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讨论结果:
问题1:通过读图可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明显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大多在75%以上,英国更是高达90%;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总体水平还比较低,2000年仅有39.9%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但城市化速度快,近5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发达国家的2.7倍,目前大多进入城市进程的加速阶段。
问题2:城市化进程各有不同的特点: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速度趋于缓慢,甚至停滞,城市化地域由城市中心区向城市外围地带的郊区发展,出现了市区城市化;还有些国家,城市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课堂小结
在发展经济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为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找到根本的出路,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6材料,找出“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变”?在我国主要有哪些类型?
生 (回答)乡村—城市转变,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城市化现象,实际上是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功能的现代化转变。
在我国,乡村—城市转变主要有三种类型:①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②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③城市边缘区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问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差异?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进入了城市化进程的哪一阶段?
2.城市化进程中各有何特点?
3.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4.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合理吗?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P37~P39内容及活动,小组合作讨论。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知识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材分析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
城市
第四周第2课备课时间2月28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新课学习
板 书: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有何特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后,合作讨论,明确答案。
分析: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城市化的表现有三方面:即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承转)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何重要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讨论。
本课作业
《作业本》P43—44
学生讨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回答。
(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激励性评价,并精讲总结)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②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③城市与工业化是相互影响的。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⑤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促进了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板书: 三、世界城市化的推进
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突出特点?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表现在2000年,不论是城市化水平还是特大城市比重,都有了明显上升。
(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各有什么特色?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结合自己的分析回答。
板 书:
(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板 书: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学生阅读教材,明确答案。
师 (总结)①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进城的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③城市的兴起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