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十五国风”或“国风”,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3、《诗经》题材广泛,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语言朴实优美,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4、后人常把“离骚”和《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5、《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礼仪》、《春秋》。

7、《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包括《诗经》、《尚书》、《礼仪》、《乐经》、《易经》、《春秋》。

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

8、《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二、《氓》的知识点积累(一)、通假字1、匪(fēi)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2、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感叹词。

3、士之耽兮,犹可脱(tuō)也。

“说”通“脱”,脱身。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界。

(二)、字音氓(méng)之蚩蚩(chī),抱布贸丝。

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chéng)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

既见复关,载(zài)笑载言。

尔卜(bǔ)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

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

淇(qí)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wéi)裳(cháng)。

夙(sù)兴夜寐(mèi),靡(mǐ)有朝矣。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

(三)、古今异义词: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今指儿子。

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2、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3、秋以为期以为——古义:两个词,把……当作今义:一个词,认为。

4、总角之宴宴——古义:快乐;今义:宴会。

(四)、一词多义1、以A、秋以为期(以:介词,把。

以为:把...当做。

B、乘彼垝垣,以(连词,表示目的,来)望复关C、以(介词,用)尔车来,以(介词,把)我贿迁2、言A、助词言既遂矣言:句首助词。

静言思之言:句中助词。

B、名词,言辞,说法。

体无咎言C、动词,说。

言笑宴宴载笑载言3、之A、之:主谓间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氓之蚩蚩 \\②桑之未落\\③士之耽兮④女之耽兮⑤桑之落矣B、助词,的。

⑥总角之宴C、代词,代那件事,指自己不幸的遭遇。

(或释为:助词,无义。

)⑦静言思之4、其A、其:它的。

其叶沃若B、助词,无义。

咥其笑矣C、代词,你。

不思其反三、《采薇》知识点积累(一)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岁亦莫(mù)止猃狁(xiǎn yǔn)之故载(zài)饥载渴王事靡盬(gǔ)我行不来(lài)四牡騤騤(kuí)雨(yù)雪霏霏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鱼服靡室靡(mǐ)家不遑(huáng)启居(二) 掌握以下重点词语1、通假字(1)岁亦莫止( )(2)彼尔维何( )(3)维常之华( )(4)猃狁孔棘( )2、词类活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

)象弭鱼服( 象,用象骨装饰。

鱼,用鲨鱼皮制作。

名词作状语)3、重点词语,注意其中古今异义的词(1)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3)彼路斯何( 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

今指道路。

)(4)薇亦作止(作,指薇菜冒出地面)(5)岁亦莫止(止,句尾语气词)(6)靡使归聘(使,指使,委托。

聘,问)(7)载饥载渴(载,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8)岁亦阳止(阳,指阴历十月)(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

疚,痛苦。

来,回家。

)(10)彼路斯何(斯,语气词,无实义)四、练习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愆期(qiān)垝垣(huán)孔疚(jiù)尔卜尔筮(shì)熏陶渐染(jiān)B、涉淇(qí)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自我徂尔(cù)匪夷所思(fěi)C、不遑(huánɡ) 象弭(mǐ)归聘(pìn)雨雪霏霏(yù)风靡一时(mí)D、桑葚(shèn)棠棣(dì)嗟叹(jiē)咥其笑矣(diē)载歌载舞(zài)【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咎”应读jiù,“徂”应读cú;D项“咥”应读xì。

【答案】 C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解析】①“莫”通“暮”;③“泮”通“畔”;④“尔”通“”;⑤“匪”通“非”;⑦“于”通“吁”;⑧“说”通“脱”。

【答案】 B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解析】A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

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

古义:下雪,“雨”为动词。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解析】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

【答案】 C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解析】“孔”意为“很”。

【答案】 A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解析】A项“二三”数词活用为动词;B项“雨”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日”名词作状语。

【答案】 C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竭我盈,故克之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解析】两个“尔”都是代词,代指“你”。

第一个“彼”,代词,指“那”;第二个“彼”,代词,指“对方、他们”。

【答案】 C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解析】①句的“三”是虚指,“三岁”是多年;②句的“三”是实指,“二三”意为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③④两句的“靡”意思都是“无,没有”。

【答案】 C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解析】《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答案】 D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解析】A项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B项不绝如缕:比喻声音细微或形势危急,这与句中写熙熙攘攘的游玩、购物的人不一致。

D项二三其德:指三心二意。

二、填空题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运用比兴手法,用动物比喻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4.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5.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6.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7.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