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说课稿
高一地理组:周莉莉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型是新课。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课标: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地位与作用:
从教材内容上看,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和经济现象之一,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了解、甚至亲身经历过这个过程,要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这一现象,学习这一节就尤其显得重要。
从教材结构上看,在本章第二节安排这一课,其目的是在上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作一个概括,为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过程与方法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材重难点: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难点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从家乡的发展变化以及自身的生活经历,已对“城市化”这一社会现象有了亲身体会,为学习本节课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
可以适当完成一些自主学习任务。
三、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授课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列表比较法
3、探究式教学
4、小组合作讨论法
其中,读图分析法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读图分析能力,有助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四、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学是中心,学会是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用图:
2、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那么怎样把教法和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教学过程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节课采用“图片导入法”
多媒体展示“深圳老东门(1981)”,和“深圳新东门(2000)”两幅图片,然后设疑:这两幅图反应了什么问题?新课就此开始。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城市化
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第一则是“深圳市城市用地结构比较表格”,第二则是“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用这两则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以及城市化的特征。
在这个基础上再来探究深圳市城市化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本模块主要是以深圳为案例剖析城市化的含义、特征和意义。
目的是提高学生根据实例分析问题的能力。
)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指导学生读“世界城市化的推进”图,引导其读懂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
并读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数量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个图提出问题:(1)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突出特点?(2)引起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这样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地理的兴趣)
3.城市化特点
读图“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教材P37-38的材料,思考如下问题:
(1)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3)试从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发展速度等方面,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完成下面的表格。
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所处阶段后期中期
起步时间早晚
目前速度慢快
发展水平高低
城市人口比重大小
城市化与经济
发展
相适应不相适应
原因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
向城市迁移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
动力过剩
后果①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城市外围地
带建设了比较多的卫星城;②市区范围明
显扩大,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③出现
了高水平的大城市连绵带;④注重营造高
质量的人居环境,城市绿化率保持早较高
的水平。
重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文物
古迹;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给城市
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很
大压力;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
态造成很大破坏,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
质量大幅度下降
(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从图出发,结合教材,给出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探讨。
从而再次明确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起到巩固
和加深理解新知识的目的。
)
4.中国的城市化
(很多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一些不合适的城市化,阻碍了经济的发
展,那中国的城市化又怎样呢?)
展示图“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结合课本P39的阅读资料
“中国的城市化”,思考:
1、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完成P40的
表格。
(提示:从城市化速度、动力、产业结构变动、人口流动、城市建
设、环境生态保护以及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
行分析)
2、从我国国情出发,是否应该加快城市化进程,从而早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三)训练反馈,巩固新知:
以习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的形式进行小结。
课后探究:
1、加速城市化进程,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
2、在我国西部地区,怎样协调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
如下是本节课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便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框架的掌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