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现代汉语虚词专题复习
高中语文 现代汉语虚词专题复习
例(5) 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____ 是“ 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例(6)类似的事情____ 一次的发生,难 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辨析“不只”和“不止”:“不只”是“ 不仅”的意思,而“不止”侧重用于次数的 增多。故例(5)用前者,例(6)用后者 。]
② "五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 ________这里的民俗艺术。
③________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 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________基本上都处在 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
A. 展示 观赏 即使/也 B. 展现 参观 即使/也 C. 展现 观赏 尽管/但 D. 展示 参观 尽管/但
副词 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边,表示 范围、程度、时间、语气等;
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前边,并与它 们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时间、 处所、对象等
连词 用于联结词、短语或句子; 助词 附着在词、短语或者句子上,具有辅
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意义;
叹词 表示感叹或者呼唤应答; 拟声词 模拟事物的声音。
现代汉语虚词
专题复习
高考虚词考查核心是“灵活使用”。近 几年高考考查内容有三类:
1、辩析虚词使用正确与否;
2、修改使用不当的虚词 3、辩析选择用法相近或易混的关联词
语。
例1 (2004年天津高考题)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 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勇敢者在钱塘潮涌之际, 与潮搏击,_______出人的活力和勇气。
A.同时 但是 因为 故 B.同时 由于 只有 故 C.甚至 由于 因为 才 D. 甚至 但是 只是 才
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 主观想像,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 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B.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 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 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虚词运用的一些特殊规定
1.“还是”可以用于疑问句,“或 者”不可以。
2.“由于”表原因,只能用于前一 个分句。
3.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 放在主语后面;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 一致,关联词要放在整个句子前面。
例2(2002年全国高考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 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里不是表原因的因果关系,而是表 推论的因果关系]
例(4)识别干部,不仅要看一时一事 ,甚至还要看它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 。
[“甚至”和“还”用重复了]
7.辨析用法相近的虚词
以至——以致 关于——对于 况且——何况 必需——必须
不止——不只 难免——不免 固然——诚然 居然——竟然
不管——尽管 既然——即使 除非——除了 不妨——何妨
3、防止虚词滥用
虚词的功能是帮助表意,不能随便省略,但也不能滥 用,否则就会犯“多余”的毛病。例如“问题的严重 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 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 泛关注”,这句话的主语是“严重性”,谓语是“在 于”,“在于”的后边都是宾语。再分析宾语,它的 主语是“对……行为”,这是个介宾短语,但介宾 短语是不能做主语的,“对”的参入淹没了宾语的主 语,造成了句子结构上的混乱,去掉“对”反而句意 明晰。再如“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 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这是关 联词语滥用, 应去掉“因为”。
5、辨析近义虚词的不同含义
正确运用虚词的前提条件是准确辨析相近虚词之 间的差别及熟练掌握虚词的习惯用法。例如:“不免 ”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 避免”“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 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不免 ”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 如:“我的语文学得不好,难免写错别字”,该句中 的“难免”可换为“不免”。再如:“他是海南人, 普通话难免不纯正”,该句中的“难免”不能换 为“不免”。再如: “当、在”,“最、顶”“自 从、从、自”,“尽管、不管”,“分外、格外 ”等。
虚词的种类
★不表示实际意义的词叫虚词。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 词、叹词和拟声词。
虚词的区分
⑴副词和介词的区分 副词: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面 介词:用在名词和代词前面
⑵介词和连词的区分 ①我和你是朋友。 ②我和你交朋友。
考查形式
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或近义词填 空,有时也将虚词和实词结合起来 考查。 二是判断单个虚词在语境中的应用 是否正确得当。 三是结合修改病句等主观题的形式 出现。
C.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 为,采取货车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 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
D.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 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 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正确使用虚词的方法】
1、了解虚词功能
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但它在联 结各成分中起到不可替代、也不可省略的作 用。每一类虚词在句中的功能是不同的,应 用时需仔细区别。
命题特点
1.注重常用虚词的考查 2.注重比较近义虚词在意义、 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误用类型
1、滥用漏用 2、张冠李戴 3、搭配不周 4.位置不当 5、逻辑关系不当
小结
首先,应注意该用就用,不可或缺;
其次,不该用尽量不用,不需要用关 联词语的地方就坚决不用;
最后,还应综合考虑所用虚词的语法 功能和习惯用法,不能张冠李戴,或 不顾其搭配关系。
平时常说的关联词就是指在句中起到关联作 用的介词和副词。
2、明确虚词位置
虚词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就 会句意不明,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一般来 说,副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介词一般用 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连词虽然 不和任何句子成分发生关系,但由于表意的 需要,其位置有时在主语之前,有时却在主 语之后,不能随意挪动,不然就会影响文意 的表达。如“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 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 ,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其中 最明显的错误是不应用“再”,而应用“又 ”。但这个虚词的位置也不当,应将“又” 放在“然后”一词之后,才能正确地表意 .
例(3)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____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例(4)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的大风浪也 得上下颠簸,____这么一条小船。
[辨析“况且”和“何况”的用法:“况且 ”是“而且,再说”的意思,表进一步说明 理由;“何况”则表示意思的进一层。故例 (3)用前者,例(4)用后者。]
虚词运用的一些特殊规定
4.成对的关联词语都有固定的搭配, 千万不可张冠李戴。
“不是……而是” “尽管……也”
“不只是……而且是 ”
“只有……才”
“只要……就”
“不管……都” “无论……都” “即使……也”
6.注意虚词(关联词)的搭配
不但——而且 尽管——还是 尽管— —却 除非——才
既然——就 无论——还 不管——都 即使——还
宁可——也 纵然——也 与其——不如 尚且——何况
例(1)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 ,而且变化也最快。
[前后没有递进关系,故应去掉“ 而且 ”]
例(2)语音,如果汉字不是标音为主 ,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的变化。
[前后不是假设关系,而是因果关系]
例(3)不论哪个行业的人,其所以称 为专家,决不能连起码的常识都不懂。
4、避免虚词误用
虚词误用主要包括关联词语的误用和介词的误用。关 联词语的误用是因为不明辨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导 致的。如“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 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其中就是因为把因果关系理解为递进关系所致,此处 “进而”应为“因而”。
介词的误用是因为不能明辨介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 系,如“今年要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重要任 务,切实抓好”,其中“以”应和“为”搭配,“把 ”应和“作为”搭配,而此句却把“以”和“作为” 搭配在一起,就错了。
例(1) 解放以前,这个地方不仅没有水浇 地, __吃的水也得从几十里地外挑来。
例(2) 这个计划制定的时候没有发动大家 讨论,又不落实具体措施, __好些方面不 能完成。
[辨析“以至”和“以致”的用法:“以至 ”有两解,一为“一直到”,一为“甚至” ;“以致”是“因而造成”的意思,往往造 成不良后果。例(1)用前者,例(2)用 后者。]
此外,在复句中,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 相同,关联词可放在主语的后边;如果前后 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那么,关联词语的位 置都应放在主语之前。例如:“尽管他行车已 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句中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关 联词位置变化并 不影响语意的表达。
①中美关系 利益。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
②你比他只是 相上下。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
③这几天我 邮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 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 往往
例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 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百年来,我国虽然也出现过不少杰出的科 学家,______出现过像“五四”运动那样 的倡导科学的全国性热潮,______在半封 建、半殖民地的条件下,科学事业不可能得 到真正的发展。______全国解放后,在共 产党的领导下,______受到前所未有重视 ,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卓越 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