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河相关的民间故事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
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
坦的关中平原。
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
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
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
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
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
便能成龙。
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
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
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
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
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
他听说人喝上一百
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
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
转眼过了
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
冯夷很得意,又过
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
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
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
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
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
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
冯夷喜出望外。
达成自己成仙的心愿。
成为一名河伯
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
百姓称之
为将军柱。
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
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
鲁班把桥墩的位置
选在了将军柱的这个地方。
从此,鲁班早出晚归,负责施工,半年过去了,桥墩在渐渐长高。
有一天,鲁班的妻子送饭到岸边,等了一阵不见鲁班,便到岸边看个究竟,谁知她在
岸边看见一个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个手拿着铁锤在干活,他的妻子哎呀一声
惊叫。
鲁班一慌,一锤砸在了自己腿上。
手中的石头也飞到了对岸的山上,桥也就没有建成。
至今在将军柱上有一个十分光滑的石头,好像是整个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间则是脊柱,把石头一分为二,好像是长期靠着休息时留下的。
传说这就是鲁班造桥时所留。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称河伯。
他站在黄河岸上。
望着黄河水自西向东流,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
河能和它相比。
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
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始终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
河伯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欢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
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
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
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
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