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融合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对策

产业融合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对策

产业融合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对策□吴国琴[摘要]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创新业态。

河南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农业大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的重要区域,要在旅游产业大融合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大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深度、扩大旅游业与工业融合的广度、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创新度,打造旅游强省,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关键词]旅游产业;融合;旅游创新[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4-0108-04[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转型时期城市公共服务的社会剥夺特色、形成机制及公平构建研究”(批准号:11YJC84001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研究”(批准号:2009—QN—074);河南省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联合资助[作者简介]吴国琴,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旅游经济。

(河南信阳464000) Abstract: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is an innovative industry of tourism and other industries.As a large province of tourist re-sources,and agriculture,and an important region of central China carrying on industry relocation,Henan province should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and agriculture,broaden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and industrial,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of tourism and culture integration,and forge strong tourism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Economic Zone.Key words:tourism industry;convergence;tourism innovation一、旅游产业融合的意义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和扩散,一些基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大规模生产分工的产业边界逐步模糊或消融,并在原有的产业边界处融合发展成新的产业业态,成为价值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源泉与动力[1]。

旅游业在这个浪潮的带动下,已经显露出了“跨界”发展的迹象: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工业旅游、会展旅游、农业观光游、医疗旅游、教育旅游、房地产旅游,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表明,旅游产业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旅游业创新创新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旅游需求的个性化、旅游市场的多元化,使得传统的观光旅游风光不再,如何推出创新型的旅游形态,获得旅游者的青睐,是旅游业持久关注的焦点。

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产业融合催生出极富创新性的新产品、新业态,成为旅游创新的主力军、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2]。

具体体现为:第一,主题创新。

传统旅游的主题主要是观光主题,旅游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形成的主题旅游丰富多彩,例如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影视基地旅游、医疗健康旅游、房地产旅游等,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扩大旅游产业的价值链。

第二,产品创新。

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产品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性,新产品应接不暇,例如农家乐、渔家乐、高科技工业园游、主题公园、探险旅游、体育旅游、特色城镇游、会展旅游、创意旅游等,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也给其他相关产业产品研发带来新的思路。

第三,科技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科技创新,还加快了旅游经济|Tourist Economy旅游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例如旅游信息系统的应用、旅游管理创新、虚拟旅游、科技动漫园、旅游专业网站等,提高了旅游业的科技含量。

(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产业结构是指旅游产业各部门、各地区以及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比例关系,主要体现在旅游业的六要素———食(旅游餐饮)、住(旅游酒店)、行(旅游交通)、游(旅游景区)、购(旅游商品)、娱(旅游娱乐)的结构比例关系。

我国传统旅游业的产业结构极不合理,食、住、行、游比例过大,购、娱的比例过小,结构失衡,通过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

其一,优化六要素内部的比例。

加强旅游业与食、住、行深层次的合作,例如旅游特色餐饮、饮食文化街区、汽车旅馆、青年旅馆、熊猫驿站(四川)、旅游专列、邮轮旅游等;扩大购、娱与旅游业的融合,例如旅游纪念品、旅游专用品、地方特色旅游商品、购物旅游、旅游实景演出、旅游主题公园,印象系列(张艺谋)等,通过产业融合,提高了食、住、行、游的质量,扩大了购、娱的比例,从六要素内部优化产业结构;其二,与其他产业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旅游业综合性强,与通信、会展、博览、娱乐、文化、体育融合,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传统旅游业的升级。

(三)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同经济区、不同产业之间不断发生经济交往,进而融合共生,推动区域经济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还能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融合关联的众多产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第一,推动本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个区域内的产业由于旅游业拉动和关联,旅游业像一根线一样贯穿于各个产业之间,使得产业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也提高了相关产业的附加值。

例如,乡村旅游对于农业的带动,工业旅游对于工业的互补,文化旅游对于文化产业的提升等。

第二,促进跨区域经济交流合作。

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目前以旅游合作为龙头的区域经济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经济壁垒消除,旅游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区域之间联系紧密。

例如,粤、港、澳旅游合作,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中部旅游圈、边境旅游服务贸易等,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合作。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一)平行融合它是指旅游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同一产业链上融合,旅游业属于服务业,在旅游活动中,仅仅靠旅游业自身难以完成全部旅游活动,需要服务业中的其他产业融合,才能完成旅游活动,同时扩大旅游空间,满足新兴旅游市场的需要。

(二)交叉融合是指旅游业与第一、二产业的合作,旅游业与农业、工业原本并无直接联系,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政府主导和市场选择的双重作用下,旅游业与农业高调融合,产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农业旅游,旅游与农业融合,形成以欣赏乡村风光、体验农村生活、关注以生态农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系列产品,从2006年推行“中国乡村旅游年”以来,经久不衰,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掀起新一轮乡村旅游热潮;旅游业与工业融合,形成以参观工业生产流水线、高新工业园区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项目,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与旅游业悄悄“联姻”,获得高额的工业附加价值。

三、河南省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2011年是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文化强省的背景下,积极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紧密合作,有效促进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在文化旅游品牌、产品、线路、商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河南省不仅仅是文化资源大省,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同样丰富多彩。

河南省旅游产业在与其他产业融合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旅游产业融合被动在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和河南省政府等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河南省各地都掀起了旅游产业融合的热潮,特别是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速度很快,2011年10月,为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跨越,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省旅游局、河南省文化厅就合作推进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签订《关于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对文化旅游工作、文化旅游项目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政策倾斜,就合作打造的产品共同给予必要的经费扶持产业融合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对策[3]。

这种火热的旅游产业融合现象是在政府和政策的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是典型的“被融合”,旅游产业融合的主体———企业还没有真正意义上主动地、有机地融合,旅游产业融合的可持续性很难得到保障。

(二)旅游产业融合形式化近年来,在“农家乐”、“工业旅游示范点”和文化旅游品牌创建热潮下,河南省的“农家乐”遍地开花,工业旅游品牌扩展迅速、文化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这种以“典型模式”为蓝本,以“示范点”带动的全省一盘棋的发展模式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旅游产业融合形式化、标准化,缺乏创新的根本动力。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地域辽阔,区域差异大,造就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式各不相同,在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要注重地区差异、资源特色、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的条件,因地制宜开展不同的旅游产业融合模式,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多元化和特色化,以多元融合来提升河南省旅游业的竞争力。

(三)旅游产业融合缺乏监管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下,河南省旅游业要实现“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旅游产业融合是重要的发展路径。

在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下,旅游资源和其他产业要素互相渗透、交叉,最终融为一体,形成了新的业态,改变了传统的旅游产业结构,对传统的产业政策、制度和标准带来新的挑战。

例如对乡村旅游市场无序发展的监管、工业旅游标准的制定、文化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商务旅游的合规性、豪华游轮旅游的垄断性、景观地产旅游的合理引导等一系列新问题,都需要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制度和标准,有效监管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后各种旅游新业态的健康发展。

四、河南省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分析(一)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是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征。

河南省传统的旅游资源优势,如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观光旅游项目,逐渐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与此同时各类个性化的旅游项目,例如乡村旅游、会议旅游、商务旅游、高科技工业园旅游、豪华游轮旅游、景观地产旅游等新型旅游项目受到客源市场的欢迎。

根据客源市场需求的变化,河南省旅游业在市场需求的主导下,与其他产业融合,开展了一系列“跨界”旅游项目,例如以重渡沟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项目,以金星啤酒工业园区等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为代表的工业旅游项目,以清明上河园等5A级文化旅游区为代表的文化旅游项目,以“禅宗少林”为代表的大型实景演出旅游旅游项目,极大地满足了市场的需要,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