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一、积累与运用(共37 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或者,突然会有人yín诵精美绝lún、感人肺腑的诗句……似乎天空本身也在和我们chóu唱,四周的海洋也情不自禁地颤lì起来……接着又是一片宁静。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我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B、他想做风,吹过你的萧萧枝杈;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

C、守岁的时候,大人给孩子说笑话,讲故事,猜谜语,就是不可以让孩子睡觉。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B、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C、数学对我不感兴趣。

D、通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5分,一空一分)(1),一枝红杏出墙来。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晴空一鹤排云上,。

(4),思而不学则殆。

(5),病树前头万木春。

(6)不识庐山真面目,。

(7),白铁无辜铸佞臣。

(8)江山代有才人出,。

(9)沾衣欲湿杏花雨,。

(10)巴东三峡巫峡长,。

(11)行远必自尔,。

(12),谬以千里。

(1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笑着,走着。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5.阅读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交流体会,也是一种快乐的分享。

(6 分)(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文中记叙了主人公汤姆和(一个即可,写两个加一分且最多加一分)等小伙伴们惊险、有趣的美国生活。

(3分)(2)汤姆早年失去双亲,被寄养在姨妈那里。

在姨妈眼中,他是一个淘气、捣蛋的孩子。

在学校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

对他离家出走历险,从你的角度上讲,你赞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50字左右。

)(3分)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 分)(1)你能写几个关于狼的成语么?(至少两个,多写一个加1分且最多加1分)(2分)(2)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做个“好孩子”的教育。

这种“好孩子”往往被定位成像羔羊一样温顺,像小牛一样憨厚,像兔子一样谨慎,像小鸟一样依人。

如果现在要求我们以强悍的姿态去做一匹狼,你是赞同还是反对。

(4分)(3)请你制作一张读书文摘卡。

(2分)书名作者内容摘要二、阅读理解(共53 分)(一)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完成第7 题。

(6 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对象,写一句话。

(3分)。

(2)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1分)?。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二)阅读《雷简夫移巨石》一文,完成8 一12题。

(14 分)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

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

雷简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

(选自《梦溪笔谈》)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塞.山涧中()②人力不能去.()③雷简夫为.县令()④水遂横流为害.()9.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州县患之.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B.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小石潭记》)10.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 分)雷简夫为县令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石之大有如屋者。

②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12.读了《雷简夫移巨石》的故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三)阅读的《人类和技术环境》一文,完成13 一15 题。

(10 分)①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维生素、杀虫剂、雷达、发动机、原子反应堆、电子计算机……这一切构成了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也称为“第二自然界”,使地球上的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约每隔15年其数量增加一倍。

在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

②跟技术环境的速度相比,生物机体的速度极其缓慢。

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认为,原始人与现代人在大脑构造上相差无几。

几千年来人对语言的反应速度并无差异,基本上是平均每秒钟接受2.5个单词。

然而,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每秒钟运算5000次到当前的每秒钟几百亿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才只有半个世纪的时间。

③人的大脑能否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呢?有的人甚至认为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完全取代自然智能。

难道果真如此吗?科学界的有识之士,对于第一点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对于第二点则持否定态度。

④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人的大脑里的神经元有140多亿个,构成了地球上最完美和效率最高的自然界的美妙绝伦的创造,是人类发明的任何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或人工智能所无法超越的。

⑤总之,尽管人类创造的技术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向它的主人提出严峻的挑战,但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

13.第②段中,通过和的比较,具体说明了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比自然智能快。

(2分)14.从第③段的内容看,科学界有识之士肯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5.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分)16.从全文看,作者要表达的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句子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分)(四)阅读李丰春《烛心》,完成第17-18题。

(7分)①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②“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④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

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⑤“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

”说完就准备关门。

⑥“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

”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⑦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17.本文中哪一句设置了悬念?第四段属于什么描写?(3分)。

18.本文主要表现的人物是谁?其性格特点是什么?(4分)。

(五)阅读《冬天过去了》,完成19-22题。

(共16分)①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

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

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

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

有几次,一不小心陷进雪坑,父亲是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的;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袄,裹在弟弟身上。

一连几个月啊。

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

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

”②已经懂事的我,此时,仿佛忽然走进了父亲的内心。

是的,冰雪遍地的冬天对于贫弱的家庭是严酷的,孩子御寒的冬衣、屋内取暖的柴火、全家人充饥的饭食,哪一样都操碎了父母的心。

这个季节,他们就把自己像柴火一样点燃,让我们围着取暖。

我多渴望冬天快过去啊。

望着疲惫地坐在冰凉的山石上的父亲,正值中年的他已经生出了许多白发。

此情此景永久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③还是一个冬季。

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

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

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

父亲得知,喉头蠕动一下,手抚在的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

”④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

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

我跟在他后面,几次要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

”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

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威家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

到食堂称过米,父亲把换得的饭票交给我:“快去买饭吃吧,饿坏了。

”我要父亲一起吃,他无论怎样都不同意,说要赶回去,到家三十里的路呢。

走几步,他又回过头来,伸出手将我松开的一粒纽扣扣好,对我说:“熬一熬,冬天快过去了。

”我看到,父亲帮我扣纽扣的手在微微发抖,我的鼻子一酸,不知该说什么,朝他点点头。

目送着父亲朝校门口走去,我忽然看到,他肩上有一片白渍渍的印迹,那是刚才扛米袋子时留下的灰。

我张张嘴想喊住他,帮他拍掉,他已走远了……⑤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

但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

⑥去年春节期间回故乡,又逢大雪。

中午,屋檐在阳光下滴答落水。

父亲望着屋外,对绕膝的满堂孙辈吆喝着:“出太阳啦,出去玩吧。

冬天过去了。

”父亲的话使我一下子生出万千感慨。

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冬天”,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也不过分,但父亲教给我们的“熬过冬天”的体验使我终身难忘。

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

感谢你,父亲。

19.分别用不超过10个字概括本文详写的两件事。

(4分)(1)。

(2)。

20.根据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完成下列问题。

(6分)(1)写出“冬天快过去了”的含义:。

(2)写出“冬天过去了” 的含义:。

21.第⑤节文字的横线上补写一两句话,写出父亲的话对我的影响。

注意前后文语言的顺畅。

(3分)。

22.请用“”在文中画出你认为最好的描写片段,并在下面说说好在哪里。

(3分)。

三、作文(60分)请以“的滋味(成功、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答案1、吟伦酬栗2、A3、D4、(1)满园春色关不住(2)随风直到夜郎西(3)便引诗情到碧霄 (4)学而不思则罔(5)沉舟侧畔千帆过(6)只缘身在此山中(7)青山有幸埋忠骨(8)各领风骚数百年(9)吹面不寒杨柳风(10)猿鸣三声泪沾裳(11)登高必自卑(12)差之毫厘(13)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花枝招展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5、(1)马克·吐温、美国、哈克和蓓姬等(2)提示:赞同反对都可以,但要言之成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