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级公路_技术建议书

二级公路_技术建议书

1、招标项目的理解1.1项目的功能、作用及地位省道312某公路是《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03—2020)》“三纵三横八联八支”中的三横(丛江一兴义)中的一段,是贵州省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黔南州2006年—2020年骨架公路网“三纵五横八联线”中的二横(三都坝街—罗甸卜基垭口)的重要路段和主要组成部分。

该公路建设将与贵新高速公路(二纵)、惠罗公路(四支)一起构成黔南州南部主要的骨架公路网。

是对国家高速公路项目作用的延伸,也是对贵州省高速公路主骨架路网的加密与扩展。

且是往广西、云南的重要出省通道。

项目区为贵州省工农业欠发达地区,地处偏僻,远离中心城市,山高谷深,长期以来交通基础设施极其落后,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加快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及周边地区与黔南州、贵阳市及其它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增强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可积极改善现有道路的行车条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对加快贵州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力促进黔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调整沿线地区的产业结构,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1.2项目的技术标准本项目是省道312某公路改扩建工程,根据本项目招标文件、工可报告研究的结论,本8.5m ,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见下表,其它各项技术指标按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

项目主要技术标准1.3 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及建设规模1.3.1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本合同段起于董更(K71+000),与第XXX 合同段终点相接、终点位于独坡附近(K115+990.3),接XXX 合同段。

本合同段的主要控制点为:起点(董更)、碑金河特大桥、平岩、井必、腾子冲、终点(独坡)。

1.3.2建设规模第某合同段路线全长44.9903km ,主要建设规模如下表。

第某合同段主要工程数量表本项目1.4投标工作的主要内容1.4.1工作范围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本合同段勘察设计工作的范围如下:完成某公路第某合同段的公路工程[含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叉、其他工程及沿线设施(包括收费站、超限检测站、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等]勘察设计,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如需要)、施工图设计及概、预算文件的编制工作及后续服务。

详细内容如下:●完成本合同段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绿化和景观设计及其他工程等的勘察设计;必要时进行技术设计,并做好与水土保持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设计单位的协调工作;●提交本合同段的设计工作总结报告并配合业主进行项目报奖工作;●配合业主施工招标,按施工合同段分别提交工程量清单及清单台帐、参考资料、图纸等;●提供业主为编制竣工文件和施工过程中变更设计所需要的最终成果电子版文件;●做好各阶段的后续服务工作。

按业主要求派相关人员参加施工标前会并负责现场考察的工程介绍,实施期间进行技术交底,按规定派驻工地设计代表,协助业主解决各种与设计有关的问题,包括修改完善设计或局部变更设计。

1.4.2勘察设计周期初步安排●初步设计阶段勘察设计:2006年11月1日~2007年1月14日初步设计阶段,2007年1月15日前向招标人提交初步设计文件。

2006年12月31日前向第DLSJ1标段的设计人提供本标段范围内的初步设计文件,以满足第DLSJ1标段设计人对初步设计文件汇总的需要。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设计:2007年2月1日~2007年4月30日施工图勘察设计阶段,2007年4月30日之前应向招标人提交施工图设计文件,若上级主管单位或招标人认为需要进行技术设计,在本阶段内同时完成技术设计文件及修正概算送审。

●2007年1月30日前向招标人提交招标(编制招标文件)所需的图纸和工程量清单。

●征地拆迁图:2007年1月30日前提交征地拆迁公路用地图表。

●施工现场配合服务:3.5年。

1.5设计目标根据项目功能及特点,紧紧把握“在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利用老路”这一设计思路,结合《贵州省公路工程技术指标运用建议书》,充分应用新的设计理念,准确把握技术标准,灵活运用技术指标,严格控制建设规模,认真勘察,精心设计,科学比选,变设计为创作,同时积极配合,优质服务,将本项目建设成为一条外观形象美、内在质量优、科技含量高、环保功能强、文化氛围浓的精品工程,争创省、部级优秀勘察设计项目。

2、对招标项目所在地区建设条件的认识2.1.1地形、地貌项目地处黔南州西南部,位于独山县、平塘县和罗甸县境内。

项目区北邻都匀市,西与安顺市接壤,南与天峨县相接,东接荔波县。

路线起点位于荔波公路,经过羊凤、狮子桥、关上、平塘县、吉古、磨刀石、甘寨、卡罗、牙舟、通州、航龙、董架、沫阳,止于罗甸县县城附近的罗甸县林场,与测设中的惠罗公路相连接。

项目区路线走向大致由北往南,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式下降。

项目沿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按地形海拔可分为河谷盆地、低中山、低山、丘陵地貌,在成因上多为岩溶剥蚀、侵蚀地貌,总体上为山岭区地形。

路线属于越岭线和沿河线,山势起伏较大,地势陡峻,布线困难,填挖较大。

2.1.2气象、水文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表现为热量丰富,无霜期长,终年气温高,夏长东短,是全省常年高温区之一。

区内年平均气温约18.6℃,极端最低气温-7.3℃,极端最高气温40.5℃,年平均降水量为1150毫米左右,年无霜期为282~335天,南边极个别地方全年无霜冻期。

全线皆可常年组织施工。

水文:沿线测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潜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等,第四系漕水含水层主要为块漂石、卵砾石等碎石类土、粘土,主要分布于河谷、滩地地段,主要受大气降水或基岩裂隙水补给。

基岩裂隙水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风化砂岩、页岩、断层破裂带内。

沿线岩溶水受大气降水和河流补给,并向河流溪沟排泄。

根据含水岩性及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将测区地下水类型划分为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水两类。

其中以碳酸盐岩类岩溶水为主。

此外,还有孔隙水类型,其仅分布在河床及第四系沉积物和下第三系地层中,并多以潜水形式存在。

区内地下水根据所处的位置分为补给区、径流区及排泄区。

补给区一般应为山地、背斜核部及两翼;径流区一般为斜坡地带;排泄区为向斜成谷地区及河流。

测区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或大气降水补给。

水质较好,可作生产和生活用水。

本项目所在地区河流属红水河水系,主流为平塘境境内摆金河从北向南流入罗甸的蒙江,终点处汇入红水河。

测区内河流较小,流量小且不稳定,罗甸境内河流沟宽底浅,河流皆不通航。

2.1.3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路线所属地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

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查得本项目沿线地震烈度相当于Ⅵ度区,属基本稳定至稳定区。

2.1.4地质条件2.1.4.1地层岩性路线出露地层主要以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为主,局部地段见泥盆系。

本项目区域内岩层广泛出露碳酸盐岩,以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燧石灰岩为主,其次为中厚层泥晶灰岩、泥灰岩、泥岩;区内大部分地区覆土较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部分低洼处及沿河线覆土较厚,以亚粘土、淤泥质软土及河床冲洪积层为主,设计中采取换填、设桥跨越处理。

2.1.4.2地质构造本项目区域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其构造以挤压型的南北向构造为主,发育少量北东向构造和近东西向的弧形构造。

南北向具典型的隔槽式特点,背斜宽而向斜窄,背斜核部多由平缓的泥盆、石灰系组成,地貌上表现为溶蚀凹地;向斜轴部常为紧密褶皱的三叠系,地貌上表现为山峰与平缓台地。

褶皱轴部多遭断层破坏。

路线走向与构造线呈较大角度相交,对路基影响不大。

2.1.4.3工程地质概况项目区域总的来说构造较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石炭系部分段的中厚层灰岩与页岩顺向坡会形成不利边坡,以及三叠系的泥灰岩、粉砂岩、泥岩在局部段夹泥页岩,选线时充分考虑产状稳定因素,尽量避免顺向坡的威胁。

在路基工程中挖方地段,特别是路堑边坡较高路段、顺层挖方段、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带、软弱砂岩、页岩段将可能会产生剥落、滑坡、崩塌等工程地质病害。

在开挖后应视具体情况采取设置挡墙、护面墙、喷锚、减载等措施治理。

在本项目投标过程中,通过实地踏勘、认真研究工可报告,区内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主要为不良岩性组合形成的顺向边坡及厚层覆盖层滑坡,局部高陡边坡崩塌、落石、水田软土及淤泥等。

2.2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沿线筑路所需土、石料丰富,砂、石料均可就地开采,亦可在附近现有料场购买。

土、石料平均运距约3km。

灰岩遍布,其抗压强度高达60~80Mpa,可作良好的筑路材料。

另外,沿线河床中的卵石层亦可作筑路用料。

石料储量大、强度高,可满足工程需要;路面上面层用料可采用罗甸县罗悃镇的辉绿岩。

钢材沥青以外埠采购为主,可自贵阳采购。

水泥根据构造物的要求分别由惠水、罗甸、贵阳采购。

木材用量不多,可通过当地林业部门采购。

沿线水资源基本能满足工程及生活的需要,极个别地方需敷设输水管道以应工程之需。

从起点到终点沿线均有国家电网通过,工程用电可向国家供电部门申请。

各料场上路条件良好,运输方便。

2.3社会环境(1)地方政府意见本项目是贵州省骨架公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黔南地区重要的经济路、旅游路,它的建设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振兴区域经济、使沿线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项目的建设得到各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沿线广大人民迫切盼望项目的早日实施。

(2)与公路网的衔接本项目为《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03—2020)》“三纵三横八联八支”中的三横(丛江一兴义)中的一段,是贵州省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黔南州2006年—2020年骨架公路网“三纵五横八联线”中的二横(三都坝街—罗甸卜基垭口)的重要路段和主要组成部分。

该公路建设将与贵新高速公路(二纵)、惠罗公路(四支)一起构成黔南州南部主要的骨架公路网沿线与多条地方县道相连接,本项目不仅是黔南地区通往贵阳市的重要通道,且是到广西省的重要出省通道。

故本项目的建设与国家主干道及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优势互补,有利于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该公路的辐射面广,可与周围多条公路衔接,形成一个合理布局的公路网络体系。

(3)生态环境对路线布设的影响项目沿线为山岭重丘区,沿线经过的村镇较多,在进行线路测设时,应尽量避免破坏原生地貌,路线布设须结合当地土地规划和农业规划,以少占耕地,不占或少占良田为重要原则,注意保护水源、防洪和排涝,工程建设对局部小灌木丛,局部稀疏树木的砍伐,可通过沿线绿化来弥补,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和影响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基本消失。

3、总体设计思路3.1设计理念及总体设计原则我院从事公路勘察设计多年,在长期工程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公路工程勘察设计的经验,在充分吸取国内外各类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成功经验基础上,投标人认为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应贯彻以下设计理念及总体设计思路,将本项目建设成为“安全、环保、舒适、和谐”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