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一、前言由于长久以来未阅读经济类文献,经济学水平大为下降,所以无法进行basic economic principles的教学。
又鉴于贸易类对于模联会更加实用,所以今天我计划讲一些关于贸易的东西。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场经常会碰到的一个话题。
今天会尽可能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为这两个贸易主张都提供经济理论支持,帮助站在不同国家立场的代表做出自己的判断。
如有问题,请及时提出,欢迎打断。
二、贸易的本质在了解贸易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分工有谁读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吗?亚当斯密作为著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国富论》中讲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
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
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
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
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
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
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
这个生产大头钉的故事,应该有人听说过。
在这里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为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市场的本质就是分工与贸易。
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国际贸易。
劳动分工为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
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
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增加物质财富。
从理论上来讲,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的确适用于国际贸易。
这实际上在当时的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是一个相当具有创建性的思想。
在这样的基础原理下,当今世界的自由贸易,世界贸易,全球化才得以形成。
但实际上,国际贸易绝非亚当斯密的理论如此简单,理想化。
三、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分析自由贸易的优点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先介绍两个名词: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
绝对优势即指一个国家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
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
比较优势弥补了亚当斯密贸易理论的缺陷。
比较优势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相对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不难理解,我这里重点解释一下比较优势,解决三个问题:1、比较优势是什么意思2、什么叫劳动生产率比率较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3、比较优势如何使得生产效益最大化由于个人表述能力欠缺,这里引用教科书中的文字。
教科书解释较为清楚。
图3-1-1解释了什么是比较优势图3-1-2解释了如何用劳动生产率比率来判断比较优势图3-1-3、3-1-4解释了比较优势是如何使得生产效益最大化的*2、函数图象分析自由贸易理解了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之后,我们开始用简单函数图像解读自由贸易究竟是如何使得多个国家的总福利得以增加的。
图3-2-1的曲线a是一条消费的无差异曲线。
无差别曲线是在同一条曲线上有无数不同的点,代表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然而,这种不同数量的组合对于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效用和满足是相同的无差别的。
曲线c表示消费效用高于曲线a,曲线b表示消费效用小于a。
(无差别曲线是一种用序数效用来衡量消费者行为的方法,在经济学中十分常用。
)图3-2-2的曲线a是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即一个国家在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劳动生产率,可以生产最大产量的两种产品的组合曲线。
由图可知,该国显然更加善于生产大豆。
(因为在相同的资源下,生产单一商品,该国可以生产更多大豆)*关于曲线的形状,涉及到机会成本递增递减的问题,这里提供一个机会成本递增的曲线,不做要求。
但是可以了解一下术语机会成本,这个相当基础常用。
图3-2-3的a是该国的无差别曲线,d是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当且仅当该国的消费水平达到曲线a的位置,并且商品组合位于切点E时,该国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并且达到效益最大化,并且达到饱和。
b表示一个消费水平较低,不能使得该国的效益达到最大化的无差别曲线。
而c曲线虽然消费水平较高,但是由于国家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线)的限制,也无法达到效益的增加。
图3-2-4,3-2-5分别表明A国与B国在进行自由贸易情况下,带来的好处。
直线b是世界价格线,表明世界市场上的大豆与小麦的比价(反映国际市场的一个价格)。
A国善于生产大豆,通过向B出口x大豆,从B国按国际价格进口y小麦。
这时,A国的无差别曲线右移,总效益增加。
同理,B国也经过相同的贸易过程,总效益也得到增加。
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函数的方法得知,自由贸易能够突破国家的生产限制,使得各国国民的总效益,总福利最大化。
(对于无法理解函数的同学,只需记住自由贸易理论上可以使各国总效益上升的结论)3、自由贸易的其他好处1)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后发优势)西方国家从工业革命以来,历时百年,才达到今天的科技、工业、经济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如亚洲四小龙,只用了几十年,就达到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
这种优势,便是由全球化经济带来。
我们称其为后发优势。
(后期发展的国家具有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经济模式便是一种“国际大循环”的模式。
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对外输出廉价低级加工品;同时吸引外资,引进外国高级的技术,机械,从而使得中国的经济、产能能够在几十年内快速的扩大增长。
合理的自由贸易,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产品与经济上的双重福利。
2)降低发达国家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在劳动力更加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建厂,能够降低雇佣劳动力的成本;同时,更加廉价的低等加工产品,也降低了发达国家的生产的硬件成本。
在这种体系下,发达国家的生产要素能更多的投入到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
四、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贸易保护主义的优点自由贸易是一个理想模型。
实际上,它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全球化进行了几十年,但是仍然有相当的人表达反对。
多年以来,经济学界几乎都是一边倒的支持自由贸易的,而贸易保护主义似乎成为了逆流。
但是如果站在国家的角度,贸易保护主义并非如同人们往往所以为的那么保守。
而且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是有其经济原理做支撑的。
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是重商主义。
但是重商主义不足以作为一个科学的经济学原理来支持贸易保护主义,这里不做阐述。
1、发展中国家保护幼小产业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是一步一步对外开放市场的。
改革开放需要感谢邓小平同志,但是使得中国经济没有因为改革开放而崩溃,我们需要感谢陈云同志。
陈云同志提出的“摸石头过河”的方法,保护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本国幼小的产业发展,避免了外来产业对中国的巨大冲击。
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初期,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是科学合理的。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过设立关税保障其幼小产业,避免其参与自由贸易后被边缘化,受到外来市场的冲击。
在世贸组织中,对于新加入的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的确有特殊优惠待遇,允许他们采用部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保护本国幼小的产业。
2、保护就业世界上大部分反对全球化,上街游行的人,大多是发达国家中的工人群体,出于保护就业的目的。
特朗普之所以能够获得工人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可以保障了本国的就业。
保护就业是发达国家采用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原因。
1、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更加廉价,企业更加愿意在发展中国家办厂,使得本国的工人劳动力的就业受到竞争。
2、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更加廉价,其通过自由贸易进口的产品对本国的产业产生冲击,影响到本国的就业。
保护就业虽然为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单从保护就业的理由来看,却显得十分短见。
以保护就业来拒绝自由贸易,拒绝本国的结构顺应世界市场发生积极的改变,是缺乏长期远见的保守做法。
3、对本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这是我想重点强调的。
如果说,国际贸易不能给本国经济带来好处,而是给本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那么,自由贸易的意义就丧失了。
如果不仅仅是短期,即使是长期,自由贸易的消极影响依然明显的话,那么贸易保护主义就应当有其合理的经济解释。
1)国际市场价格对于本国不利。
如图4-3-1所示,在世界价格线对本国不利的情况下,无差异曲线左移,总效用下降,对本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2)商品涌入对本国产业的影响。
由于更具优势(如价格)的产品大量涌入,对本国的产业产生冲击,影响本国经济。
3)就业受到竞争,本国就业率下降,影响到本国的需求。
就业率的下滑,国民收入的下降,会影响到本国的需求,从而使得本国经济出现下滑。
而这种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可以自行百度一下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的意思),再就业难度较高,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就较为长期了。
所以从对本国经济影响的角度来看,贸易保护主义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都终于得到了合理的经济学理论支持。
自由贸易主义理想上能够带来国际经济分工的完善,但实际上由于劳动人口流动的限制,这终究不可能实现。
失业率上升不仅仅是失业率上升,他的经济影响也可能是长久的。
五、评价川普的贸易政策川普作为美国的新领导者,同时又是一个标准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是一个极其具有典型性的案例。
这里评价他的两个政策倾向。
1、评价川普退出TPP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是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在奥巴马政府期间,美国加入TPP,并成为了TPP的主导者。
总体而言,美国主导的TPP,目的在于构建美国自身的贸易体系,与中国所建立的贸易体系形成抗衡。
而就在今年,特朗普上任后,宣布美国退出TPP。
但实际上,尽管特朗普是一个极其保守的贸易保护主义者,美国退出TPP仍然是明智之举。
我们先举一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例子。
这是美国于1944主导确立的一个货币体系,主要内容为将黄金与美元挂钩,世界货币与美元挂钩,使得美元成为世界的主导货币。
然而,这个体系崩溃了。
原因在于,美元作为世界的货币,美国则需要成为世界的市场。
美国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代价。
同样道理,TPP的形成,无论是就业,经济,都会对美国造成极其巨大的冲击。
奥巴马希望通过TPP来建立一个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然而美国无法承担作为这个体系的市场的代价。
其中包括越南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势必会从就业竞争,贸易竞争上对美国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