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集体来读一下本课最后一段关于《辛丑条约》的影响的叙述。《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归纳]同学们,我们讲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6.《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屈辱条约,它标志着()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C.中国封建制度的瓦解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教师引导]同学们,下面我们通过看影片再来加深一下我们讲了八国联军进占北京后所犯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但应注意,杀人放火固然危害很大,但在当时,真正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而且影响深远的事件是《辛丑条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详细内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天津和北京失陷的过程看一下,对此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天津和北京失陷的过程简述一遍。
[学生简述]在廊坊阻击战的同时,集结在大沽口外的各国舰队夺取了大沽炮台,天津门户洞开。八国联军源源登陆,随后攻占天津。慈禧太后急忙派人向列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沿运河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归纳法。对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理解,可以对近代主要条约进行归纳来帮助理解。
五、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0—22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
1、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年6月,为镇压,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率领,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攻占。
[教师要求]请同学们简述廊坊阻击战的经过。
[学生简述]西摩尔率八国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包围。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教师过渡]廊坊阻击战义和团虽然取得了大捷。但仍然没有阻止侵略军攻占天津和北京。下面,我们就来看详细内容。
[板书]3.天津的失陷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从“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一句中可以看出,一年的时间,义和团由山东到京津,其速度是非常快的。
[教师引导]从中能否看出引发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学生回答]从“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一句可看出引发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是外国教会的压迫。
[教师总结]正确。义和团运动就是在反洋教斗争的基础上兴起的。
播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视频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导入新课
[投影显示]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忘祖先。
男无伦,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产,
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睛俱发蓝。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同学们,上面这段材料讲的是义和团宣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一些特点。从里面的一些观点来看也证明了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目标是反抗帝国主义侵略。那么,义和团运动到底是怎样一场运动?它是如何兴起的?这场运动有什么特点?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等等。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义和团运动及相关的内容。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学科:历史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二、教学课题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三、教材分析
[教师介绍]义和团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义和拳是民间反清秘密结社的一种。义和拳改称义和团,最早见于山东巡抚张汝梅的奏折。1899年夏天,继任山东巡抚毓贤出示义和拳改称义和团。义和拳先在山东冠县一带展开,赵三多领导民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此后不久,义和拳又在茌平、平原、禹城一带活跃起来。山东巡抚毓贤对义和团采取的政策是由“剿”变“抚”。英法美等国驻华公使压迫清政府撤换毓贤。改派袁世凯为山东巡抚。袁世凯到山东站稳脚跟之后,大肆镇压义和团。义和团在山东无法立足,开始北上,进入直隶,并且不断向北发展,进入京津地区。
难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成PPT让学生叙述他们的罪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引导]同学们看完彩色字内容后,再来看课本下面的一组照片,希望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幅照片,叙述一下八国联军的罪行。
[学生叙述]叙述一:“在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一幅照片是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架炮轰击北京城区,一些房屋被击中着火。
叙述二:“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一幅照片是当时的目击者拍下来的。照片上有“齐化门外联军之杀义和团”的字样。齐化门是北京城东面的一个城门。它在元朝时叫“齐化门”,明朝时改称“朝阳门”,至今此地仍称朝阳门,但城楼早已拆掉。(这两张照片,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就由教师点拔也可以。但有一点,应让学生清楚,那就是八国联军进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两幅照片反映的是两桩十恶不赦的罪行:一是杀人,二是放火,这已足以表明八国联军的侵略面目和强盗行径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六、教学反思
有了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事件的基本方法,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带来的影响。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使学生对本课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情境、评价情境等的设置,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的热情,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
.阅读理解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描述八国联军在中国的侵略罪行的文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侵略者的强盗面目。
比较分析法。对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对条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再指导学生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
那么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呢?请同学们在课下互相讨论总结归纳。
课后练习题
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指向()
A.清政府腐朽统治B.中外反动势力C.帝国主义侵略势力D.地方官员严酷统治
2.义和团重创八国联军的战役是()
A.虎门战役B.大沽口战役C.青浦战役D.廊坊战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由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清王朝的腐败,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好要进一步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一、八国联同学们看课本的导入框和第一目下面的内容,从中找出有关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信息。
[学生回答]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这从两个地方可以看出,一是“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一句。二是“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一句。
[教师引导]同学们想一下,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也是最高统治者出逃,也以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讨论,这是哪一次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谁?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申]清政府的这种腐败、妥协,只能给中国带来灾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火烧圆明园,使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更是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彩色字内容。从中了解八国联军在北京城欠下中国人民的一笔笔血债。
[教师过渡]由于义和团势力的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板书]2.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廊坊大捷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书,然后回答八国联军是由哪些国家的军队组成的?
[学生回答]由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军队组成。司令是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
3.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带领仓皇逃跑的皇帝是()
A.咸丰帝B.同治帝C.光绪帝D.道光帝
4、下列战争中,外国侵略者进入北京的有:()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②③
5.被《辛丑条约》划定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的地方是()
A.北京东郊民巷B.天津大沽C.山海关D.上海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我们把《辛丑条约》的危害总结一下。
[板书]2.《辛丑条约》的影响
[教师分析]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当时规定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这是列强对中国空前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除此之外,对于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员,有“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的规定,这不仅束缚了中国人民的手脚,便于列强宰割欺凌,而且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帮凶。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使得外国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界”的设立,实际上是一个“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