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完整版)《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时数:1课时
教材简析:
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b、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

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长方体数量特征
面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三条棱相交的点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

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

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

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
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
5、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
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6、结合直观图小结: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它还有8个顶点。

正方体的特征:
7、提问:依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8、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找代表说一说。

三、观察比较,体会异同
1、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的结果。

3、汇报交流。

从中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是: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
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比较:
4、根据比较结果,想一想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课件演示从特殊的长方体上截取一个正方体,让学生体会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填空
(1)、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每条棱长都()。

(2)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2、 判断。

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 面积相等。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 正方体。

( )
(5)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四六二 十四条棱。

( )
(6)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

( ) (7) 相对的4条棱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 )
图一 图二
图一:长方体的长( )厘米,宽( )厘米,高是( )厘米。

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

图二: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 )体,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

4、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提问: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思考:有一块形状如图的硬纸,把它按照虚线折叠,能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按照图中的形状,剪一块硬纸折折看。

3厘米 8厘米
4厘米
4厘米
4厘米
4厘米
六、板书设计:
教学说明:
1、说教法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学中我从复习刚刚学过的长方体入手,然后认识正方体。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来具体认识正方体,并抽象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我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探究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最后,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集合图形表示它们的关系。

在创新应用上,我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正方体,并实际进行测量。

通过做一做,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2、说学法
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如果老师再满堂灌,可能适得其反,再加上本节课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效果会比较好,所以,我采用学生小组结合的探究式方法来学习,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这是本堂课的一大特点。

在教学中曾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正方体面、棱、顶点等的特征。

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倡导自主讨论、交流。

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够在推理、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交流,进行体验。

在本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

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它超越了“掌握知识”而升华为“学会生存”。

3、说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为今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作好铺垫。

因此,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理解它们内在规律及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算一算、拆一拆、比一比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的。

在认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学习迁移自主讨论正方体的特征,再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

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最后用学到的新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