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传染病安全教育完整精选ppt

防传染病安全教育完整精选ppt

整理
1
常见的春季传染病
•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 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 痘等;
• 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手足口病、 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甲型肝炎、 食物中毒等。这些疾病尤其对儿童和 体弱的人容易感染。
整理
2
整理
3
什么是流感?
•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和 N)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 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H16),神 经氨酸酶9个亚型(N1-N9)。
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咳嗽、打喷
嚏等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双手接
触到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物
品后触摸自己的口鼻而获得感染。
整理
6
6
7
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 苗
目前尚无疫苗预 防,但该病是可 防、可控、可治 的。
8
整理
9
9
整理
10
10
整理
11
11
整理
12
12
文明咳嗽
• 要咳嗽或喷嚏时,尽量 避开人群,用纸巾或手 绢掩盖口鼻。
此次疫情的病原体为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 流感病毒,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 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可以在人 与人之间传播。
整理
4
发热、全身疼痛、咳嗽、咽痛等。
5
人是怎么被传染的?
•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咳嗽、喷 嚏时会将体内的病菌扩散到 周围空气中长时间悬浮,最 远距离可达4~5米,进入 该区域的健康人,可能会因 此而感染发病。
• 直接用双手捂住口、鼻 部的,之后一定要彻底 洗净双手。
整理
13
13Biblioteka 防控甲型H1N1流感顺口溜
• 预防事儿先做好,这种疾病不用慌。 • 遇到病人带口罩,人多不去凑热闹, • 如果发热生了病,及时要把医院上。 • 一日三餐营养好,猪肉照样可以尝, • 居住房间通风畅,衣被常洗照太阳。 • 双手都要洗清爽,病毒难以近身旁, • 预防妙招尽知晓,疾病不能逞凶狂。
整理
28
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 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 人传染人的特性。2013年4月经调查, 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 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 配。
整理
29
截至2013年4月14日,全国共报 告60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13人。 病例分布于北京(1例)、上海 (24例,死亡9例)、江苏(16例, 死亡1例)、浙江(15例,死亡2 例)、安徽(2例,死亡1例)、 河南(2例)6省市的29个地市级 区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
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
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
大多持续在39 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
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
损伤等。
月初种,7岁复种。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
证。
流行期措施 针对传播途径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
的空气流通,空气消毒,重点措施是及早给予一
整理
21
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
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 间具有传染性。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天,通常为18天。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 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整理
14
★手足口病不是罕见病 手足口病其实像普通感 冒一样,是一种由肠道 病毒引起的常见病。
Page 15
❖1、粪——口:水或食物污染 ❖2、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传染 ❖3、接触病人皮肤水泡的液体而受到感染
发病或一周内传染力最强,患者 在 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 3-5周从粪便排除病毒。此外,疱 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疱疹破溃时 病毒即溢出,是造成流行的重要 原因。
整理
35
双手是……
•细菌 / 病毒繁殖 及匿藏的来源
流行性腮腺炎
• 主要临床表现 前期症状可出现发热 、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 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 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 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 ,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炎等 。
整理
24
•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 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 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注意:荨麻疹是一种皮肤 病,它不是传染病,因此不具有 传染性。
主要临床表现 感染初
期出现咳嗽、流涕、发
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
白点(柯氏白斑);3-
7天后皮肤会出现斑丘
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
全身,维持4-7天,亦
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
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
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
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
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
亡。
整理
19
麻疹传播途径较难控制,大多数易感 者在患者隔离前已受到感染,对患者的 隔离只能起到一般的作用。重点放在提 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
整理
20
免疫接种 (1)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和胎盘
球蛋白可以在短期内预防麻疹,接触者早期注射
可防止发病,稍晚只能减轻发病。已接触麻疹病
毒6天后注射无效。
(2)自动免疫:麻疹免疫策略在我国定为8个
➢ ➢
➢ ➢

措手
晒 室 水吃 勤 施足
衣内
熟 洗 :口
被多
食手 病







•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 疹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 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的潜伏期为7-18天, 通常为14天。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麻疹发病季 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终次感群为春本
身发,普主季病
免病但遍,发以
疫可一易人病冬
。 整理
25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 吸道和直接接触疱疹的 疱浆而传染,传染性很 强。在集体小儿机构中 易感者接触后80%~ 90%发病。
整理
27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 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 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 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 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 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 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 尚未有疫苗推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