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练习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练习案(含答案)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怆.然(chuàng)tì(涕)下岱.宗(dài)决zì(眦)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念天地之悠悠..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2)齐鲁青未了..未了:不尽(3)造化钟.神秀钟:聚集(4)阴阳割.昏晓割:分(5)荡胸生曾.云曾:同“层”(6)决眦.入归鸟眦:眼眶(7)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上(8)自缘.身在最高层缘:因为3.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子美,他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都收集在《杜工部集》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

诗句“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

(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古诗文默写。

(1)《登幽州台歌》中写登楼眺望,空间的辽阔无垠,引发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望岳》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杜甫青年时期所作的《望岳》一诗,语言壮美,气势恢宏,其中抒写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人要站得高,看得远,像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说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才不会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而失去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代诗画的特点之一。

看了右边的图片,除了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外,你还会想到哪些古诗名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示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6.你们班正在举行一次与唐诗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简明的主题语。

【示例】走进唐诗,感受诗韵。

(2)如果要你倡议班上的同学举行唐诗背诵大赛,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示例】同学们,一个真正有文学修养的人,应该能背出不少经典的唐诗。

让我们举行唐诗背诵大赛,来比一比,看看谁背的唐诗多,好吗?(3)(江西中考改编)阅读下面对辛弃疾的介绍材料,参照为辛弃疾写的这段推荐词,为杜甫写一段推荐词。

材料: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21岁就统率数千人马与金军激战。

归宋后,他在危难之际率五十骑直闯五万人的叛军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

任湖南安抚使期间,辛弃疾亲自组建了一支飞虎军,在之后的三十年内一直是南宋国防军的一支劲旅。

辛弃疾所写的治国方略《美芹十论》,在政治军事上极具价值。

辛弃疾后因主战被弹劾罢免,曾有长达八年的闲居生活,期间创作了大量爱国文学作品,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

推荐词:辛弃疾推荐词——他生于乱世,戎马一生,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爱国赞歌。

他文武双全,虽命运坎坷,却从未忘怀家国天下。

《美芹十论》,洞悉纷乱政局。

豪放诗词,光耀千古文坛。

他就是他,一代英才辛弃疾!【示例】漫漫长路,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谁在用诗歌诠释背井离乡的悲心愁肠?他的赤子之心,照耀着唐朝的盛衰,化为满腔怒火,燃尽腐败和丑恶。

他的诗篇,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02课内精读(一)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7.《登幽州台歌》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诗人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地表达了渴望知遇以实现雄伟抱负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也包含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8.“悠悠”一词写出了“天地”什么样的特点?烘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9.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诗以激昂奋进的调子,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B.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苍茫孤独的情绪。

C.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

D.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解析: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所以调子是慷慨悲凉的。

)(二)阅读《望岳》全诗,回答问题。

10.诗歌中“齐鲁青未了”和“阴阳割昏晓”都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的人生哲理。

11.“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妙,请赏析“割”字的妙处。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

12.请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写“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山上云雾缭绕,诗人的心也为之荡漾,看着那些归巢的鸟儿,诗人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了这大自然的美景。

13.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

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绵延不尽。

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解析:A.应是由远及近。

)(三)阅读《登飞来峰》,回答问题。

14.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登飞来峰》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15.对诗歌内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渴望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解析:D.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无“渴望归隐山野”之意。

)03拓展阅读戏题盘石王维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注释】①可怜:可爱。

16.发挥想象,描绘诗中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在清澈的泉水边上,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着。

春风习习,碧绿的垂柳飞舞在岸边的巨石之旁,不时拂过高高举起的酒杯。

17.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运用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自得意趣。

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腊.酒(là)鸡豚.(tún)xiāo(箫)鼓zhǔ(拄)杖浩荡.(dàng) yín(吟)鞭2.请用正楷将下列词语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莫笑农家腊酒浑.浑:混浊(2)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3)吟.鞭东指即天涯吟:吟诗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B.应划分为:不畏浮云/遮望眼。

)5.文学常识填空。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朝代)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6.古诗文默写。

(1)陆游《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此消彼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陆游《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02课内精读(一)阅读《游山西村》全诗,回答第7—8题。

7.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肉和鱼肉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A.“豚”指猪肉而不是鱼肉;B.“丰收后”有误,应为春天“祈福”,祈求丰收;C.“拄杖”句表现的是“悠闲”,而非“郁闷”“不愿乘月叩门”的心理。

)8.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不论前路多么难辨难行,只要永不放弃,敢于探索,就会到达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回答第9—10题。

9.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10.诗中三、四两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详见本课“学法点津”】呵护新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忠贞不变的报国之心,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03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峡暗,新晴锦绣文。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1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峡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

1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详见本课“学法点津”】“急纷纷”写出了诗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赏析诗歌情感我们读诗、赏诗,首先要领悟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情感,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也是读诗的根本。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都是为诗人抒发感情服务的。

【典型例题】《游山西村》中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