是人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所以,图式的形成和变化由两个基本过程组成:同化、顺化。

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3.基于计算机的教育称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在国外被称为CBE(Computer Based Education)。

CBE主要包括两方面: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简称CMI)。

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4.每一种声音的基本频率决定声音的音响;每一种声音的谐波成分决定声音的音色。

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5.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确定,一般,先采用将教学目标进行学习结果分类,再运用信息加工分析法和先决技能分析法,逆向(或正向)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类型。

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6.一般来说,视觉图像的真实程度与传播的效果成正比。

真实程度越高、与真实情况越接近,其传播效果一定越好。

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7. 系统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的五个步骤可以简称为:确定目标、确定功能、决定方式、整合系统、评价与修改。

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8. 一般认为,视听教学运动、个别化教学和教学系统方法三个方面的发展并不是相互替代的,而是相互之间有重叠的地方,三条小河最后汇总为教育技术学这条大河。

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9. 从理论演变的角度来看,由视听教学发展为视听传播,是教育技术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

主要体现为:传播理论使视听教学研究人员认识到教学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应把教学传播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改进。

传播过程明确了教学传播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要素.揭示了它们之间动态的相互联系。

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10. 教学系统方法使人们认识到:个别部分的优秀(如视听教学中对媒体、方法或讯息设计的改进)并不等于整体的优秀,只有各组成部分有机的统一,协调于系统的整体之中,才能达到整体的优秀。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进系统的整体功能。

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11. 按照班杜拉(A.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人类大多数的学习是通过榜样作用学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