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合体画法

组合体画法


形体分析法 面形分析法
☆ 形体分析法
用“分线框、对投影”的方法分析出组合体由 几部分组成,从特征视图入手,想象出各部分的形 状、相对位置关系及组合方式,最后综合想象出整 体形状。
☆ 面形分析法
用“分线框、对投影”的方法分析物体各表面 的形状,从而想象出物体的整体形状。
看图的步骤: 抓特征分解形体
● ● ●
先整体,后局部。 先定位置,后定形 状。




① ② ③ ④
画底板 画套筒 画支撑板 画肋板
⒌ 检查、加深
⒋ 画底稿
⑴ 布置视图: 画对称中心线、轴线及定位基准线 ⑵ 逐个画各形体的三视图: 从反映形体特征 的视图开始画, 三个视图对照画。 先整体,后局部。 先定位置,后定形 状。
① ② ③ ④
画底板 画套筒 画支撑板 画肋板
⒌ 检查、加深
例2:求作导向块的三视图
⒈ 形体分析
p
作图时注意分析 P面的投影
⒉ 画底稿
p
⒊ 检查、加深
⒉ 画底稿
⒊ 检查、加深
§3 组合体的构型设计
3.1
3.1.1
构型原则
以几何体构型为主
培养观察、 分析、 综合 的能力。
3.1.2
多样、变异、新颖
要求按给定的俯视图设计出组合体。
5.2 尺寸种类
1 . 定形尺寸
确定各形体形状及大小的尺寸称定形尺寸。 如图中的直径(φ)、半径(R)和长、宽、高等尺寸 。
2 . 定位尺寸
确定各形体间相对位置的尺寸称定位 尺寸。 如图中带“ * ”号的尺寸 。
*
*
* *
*
3. 总体尺寸
表示组合体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称总体尺寸。 如图中带“△”的尺寸 。
因为一个视图只能确定两个 方向的大小,立体形状并未确定, 所以可以通过改变第三个方向上 的形状大小,设计出许多合理、 美观的方案来。
[例2] 给定一个长立方体,要求经切割分解后,不丢 弃任何部分再堆积成组合体 (称为等体积变换)。
§4 组合体视图的阅读方法
一、看图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抓特征视图
以主视图为主,配合其它视图,找出反映物体 特征较多的视图,从图上将物体分解成几部分。
对投影确定形体
利用“三等”关系,划分出每一部分的三个投 影,想象出它们的形状。
面形分析攻难点
当形体由切割方式形成时,常采用面形分析法 对形体主要表面的形状进行分析,进而准确地想象 出形体的形状。
综合起来想整体
⒊ 平面体与平面体叠加
有实线 有实线
有虚线
无线
两体表面共面时,中间无分界线。
二、表面光滑过渡——相切
无线
无线

注意:相切处无线!
三、 相交
表面产生相贯线!
1.2
切割
1.3


(综合堆积和切割)
§2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一、形体分析法:
根据组合体的形状,将其分解成若干部 分,弄清各部分的形状和它们的相对位置及 组合方式,分别画出各部分的投影。 二、面形分析法: 对于用切割方式形成的组合体,常常利 用“视图上的一个封闭线框一般情况下代表 一个面的投影”的投影特性,对体的主要表 面的投影进行分析、检查,可以快速、正确 地画出图形。
形状特征视图 ——最能反映物体形状特征的那个视图。
俯视图为形状特征视图
位置特征视图
——最能反映物体位置特征的那个视图。
位置特征视图
⒉ 注意反映形体之间连接关系的图线
⒊ 要善于构思空间物体
始终把空间想象和投影分析相结合
投影分析、空间想象
已知视图
修正
物体形状 物体的视图
物体形状
二、看图的方法和步骤 看图的基本方法
3.1.3
体现稳定、平衡、动、静等造型艺术法则
非对称形体构型设计
对称形体构型设计
小轿车造型
3.1.4 构成实体和便于成型
1) 两个形体组合时,不能出现线接触和面连接 。
以下都是错误的。 2) 一般采用平面 或回转曲面造型, 没有特殊需要不 用其它曲面。
3) 封闭的内腔不便于成型,一般不要采用。
3.2 构型的基本方法
⑵ 形体分析法较适合于以叠加方式形成的组合 体,面形分析法较适合于以切割方式形成的 组合体。 由于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往往既有叠加又有切 割,所以看图时一般不是独立地采用某种方 法,而是两者综合使用,互相配合,互相补 充。
三、已知两视图,求第三视图
⒈ 由已知视图看懂物体的形状 ⒉ 画第三视图 例1:求作俯视图 利用局部 孔和槽分 解形体
§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及表面过渡关系 §2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3 组合体的构型设计 §4 组合体视图的阅读方法
§5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及表面过渡关系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叠加
切割
1.1 叠加的形式包括: 一、简单叠加
⒈ 回转体与回转体叠加
⒉ 回转体与平面体叠加 形体之间 一般有轮廓线 分界
形体分析为主,面形分析为辅。
例1:画轴承座的三视图来自套筒支撑板肋板 底板 ⒈ 分解形体 ⒉ 分析各部分间的相对位置及表面过渡关系 ⒊ 选择主视图 原则:较多地表达出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各部分 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⒋ 画底稿
⑴ 布置视图: 画对称中心线、轴线及定位基准线 ⑵ 逐个画各形体的三视图: 从反映形体特征 的视图开始画, 三个视图对照画。
例1:求作俯视图
例1:求作俯视图
例2:求作左视图
例3:求作左视图
P
P
p
例3:求作左视图
p
例4:求作左视图


● ●


● ●

例4:求作左视图
§5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5.1 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
正确: 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完全: 将确定组合体各部分形状大小及相 对位置的尺寸标注完全,不遗漏, 不重复。 清晰:尺寸布置要整齐、清晰,便于阅读。
3.2.1 切割法
一个基本立体经数次切割,可以构成一个组合体。
基本体切割后构成的组合体
圆柱一次切割后构成的几何体
3.2.2 堆积法
堆积构成的组合体
四棱柱与 三棱柱不 同位置的 堆积形式
3.2.3
综合法
同时运用切割和堆积法构成组合体称综合法。
3.3 构型设计举例
[例1] 已知组合体的俯视图,试构想组合体的 立体形状,并画出其主视图 。
抓住位置特征视图,分析各部分间的相互位置 关系,综合起来想象出物体的整体形状。
例:已知物体的三视图,想象出物体的形状
Ⅰ Ⅱ

小结:
⑴ 形体分析法和面形分析法两者的读图步骤虽 然相似,但形体分析法是从体的角度出发, 划分视图所得的三个投影是一个形体的投影; 而面形分析法是从面的角度出发,“分线框 对投影”所得的三个投影是一个面的投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