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强化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调节教师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DA、道德评价B、道德水准C、道德理想D、教师职业道德2、属于思想建设和属于精神文明的是:BA、法制B、德治C、专制D、人治3、人们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表现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BA、美德B、道德C、师德D、德育4、道德是一种自觉地维护社会秩序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准则,只能通过自己“修炼”,因此具有:CA、利他性B、示范性C、内省性D、强迫性5、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这体现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中的:CA、为人师表B、热爱学生C、爱岗敬业D、团结协作6、教师必须系统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现了教师知识结构具有:BA、基础性B、系统性C、全面性D、创新性7、规定教师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 的义务是:AA、《教师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宪法》8、教师应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是《教师法》规定中AA、第五条B、第十五条C、第二十五条D、第三十五条9、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是:CA是实践“三个代表” B、科学发展观C、为人民服务D、无私奉献10、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享有:CA、人生自由权B、生命健康权C、受教育权D、名誉权11、教师故意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学生信件是侵犯了学生的:DA、生命健康权B、受教育权C、名誉权D、隐私权12、有关公民的道德品质、生活作风及其他素质的社会评价是公民的:BA、隐私B、名誉C、形象D、待遇13、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着的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必然性的联系,它反映着教学内部的各种关系间的本质联系叫:CA、教学艺术对B、教学原则C、教学规律D、课程标准14、《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或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所在单位可以予以:BA、停薪留职B、解除合同C、下岗待聘D、开除教职15、统帅人们灵魂的精神支柱是:AA、理想和信念B、人生价值C、向往与追求D、理想和目标16、用来调整个人同他人、个人同社会利害关系的手段是:DA、法律手段B、宗教信仰C、道德特征D、道德规范17、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这体现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是:BA、身正为范B、为人师表C、爱岗敬业D、教书育人18、教师的职业特点使教师的社会理想和信念具有:AA、现实性和示范性B、现实性和历史性C、示范性和历史性D、示范性和独特性19、微观的教育观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认知,其特征之一是:AA、情感性和评价性B、主观性和客观性C、情感性和客观性D、阶段性和时效性20、新世纪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点是:BA、发展学生B、发展自己C、发展学校D、发展教材21、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前提是:CA、建立机制B、注重实践C、形成观念D、构建体系22、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是:D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23、教师整体发展,尤其是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健康发展的主要基础是:DA、政治素质B、身体素质C、业务素质D、心理素质24、不正当地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属于侵害学生的:DA、人格权B、人身自由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25、教师在网络世界中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一个:AA、“主我”与“客我”统一的过程B、“真我”与“假我”统一的过程C、“真”与“伪”统一的过程D、“美”与“丑”统一的过程26、新环境道德的核心理念是:CA、保护环境,停止发展B、治理环境,减少污染C、可持续发展D、发展为第一要务27、通过多侧面、多色彩、多渠道的国防宣传,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种方式为:BA、渲染式B、熏陶式 C灌输式 D、活动式28、师德修养是学校管理成功的:CA、重要保障B、重要前提C、重要基础D、重要内容29、教师内心信念在自我道德评价中主要是通过 C 发挥作用A、教育理想B、教学目标C、教育良心D、教育观念30、新的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更应该有培养 A 的功能A、创新能力B、环境保护C、特殊才能D、生活经验31、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CA、能力B、学识C、态度D、方法32、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是:AA、受教育权B、生命健康权C、性的不可侵犯权D、人身自由权33、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AA、隐私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 D 、人身自由权34、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 C 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A、人格魅力B、知识学问C、道德行为D、教学业绩35、具有较高 A 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A、职业道德修养B、教学水平C、教学艺术D、职业道德理论36、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 B 的根本A、以德治国B、以德兴教C、依法执教D、育人为本37、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 B 教育为核心A、教育观念B、理想信念C、职业道德 D在职培训38、 C 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A、生活理想B、人生目标C、职业理想D、社会实践39、 A 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A、示范性B、内省性C、利他性D、实践性40、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要受 D 的制约A、教育部门B、教育环境C、教育方法D、教育观念41、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 A的一块试金石A、育人为本B、以德兴教C、面向全体D、精英教育42、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主,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这就是 D 的表现;A、热爱学生B、全面发展C、大众教育D、个性化教学43、在一定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教师可以采用?D手段,以保证教育要求的实现,但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A、打骂B、罚跪C、变相体罚D、惩戒44、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 B 来构成的。
A、情感关系B、师生关系C、伦理关系D、教学关系45、 C 对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A、教师的学识B、教师的言行C、教师的人格D、教师的教学46、 C 是教师神圣的权利A、管理学生权B、民主管理权C、教育教学权D、获取报酬待遇权47、教师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定主管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称为:BA、教师行政复议期B、教师申诉制度C、教师行政诉讼D、教师调解制度48、“出格”人才来自于:AA、教学评价B、道德约束C、环境陶冶D、智商高低49、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学的评价的是教师自己的DA、教育行为B、教育理由C、教育方法D、教育观念50、提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的是前苏联教育家:D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柯D、苏霍姆林斯基51、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规定,公民主享有:DA、受教育权B、个人隐私权C、人身自由权D、生命健康权52、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C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B、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C、教师和学生D、教育领导和教师53、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D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C、自己做好了,不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54、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你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
而当转而对他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A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C、教师缺乏信心D、教师缺乏爱心55、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
这就是:AA、依法执教B、爱岗敬业C、热爱学生D、严谨治学56、既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根本大法,也是教育类法律的根本大法的是:DA、《国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7、教师要成功进行自己的人格修养,最好采取哪种策略:CA 、“取法乎下”B、“取法乎中”C、“取法乎上”D 、“无法即法”58、一个人作为权利和义务(尤其是政治权利与义务)主体的资格,这是:DA、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格B、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C、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D、法律意义上的人格59、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BA爱工作B、爱学生 C、爱学校 D、爱教育事业60、人们面对利害道德主体应该作到的事情就是:DA、权利B、权力C、利益D、义务61、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BA、依法执教B、教书育人C、爱岗敬业D、团结协作62、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D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B、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C、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D、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63、在人们的理想中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理想是:CA、生活理想B、道德理想C、社会理想D、职业理想64、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BA、发展B、创新C、教育D、人才65、在《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孔子“仁”的中心是:AA、爱人B、人心C、诚信D、谦让66、教师、学生中合法权益集中体现是;AA、学校合法权益B、教育行政部门合法权益C、学校领导合法权益D、社区合法权益67、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AA、教师B、学生C、学校 D学习68、“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CA、并列的B、递进的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D、互补的69、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CA、知识B、技能C、经验D、见闻70、纯粹的知识技术的传递与习得过程不是:BA、教育B、教学C、学习D、模仿71、提出让学生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的是:CA、陶行知B、杜威C、夸美纽斯D、布鲁纳72、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是:A、社会理想B、职业理想C、生活理想D、道德理想73、关于“师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出于私情之爱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爱C、严慈相济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74、教师对待学生应该一碗水端平,这表明师爱是一种A、溺爱B、严爱C、泛爱D、偏爱75、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个特点:A、复杂性、创造性B、主体性、示范性C、连续性、广延性D、长期性、间接性76、谦虚谨慎,尊重他人,谦虚好学,团结互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这体现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中的:A、严谨治学B、热爱学生C、尊重家长D、团结协作77、人们在对某种理想长期追求实践中形成的坚定不移的精神状态称为:A、信仰B、信念C、理念D、理想78、教师对教育的本质、教育过程及其各种关系的性质、运行方式等的基本认识称为教师的:A、教育观B、教学观C、发展观D、学生观79、教师擅改学生的报考志愿,不允许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教师侵害了学生的A、人格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受教育权80、教师私拆学生的信件,不正当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侵害了学生的A、人格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受教育权81、教师将学生关禁闭、用手铐拷学生、禁止学生回家、课间禁止学生自由活动等做法都是侵犯了学生的A、财产所有权B、名誉权C、隐私权D、人身自由权82、“教育法”规定,教师有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这简称为:A、民主管理权B、科学研究权C、教育教学权D、人身自由权83、教师应具备远远超过教科书的知识含量,体现了教师知识结构应具有;A、系统性B、基础性C、全面性D、创新性84、下列对教学过程本质的定位不正确的是;A、教学过程实现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互动B、教学过程是生命力量呈现的过程C、平等对话是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D、教学过程是一种单纯的认知过程85、教师在一般教学情况下有效地实施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教学情境的能力称为:A、教学实践能力B、教学设计能力C、教学评价能力D、教学技巧86、北京市某小学的口号:“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 这种教育观是A、思想情感也是力量B、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C、以育人为本D、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二、判断改错题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