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 《梦溪笔谈(沈括)》课件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梦溪笔谈(沈括)》课件 苏教版

这样,这 语气助词, 无意义 种 代词,指子方 虫的天敌

译文: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 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 “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 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 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 “傍不肯”。
忽”字表明事出意外.不但表现出 “傍不肯”出现的突然,也反映出 作者惊奇的心理感受。害虫天敌的 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虽然 在当时人们对此现象还不能作出科 学的解释,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这其实是个省略句,即“岁以(之) 大穰”,意思是:年成因此(傍不肯) 而获得大丰收。由此可见,一个“以” 字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 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的缘故,这就 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地域,范围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秋天田地里的 像 庄稼 •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 地; 代词,它的 遍地 成为

十天

因此
代词,指子方虫
• 遇子防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全,都 • 旬日子防皆尽,岁以大穰。
以前
•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本文虽短,但是含意很丰富,正可谓 “言简意赅”。我们先看一下几个字 的妙处。
1、文中“方为秋田之害”中的 “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2、我们再来看看“忽有一虫生” 的“忽”有何妙处? 3、还有一个字我们也要注意, 就是“岁以大穰”的“以”字。
不能。因为此时子方虫还没有 造成祸害,一个“方”字,显 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 急.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了,就和 英语中的将来时和完去时的区 别一样。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难堪和用心 良苦。 “笑”字既透露出喻皓对匠师无能 的嘲笑,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 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1、《梵天寺木塔》一文虽是说木工知 识的,但故事性很强,你能具体说一说 文章的特点吗?
课文并不是平实地说明木工知识, 而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并通过人物 的语言、神态等具体描写塑造了人物形 象,寓知识于叙事、描写当中,使文章 更有可读性。
表承接关系,接着、然后。
②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表转折关系,却。
③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 而来”
表修饰关系,
• 为什么要说匠师“无可奈何”? 以大家无计可施,反衬喻皓轻易 解决问题的技术高超。 •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一句表现 了什么? 用事实说明喻皓的技术高超。
• 文章写人着笔不多却很生动,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样心 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 怎样心理?

他的,指匠师的
赠送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 钗,问塔动之因。 询问,打听 助词,的 助词,的 用,把
翻译: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 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 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终了,完成
指木板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则不动矣。”
方两三级
才。
其喙有钳
其虫旧曾有之 则以钳搏之 用 岁以大穰 因 如
它的。
这样,这种。
不以疾也
以烟徐喷之 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 哪些“以虫治虫”的例 子,试找出并写下来。
树 林 医 生
啄 木 鸟
--
统治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 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指木塔
担忧
翻译:钱氏王朝 统治两浙时,在 杭州梵天寺修建 一座木塔,才建 了两三层,钱帅 登上木塔,嫌那 座塔晃动。

铺排
匠师云:“未布瓦,上 轻,故如此。” 所以 翻译: 工匠说:“木塔上没 有铺瓦,上面轻,所 以才这样” 这样,指木 塔不稳定
于是,便
可是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从前,当初

木塔
翻译: 于是就把瓦片铺 排在塔的上面, 可是木塔还是像 当初一样晃动。
————————— —————————
暗中,秘密地
梦溪笔谈

沈括(1031~ 1095),字存中,是我国北宋时代杰出的 科学家、政治家,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位巨人。他晚 年用笔记文学体裁所著的《梦溪笔谈》共二十六卷,再 加上《补笔谈》三卷和《续笔谈》,共列有条文六百零 九条,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以及 冶金、机械、营造、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 泛、丰富,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著作。《梦溪笔谈》中 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 学史上的坐标”。
走,踩踏 支撑 自然,当然
箱子
翻译: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 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 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 然不会晃动。
人皆伏其精练。
他,指喻皓 精熟
同“服”,佩 服
翻译:
人们都佩服喻皓 的技艺精熟。
• 多义词总结
方 如 遂 履
正 遵照 于是 鞋子
方出神 匠师如其言 塔遂定 遂不得履
方两三级 动之如初 遂不得履 人履其板
才 像 终于 走,踩踏
知识回放1
之: ① 土人谓之“傍不肯” 代词 ② “故时有物外之趣” 结构助词,的 ③至之市 动词,到……去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知识回放2
而: ①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学过本文,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 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 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 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 生态环境的的一项重要措施。
趁热打铁:
方为秋田之害 结构助词,的。 则以钳搏之 代词,代子方虫。 其虫旧曾有之 语气助词,无义。 土人谓之“傍不肯” 它,代子方虫的天敌“傍不肯 方为秋田之害 正当,正在。
一、了解课文记述的生动事例和北宋 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二、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方法; 三、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 四、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及虚词的意义 和用法。
1、本文给我们介绍了 自然界的哪种现象?
自然界的好多生物都 存在天敌。利用生物的 天敌可进行农作物害虫 的生物防治。
2、正确翻译课文,注意 表示时间的年号,地名, 物名等不需要翻译。

语气词,不译
使坚实, 用钉子钉
翻译: 喻皓笑着说:“这 很容易啊,只要逐 层铺好木板,用钉 子钉牢,就不会晃 动了。”
遵照
他的,喻皓的
话,说法
于是,就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翻译:
工匠遵照喻皓的话 去做,塔身就稳定 了。
因为
更加紧密相束
六面
连接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 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