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的动作描写【经典示范】护蛋行动北京张恒睿开学第一堂品德课,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护蛋行动”。
老师想通过这个活动,让我们体会当家长的感觉。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从冰箱里捧出鸡蛋盒,反复对比,观察,终于精挑细选出一个最壮实的蛋。
轻轻地把鸡蛋拿出来,我把它当成了我的宝宝,我就是它的爸爸,给它起了个厉害的名字“小硬”,希望它平安。
接着,我从妈妈那里“抢”来一个精致的小盒子,一口气在里面放了七八张柔软的小纸巾,给小硬铺了张柔软的小床,这才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去,把它裹得严严实实。
睡觉前,我把小铁盒轻轻地放在了床头,我和小硬一起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我没用妈妈叫,自己就早早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我的鸡蛋是否安然无恙。
早上,爸爸把我和小鸡蛋“护送”进了校园。
我始终紧紧抱着盒子,不让它发生危险。
进了班,同学们正在互相展览鸡蛋。
我可不让我的鸡蛋去冒险,于是慢慢地把小硬放在了桌洞的最深处,让它和我一起听课。
课间,有个同学不小心撞了一下我的桌子,我立刻伸手扶稳桌子,赶紧把小硬拿出来,仔细地检查它的外壳。
小硬果然对得起我起的名字,它完好无损。
我这才长出了一口气,狂跳的心逐渐平静下来。
上操时,我人在操场,但心一直都在惦记着小硬,特别怕它发生意外。
下操时,我飞奔回教室,赶紧去看小硬。
一天下来,我们班有五位同学的鸡蛋碎了,可我和小硬都平安地回到了家,也顺利地完成了护蛋任务。
通过这次护蛋任务,我懂得了家长照顾孩子的不容易。
我照顾小硬一天就觉得那么辛苦。
在这里,我谢谢爸爸妈妈对我那么多年的付出,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报答父母。
【名师点评】这篇作文取材新颖,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露出儿童特有的纯真。
文中作者给鸡蛋起名为“小硬”,可见他对鸡蛋的喜爱和希望。
为了保护鸡蛋“小硬”,作者将自己的动作细致而精彩地展示出来:“迫不及待地从冰箱里捧出鸡蛋盒”“反复对比,观察”“精挑细选”“给小硬铺了张柔软的小床”“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去”“把它裹得严严实实”等动作,写出作者精心挑选鸡蛋、照顾鸡蛋的场景;接着早起床、紧抱盒子、立刻扶稳桌子、回教室赶紧看鸡蛋等动作,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如何小心翼翼地保护鸡蛋。
制作“钻石画”北京裴庭谊“钻石画”,难道是用价值连城的钻石作画?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老师手里接过“钻石画”,我的“钻石画”是憨态可掬的熊二。
我急忙把“钻石画”打开,掏出一袋袋晶莹剔透的“钻石”,我明白了——把这些钻石贴到应的颜色上,就可以做好钻石画了!我轻轻地捏住一颗小巧的黄色钻石,想把它贴在熊二的身上。
可是它太小了,又很光滑,像调皮的小精灵,紧紧地粘在我的手指头上,狡猾地躲避我的控制,坚决不去画板上。
我只好把钻石画的说明书仔细地看了一遍,发现了一个“法宝”——点钻笔,我摸了摸“点钻笔”的头,比其他的铅笔头都软,就像橡皮泥。
有了点钻笔的帮助,我做的容易多了。
一颗颗淘气的小钻石被点钻笔粘住,准确地回到自己的“家”。
贴了很长时间,我的手已经软得像面条,但画板上只填充了一小点,还有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小圆圈呢,像蜜蜂窝一样。
我原本以为制作“钻石画”很简单呢,一开始做“钻石画”时的兴奋劲儿已经抛到九霄云外了。
我不想做“钻石画”了,有那时间还不如去看电视呢。
但是我又非常渴望看到“钻石画”制作完成的样子,我很纠结。
最后还是选择了把“钻石画”完成,因为这个作品很有吸引力。
我聚精会神地盯着钻石画,小心翼翼地继续贴。
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把“钻石画”完成了。
熊二太神气了!它的肚子是白色的,洁白如雪;毛是金色的,金光灿灿;大眼睛亮晶晶的,好像充满了智慧。
在灯光的照射下,钻石画晶莹璀璨,晃得我的眼睛都要睁不开了。
揉着酸痛的手指,我懂得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坚持不懈,只有坚持,才能看到最后的成果。
那是的快乐,是无法比拟的!【名师点评】“钻石画”原来是这样做的啊!从一开始的“迫不及待”到粘贴“钻石”的不顺利,再到内心的纠结,最后说服自己,终于成功完成“钻石画”,作者准确地描写了心理的变化。
动作描写将读者带进故事:“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钻石画,“急忙把‘钻石画’打开”,“掏出”钻石,“捏住”,这一系列动词生动地写出小作者迫不及待地想要赶快制作钻石画;可钻石“紧紧地粘在我的手指头上”“狡猾地躲避我的控制”,作者只好“仔细地看”说明书,“聚精会神”地“粘”“贴”等动作描写,呈现出小作者耐心地制作钻石画的画面。
【病文提高】落水趣事江西乐骐早听说十渡风景美如画,暑假到了,我兴奋地催着爸爸妈妈带我去十渡玩。
盼望着,盼望着,我终于等到了这个快乐的日子。
爸爸一大早就被我叫起来,开车带着我和妈妈,飞速驶向十渡。
一路上风景都很美,可我顾不上看,一个劲地催着爸爸快点,再快点。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十渡,我兴高采烈地下车了。
【写出了自己激动和期待的心情,不过有点太长了,】啊,这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在炎炎夏日,我感受到了难得的清凉。
我真开心啊!【还没进入事件,文章的结构出问题了。
】这里有很多娱乐项目,有疾驰的快艇,乘风破浪;有水上波波球,刺激有趣;有惊险的漂流,颇有挑战性……【这段列举项目时的排比很有文采,但和“落水趣事”没关系啊。
】我仔细比较着这些项目,买票的队伍都长极了,像蜿蜒的长龙。
我们只好选择人最少的项目——划竹筏。
划完竹筏,再看哪个项目排队的人少,再去玩。
都怪爸爸,如果再起早点肯定能早到一些,就不至于排队等那么久了。
【这部分全部去掉,排队、抱怨都不是重点】坐在竹筏上,我淘气地把手伸进水里,特别舒服,可是我一不小心竟然掉了下去。
我吓坏了,使劲在水里扑腾。
爸爸妈妈却让我站起来,哎呀,水其实才到我的大腿。
【终于开始写落水的事了,但简单几笔就结束了,太遗憾了。
这部分应该展开进行详细描写。
】这件事实在太搞笑了,我永远也忘不了。
它像一颗明珠,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为什么“搞笑”?缺少分析。
】【升格建议】本文素材着实不错,符合主题要求。
但是结构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开头过长,事件出现得太晚。
而且在叙事时,笔墨太少,基本没进行描写,致使文章详略严重不当,进而影响了中心。
本文需要进行大手术,首先必须去掉催爸爸起床、开车去十渡、分析游乐项目等内容,甚至一字不留;集中笔墨,重点描写如何落水,如何获救的过程,突出“趣”点。
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结构合理,中心突出。
【升格佳作】落水趣事江西乐骐碧空如洗,山清水秀,柔柔的水草轻轻地在水底招摇。
我们一家人在风景如画的十渡,撑着竹筏尽情玩耍。
“水真凉啊!”我把手伸进水里,立刻发出感叹。
我兴奋地顺势跪在竹筏上,探出身躯,把两只胳膊都伸进水里。
我陶醉其中,与水面的距离越来越近。
突然,“扑通”一声,我以前滚翻的“优美姿势”,全身心享受到了期盼中的清凉——我落水了!妈妈惊慌地呼喊着我的名字,爸爸竭力地把竹篙伸向我。
可竹篙就像一条光滑的蛇,我根本抓不住。
我手忙脚乱地拼命扑腾,巨大的浪花在我周围迸溅。
水草像恶魔的手,挠着我的腿,好像要把我拖下去。
身处险境,我在混乱的脑海中拼命搜索着刚学的蛙泳要领,千方百计地实践“收、翻、蹬、夹”。
我拼命地游哇游,挣扎着调整身体的方向,手抓脚蹬,以极其怪异的姿势冲向竹筏。
我就像一只青蛙在跳,不时地跃出水面,而后又重重地摔进水里。
刚才还慌成一团的爸爸妈妈突然镇定了。
爸爸嘲弄地看着我,妈妈哈哈大笑着说:“你站起来。
”这命令让我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向水中望了望,鼻子都快气歪了。
脚一使劲儿,我轻松地踩住了水底。
原来,水刚没过我的大腿。
我竟然在这浅浅的水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游泳自救。
我狼狈地爬上竹筏,爸爸妈妈笑得前仰后合。
还不失时机地给我拍了几张照片,记录下我的“光辉形象”:湿透的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头发胡乱地粘在脸上,滴滴答答地淌着水。
看着自己的狼狈样,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每当看到这些照片,回忆起这件趣事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我当时怎么就光顾着瞎扑腾,竟忘记看自己所处的环境了呢?【升格启示】文章经过修改之后,让读者禁不住捧腹大笑,真正体现了标题“落水趣事”。
成功的原因如下:第一、开头描写优美环境,借用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句子“柔柔的水草轻轻地在水底招摇”,迅速将读者带入故事,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
落水的过程描写得细致而有趣,“跪”“探”“伸”“前滚翻”,一系列动词运用得准确、生动;小作者自救时的动作滑稽而狼狈,“收、翻、蹬、夹”“拼命地游”“挣扎着调整身体”“手抓脚蹬”“像一只青蛙在跳”“跃出水面”继而“重重地摔进水里”等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小作者“跃”向竹筏的艰难,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
【全面提高】让画面动起来,写作文时我们总是希望做到这一点,但是要想实现有相当难度,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叙事过度注重过程。
在写作时,学生最关注的焦点通常是怎样把事情说清楚,所以精力基本集中在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而如何把事件说生动,却往往排在计划之外。
其实,每件事情都不是从头到尾都是重点,而是只有一两个闪光点。
只要在叙事之前梳理清楚,确定应该重点描写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就能让笔墨集中于事件最突出的点。
第二.动作描写缺少展开。
有些学生意识到动作描写的重要意义,但是在描写过程中,只关注自己认为重要的一个动作,忽视了动作的连续性以及构成这个动作画面的其他内容,比如:周围人有什么表现,当时天气如何。
所以,在描写时,自己先“回放”出当时的情景,适当对画面做些分解,突出动作的变化,描写就具有画面感了。
第三.语言贫乏缺少亮点。
在叙事中,忽视语言修饰是非常遗憾的,本来很优秀的素材可能因为语言不够生动优美而失去色彩。
建议平时多做片段扩写练习,强迫自己在短句子中加入修饰词和修辞。
比如“老乞丐从袋子里摸出一个馒头”这句话,扩写之后变成“瘦骨嶙峋的老乞丐伸出枯枝般的手指,从航脏的袋子里,颤巍巍地摸索出一个又冷又硬的馒头”。
比较一下,句子是不是立刻就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