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花卉大观园参观报告

世界花卉大观园参观报告

世界花卉大观园参观报告
2013年5月14日,我们班组织了去世界花卉大观园的参观学习活动。

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次的参观非常有意义,极大限度地丰富了我们的植物学自然知识。

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

各种花卉也是各有特色,不同的生长条件要求,不同的养分需求,不同的形态结构,不同的生活习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惊奇,更是对于植物多样性的认知与了解。

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对这次的活动做一个总结。

一、植物分类的等级与植物命名法则
为了研究整个植物界的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

也就是把纷繁复杂的植物界分门别类一直鉴别到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人们认识和利用植物。

人们根据植物类群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给它一定的名称,这就是分类的等级单位。

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方法以及命名是一样的。

现代生物分类采用的有:界(Kingdon)、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等7个必要的阶元。

各级阶元根据需要可再分成亚级,即在各级阶元之前再加上一个亚字,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

种下面又分为亚种,变种,变型。

以水稻为例,说明它在分类上所属的各级阶元:水稻‐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颖花亚纲‐禾本目‐禾本科‐稻属‐稻种为了避免混乱,植物学家林奈制定了国际通用的双命名法。

规定每一种植物的名字都是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第二是种加词,相当于名。

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人的姓氏或者是姓氏的缩写,且首字母要大写,便于考证。

例如稻的学名是Oryza satiua L.第一个词是属名,是水稻的古希腊名,是名词;第二个字是种名,形容词,是栽培的意思;后边大写的“L”,是定名人林奈(Linnaeus)的首字母。

一般来说,植物的科名常根据本科植物中某一显著特征而来,或根据一科中最显著的某一属名而定。

二、热带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形态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环境条件影响着植物的分布,植物对环境也有各种各样的适应性。

植物为了适应外界环境,为了家族更好地生存,经过长期的进化演变,它们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热带具有温度变化小和全年皆夏的特征,年平均温度在22—26℃以上。

由于气候炎热,雨量充沛,一年四季适宜植物生长,在这里大大小小的植物都可以找到它们生存繁衍的合适场所。

在热带植物群里,树木分层生长,在高大的树下有灌木其下又有草丛,层层叠叠,大自然的每一寸空间几乎全被利用了。

热带植物群里的攀缘植物极为丰富,特别是一些藤本植物缠绕于粗大的树木上,攀扭交错,横跨树木间。

高温高湿的环境,最适于附生植物的生长,如附生兰,鸟巢蕨等。

据资料显示,一株树上的附生植物有的可以多达15种。

总而言之,热带植物资源是极为丰富的。

高温高湿的环境,最适于附生植物的生长。

除了有名的咖啡,可可,油棕,天然橡胶等重要的经济作物之外,还盛产三七,红豆杉,五味子等名贵药材。

在水果方面有香蕉,菠萝,椰子,荔枝,柠檬等热带水果。

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这次参观活动中所了解认识到的三个极具代表性的植物。

油棕拉丁名:Elaeis guineensis Jacq. 别称:油椰子,非洲
油棕。

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棕榈目-棕榈科-椰子亚科-油棕属。

直立乔木,羽状复叶,叶柄两侧分布有刺。

小叶狭长,披针形。

原产非洲,现我国云南、海南等地有分布。

果皮、种仁等均可榨油油棕喜高温、湿润、强光照环境和肥沃的土壤。

红豆杉拉丁名:Chinese yew 别称:紫衫,赤柏松。

植物界-裸子植物门-松柏纲-红豆杉目-红豆杉科-红豆杉属。

常绿乔木,叶条形,雌雄异株,叶螺旋状互生,叶缘微反曲,叶端渐尖。

分布在我国福建,四川,广西等地。

生境性耐阴,密林下亦能生长,多年生,不成林。

多见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内。

生于山顶多石或瘠薄的土壤上,多呈灌木状。

属阴性树种。

喜湿润但怕涝,适于在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上种植。

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是集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珍贵树种。

椰子树拉丁名:CocosnuciferaL 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棕榈目-棕榈科-椰子属。

常绿乔木,树干挺直。

叶羽状全裂,长4~6m,裂片多数,线状披针形。

椰子为热带喜光作物,在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和海风吹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

椰子适宜在低海拔地区生长,我国海南岛在海拔150~200m以下的地方才能生长发育良好。

适宜的土壤是海淀冲积上和河岸冲积土,其次是砂壤土,再次是砾土,粘土最差。

三、与热带植物相比北方干旱地区旱生植物的适应性
干早环境的主要矛盾是缺水和光线强。

可适应干旱条件而正常生活的植物称为旱生植物,旱生植物的叶具有保持水分和降低蒸腾作用,其通常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类是减小蒸腾的适应:就外型而言,一般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而厚,蜡被和表皮毛发达,有的植物形成复
表皮。

就结构而言,叶的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气孔下陷或限定在气孔窝内。

栅栏组织细胞层数多,甚至上下表皮内方均有栅栏组织分布。

海绵组织和细胞间隙不发达,叶脉发达,可提高输水率和机械强度,如夹竹桃和松叶。

这些形态上的结构特征,或是减少了蒸腾面,或是尽量是蒸腾作用迟缓进行,再加上原生质体的少水性,以及一些
细胞液的高渗透压,使旱生植物具有了高度的抗旱性,来适应干旱环境。

另一类为肉质叶片,叶片肥厚多汁,叶肉中有发达的储水组织薄壁组职,保水力强。

这些植物的细胞,能保持大量水份,水的消耗也少,因此可耐干旱。

如芦荟,仙人掌等。

总之,一般在严重缺水和强烈光照下生长的植物,植株往往变
得粗壮矮化。

地上气生部分发育出种种防止过份失水的结构,而地下根系则深入土层,或者形成了储水的地下器官。

另一方面,茎干上的叶子变小或丧失以后,幼枝或幼茎就替代了叶子的作用,在它们的皮层细胞或其他组织中可具有丰富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在热带,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这里温度高、阳光强、水分多,
因此植物的叶子面积大,多数呈圆形、椭圆形或盾形,而且叶子表面光滑。

这种叶子既可增强水分的蒸发、减低叶面温度,而且又因叶面光滑,可以反射强烈的阳光。

另外,热带植物叶子的叶尖多数是尖凸的,这样落在叶面的水能很快流掉,防止因热带多雨,叶面被寄生植
物侵袭和覆盖;同时,也便于雨水冲洗叶面上的幼虫、虫卵等,减少病虫害。

我想这就是热带植物资源为什么比北方干旱地区资源多的最重要原因。

大自然中各种植物的外形千姿百态,有的稀奇古怪,这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大多数的叶子呈扁平状,薄薄的一片,这种形状使叶子跟环境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能接受更多的阳光、水和空气。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叶子的形状和结构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结构决定功能,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也要相适应,生存的环境决定了植物需要具备怎样的功能才能在此环境中生存,同时需要具备怎样的形态结构才能拥有如此功能又是紧密联系的,植物的形态结构如不能与其所需的功能适应,就无法适应当前环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种形态结构必然会退化消失。

这就是这次参观活动带给我的最大认识。

总之这次参观的收获还是蛮多的,希望今后还能够有这样的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