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75型带式输送机使用说明书目录一、概述二、技术性能参数三、结构概括四、安装五、试运转及调整六、安全操作维护及保养一、概述TD75型通用固定皮带式输送机(以下简称皮带机)是一种输送量大、运行费用低、使用范围广的输送设备;该机适用于输送散状物料或成件物料,根据输送工艺的要求可单机输送,也可多台或与其它输送(给料)设备组成水平或倾斜输送系统。
皮带式输送机的环境使用温度为一10℃~+40℃,输送物料温度视输送带不同而不同,普通输送带输送物料温度一般不高于60℃,耐热橡胶带可输送120℃以下的较高温物料,当输送酸性、碱性、油类物料及具有有机溶剂性质的物料时,需选用耐油、耐酸碱的橡胶带或塑料带。
二、技术性能参数皮带式输送机输送能力见表一皮带式输送机功率选型见表二表一:TD75型通用固定带式输送机输送能力表说明:输送量是在物料容重lt/m3,输送倾角0°~7°,物料堆积角为30°条件下计算的。
表二:TD75型通用固定带式输送机功率选型表(单位:KW)以上功率的估算条件为正常湿度,水平带速1m/s,物料容量1t/m3,物料堆积角30°的理想条件测算的,一般情况下,使用功率要多于表中功率30%左右,如附加其它装置,功率应增加并重于计算。
三、结构概况1、整机布置皮带机整机布置是以设计(制造)单位根据用户要求而进行的,制造厂一般是以散件供应,使用单位根据安装示意图进行组装,皮带机的整机布置有图一几种形式。
皮带机的一般安装形式见图二。
(A)水平输送机(B)倾斜输送机(B)带凸弧段输送机(C)(D)带凹弧段输送机(E)带凹弧及凸弧段输送机图一皮带机整机布置图1.弹簧清扫器 2.头架 3.头罩 4.传动滚筒 (电动滚筒) 5.输送带 6.改向滚筒7.上槽形托辊 8.中间支架 9.上槽形调心托辊 10.下平托辊11.中间支腿12.改向滚筒(后辊) 13.螺旋拉紧装置14.尾架15.空段清 16.导料槽图二皮带机一般安装形式图1、总机布置:本系列输送机系由各个部件系列组成。
根据物料输送工艺要求选择有部件组成总机。
2、输送带输送带是曳引和承载物料的主要部件。
皮带机用普通橡胶输送带、塑料输送带及特殊输送带等多种形式,需根据物料的特性选用。
3、驱动装置皮带机为适用不同的使用情况,设计了以下两种驱动装置:(1)、开式驱动装置,由电动机、高速联轴器(或皮带轮)、减速机、低速联轴器、逆止器(可选件)等部件组成,它们由专门的底盘固定。
(2)、闭式驱动装置——电动滚筒,这是一种将电动机用减速系统放在滚筒内的新型驱动装置,与开式驱动装置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安全,占地面积小,重量轻,外观整齐等优点。
TD75系列配备功率为1.5~110Kw,滚筒直径φ300~φ1000,带速0.8~4m/s,带宽500~1400m的各种规格电动滚筒2000多种。
4、滚筒皮带机的滚筒分传动滚筒和改向滚筒传动滚筒是传递动力的主要部件,输送带借助于与滚筒之间的摩擦力运行,提高摩擦力将能增加输送带的负载量。
而摩擦力又与输送带的张力大水、圆包角的大小及滚筒与输送带间的摩擦系数有关,皮带机用传动滚筒有光面和胶面,其传递扭矩是按输送带的最大许用张力在圆包角180°时,考虑哪种表面摩擦系数设计的。
改向滚筒:用途有两个,一是改变输送带的运行方向(不包括头部卸料改向滚筒),二是增加传动滚筒的圆包角,根据带宽及(传)改向滚筒的使用位置按表三选用滚筒直径。
所有滚筒都用整体轴承座同定在架上.特殊情况下及受条件限制时,滚简直径可重新设计选用。
表三传动及改向滚筒直径系列单位(mm)5、托辊托辊用于支撑输送带及物件并使之稳定运行,槽形托辊用于输送散装物料:平行托辊用于输送成件物品和承托下分支输送带。
上分支托辊问距一般取1.2m,下分支托辊间距一般取3m,在凸弧度和凹弧度的托辊问距应通过计算决定。
为了防止输送带跑偏而影响运转,一般每隔10组托辊设置调心托辊一组,在受料处一般应加缓冲托辊,缓冲托辊间距为400-600mm。
6、涨紧装置输送带需要一定的涨紧力才能正常运转,皮带机设有螺旋拉紧、车式拉紧和垂直拉紧三种形式,按所需拉紧力,拉紧行程和装置的不同而选择。
后两种占用空间较大,但拉紧力恒定,拉紧行程大,适用于较长的皮带机。
7、卸料装置。
当需要皮带机中段卸料时,对于小粒度、小运量定点卸料可用手动或气动(电动)犁式卸料器,不定点卸料时可用卸料车,对于大容量的矿石类物料需用重型卸料车,卸料车有二、三通漏斗两种,三通漏斗可用于两侧卸料和中间卸料,两通漏斗仅能两侧同时卸料。
8、清扫装置清扫装置由用户根据其现场及物料特性选用:(1)空段清扫器用来清扫粘在输送带非承载面上的粘着物,防止物料卡在尾部滚筒或垂直拉紧装置的拉紧滚筒里,因此一般在现场安装时将它焊接在这两个滚筒的前方的中间架上,使其簧板与输送带的下分支接触。
(2)弹簧清扫器用来清扫粘在输送带承载面上的粘着物,防止带士的粘着物污染环境及引起导带跑偏。
在现场安装时把它焊在卸料滚筒下方的机架上。
9、机架、导料槽、头部漏斗和护罩皮带机的机架分头架、尾架、中间架、中间支腿(垂直拉紧支架)驱动装置等几大部分:可用于输送容量为2.5t/m3以下的物料。
其中头架和驱动装置架分高、中、低三大类供用户选用。
中间架为两根单独的并已打好配置孔的型钢,在安装现场与中间支腿焊接,相互之间用螺检连接。
导料槽有后段、中段、前段三种,每段长1.5米,通常由一个后段,一个前段和若干中段组成一个导料槽,其总长度根据需要确立。
头部漏斗一般与头部护罩配套使用,装在头架上,按卸料滚筒直径选取,皮带机的导料槽的头部漏斗只适用于空量为1.6 t/m3的物料。
10、从表一可看出皮带机的最低输送速度为O.8m/s,为了适应于手工选料及一些特殊行业,皮带机的速度可做的更慢、此时使用开式驱动装置,便于计算调整。
四、安装皮带式输送机安装前要对所有散件按要求进行验收,并熟知安装、技术要求及安装工艺排布。
1、安装顺序一般主要顺序为:划中心线——安装机架(头架一中间架一尾架)—一下托辊及改向滚筒——将输送带放在下托辊上(注意正反面)——上托辊——拉紧装置、传动滚筒和驱动装置——将输送带绕过头尾辊——输送带接头(注意涨紧装置调整等)一一涨紧输送带——清扫器——逆止器——导料槽用罩壳等。
对没有的项目省略即可。
2、安装注意事项(1)全部滚筒、托辊、驱动装置安装后应转动灵活。
(2)重型缓冲托辊应保证弹簧的预紧力。
(3)输送带接头时,应保证涨带装置在运转时存在的涨紧余量。
(4)调心托辊档辊应位于胶带运行方向托辊的后方(见图二)。
(5)清扫器、逆止器按要求安装,保证清扫器清扫下的物料能中收,不同,弹簧清扫器的压力也应不同。
(6)垂直拉紧滚筒的上部应防止物粒葛入损坏输送带。
(7)导料槽与输送带间压力应适当。
(8)驱动装置应调整灵活。
3、输送带连接方法(1)机械卡连接法机械卡连接时,带强度将由于接头强度的降低而降低使用,此点对整芯塑料带尤为显著。
因此,机械卡联接只适用于较短皮带机或要泵检修时间比较短的场合。
机械卡是按输送带厚度(从表四)选择。
表四:机械卡选择表(皮带扣)(2)硫化法将橡胶带割断成阶梯形(每层帆布一阶梯),阶梯宽度b一般等于150mm,如图三,割剥表面要平整,不得损坏帆布层。
然后锉毛表面并涂生胶浆进行搭接,在上、下复盖胶的对缝处贴生胶片,加热加压进行硫化。
压力为5一10kg/cm2,温度140℃左右(若用蒸汽加压,气压为4--4.5 kg/cm2),升温应缓慢,.并保持硫化平板各点温度均匀,保温时间从达到140℃时算起,按下式许算。
T=16+(n一3)×2 (min)上式中,T为时间 n为帆布层等达到保温时间后,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到常温。
图三橡胶带割剥示意图(3)冷粘法按(2)中及图三的要求把输送带割剥成阶梯状打毛,用丙铜把表面清洗干净,用两组份输送带专用胶按说明书上的掺和比例掺匀后均匀浑在割剥层上,两面均要涂。
第一次涂好后,放置5~15分钟,以手触摸胶层不拉成段状时再涂第二遍,仍放置5~15分钟,以手触摸胶层不再成稀状时,把两层按阶梯对缝压齐,用平头锤均匀用手砸实;在对缝处用胶涂平,用3-4kg/cm2的压力均压,放置24小时后即可使用。
(4)塑化法对整芯塑料输送带,搭接长度在宽度500mm时取300nlm,在带宽650mm、800mm 时取500mm,塑化前将塑料带一端的上复盖面和另一端的下复盖面剥去,再在两端问垫放lmm厚的聚氯乙烯塑料片。
加热加压进行塑化,升温也应缓慢,在30min左右由室温升至170℃左右,再次加压,然后冷却至常温卸压取出。
对多层塑料输送带,可参照多层橡胶带的尺寸割剥成阶梯形,进行塑化。
应当注意:温度、压力、时问是硫化的三要素,它们随着胶料的配方,气温、通风等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并且三者之.间相互牵连,以上给出的数值只供参考。
而粘接用的输送带专用胶,只针对普通帆布型输送带、当带型改变时,也要进行试验,建议不管硫化、塑化、粘接都要经过试验,取得实际参数后再正式接头。
以上几种接头方法,塑(硫)化强度最高,可达原带强度的94%以上,冷沾法次之,可达原带强度的80%一90%,而机械卡式最差,一般只能达原带强度的45%~55%。
五、试运转及调整l、试运转安装完成的皮带机,除检查其安装是否符合安装技术要求外,尚需检查:A、减速器或电动滚筒内是否按要求加足润滑油;B、逆止器逆止方向是否正确;C、清扫器等部件的限位器安装是否正确;D、电气信号及控制装置的接线是否正确;E、检查无误后,点动机器,看运转方向是否正确。
以上检查均无误,可进行两个小时的空运转,空运转时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然后再进行一个班左右的负载运转,试运转期阃应做到:A、检查皮带机各运转件应无明显噪音:B、各轴承无异常温升;C、各联接件及轴承座的连接是否牢靠;D、清扫器的清扫效果;E、卸料车卸料状况,不能与输送带摩擦;F、调心托辊的调心防偏效果;G、输送带的涨紧程度;及电气设备、带速、功率等情况,发现问题时,可按下列方法调整。
2、调整(1)调整输送带跑偏A、在头部输送带跑偏:调整头部传动装置,见图四,调整好后头部固定,驱动装置不再移动;图四头部跑偏调整示意图B、在尾部输送带跑偏:调整尾部改向滚筒或尾部螺旋拉紧装置,见图五;图五尾部跑偏调整示意图C、在中部输送带跑偏:其调整方法见图六,当调整一组不足以纠正时,可连续调整几组,但每组的偏斜角度不宜过大。
图六中部跑偏调整示意图如果以上方法仍不能清除跑偏,则应检查:A、输送带接头是否平直:B、机架是否倾斜:C、给料方向是否合适;.D、导料槽两侧压板压力是否一致。
上述调整应反复进行,直到输送带边到两边的距离合适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