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亚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2)》简介

《三亚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2)》简介

《三亚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2)》简介一、规划范围三亚境内海岸线258.649公里的滨海区域(包括港湾,沙滩,河流入海口等)及周边地区,海域面积3500平方公里。

以三亚市为中心,联动海南全岛,北部湾等,并向南中国海延伸。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南端,海岸线长258.649公里,海域宽广,大小港湾20个,大小岛屿岛礁70个,生长了多种珊瑚群。

境内海水、沙滩、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岩洞、温泉、森林等海洋度假休闲资源丰厚,具备成为国际性海洋旅游目的地的先天条件。

海洋是三亚旅游核心产品的聚集地,以滨海度假、邮轮、游艇、潜水、水上娱乐活动为代表的海洋旅游产品发展迅速。

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2-2022年,其中近期为2012-2016年、中期为2017-2021年、远期为2022年以后。

其中2012年至2016年为重点规划阶段。

三、发展定位国际性热带海洋旅游目的地。

依托三亚独特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和海水、沙滩、珊瑚、礁石、岛屿优势资源,整合温泉、森林、田园、文化,构建环境优美、宜居快乐、活动丰富、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国际性热带海洋旅游目的地。

南海旅游的服务基地。

面向全省,面向南海,加强周边区域合作,提升三亚成为南海开发、南海旅游的集散中心、交通枢纽与服务基地。

我国海洋旅游的创新实验区。

利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全国低空开放、国家海洋战略等的战略机遇,争取和制定免签、落地签证、免税等促进海洋旅游发展的创新政策,占据全国海洋旅游的制高点,打造我国海洋旅游的创新实验区,为全国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模板和示范。

四、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按照“立足三亚,开发南中国海洋旅游”的思路,整体构建“一心服务、一带支撑、三组团集聚、三区域联动、三空间拓展”的空间战略发展格局。

一心服务:海洋旅游中心城市(中心城区)。

一带支撑:滨海旅游带。

三组团集聚:海棠湾—亚龙湾高端度假旅游组团、榆林湾—三亚湾休闲度假旅游组团、红塘湾—崖洲湾海洋文化旅游组团三区域联动:腹地、滨海、海洋。

三空间拓展:低空、海平面、海底。

五、离岸岛屿开发1、蜈支洲岛集康体休闲运动,高端度假体验等于一体度假岛屿,中国最好的婚庆与运动主题度假岛屿,带动三亚岛屿旅游高端集聚发展的龙头和引擎,世界级岛屿度假目的地。

2 、凤凰岛完善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基础设施及其配套服务设施,打造国际邮轮航线停靠港和国内一流、具有国际水准的邮轮母港。

3 、西岛以海洋文化、海上休闲运动为核心,海洋观光和民俗体验为特色的国际一流的热带海岛旅游区。

4、椰子洲岛以生态资源保护为开发前提,以原生态海岛为生态本底,依托原生态环境与湿地资源,打造成为国际标准、国内领先的“国家海岸湿地公园”。

5、小青洲岛依托岛屿优越的珊瑚礁资源,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以海底深潜、海底探险等海底观光游览活动为主,以康体疗养为辅的慢生活休闲度假岛屿。

6 、东锣岛依托岛屿原生态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针对高端度假市场,充分借鉴马尔代夫岛屿度假发展经验,重点发展岛屿度假旅游产品,加快建设生态小屋、游艇码头,SPA等度假养生项目,打造高端度假岛。

7 、西鼓岛依托岛屿丰富的地质资源和领海基点的特色区位,以地质科普与海洋权益保护科普为开发主题,以原生态维护和低密度开发为准则,将西鼓岛打造成为国内海岛地质与海洋权益保护的科普基地。

六、滨海旅游带优化提升1、国家海岸•海棠湾国际休闲度假区以“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为总体定位,加快推动国家海岸•海棠湾国际休闲度假区建设,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度假天堂,国家海洋科研、教育、博览综合体。

2、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以中国第一、亚洲首选、世界知名的,以热带海洋风光、南国民族风情、中国传统文化为特色的热带滨海旅游胜地、避寒旅游度假胜地为总体定位。

3、大东海旅游区以大东海国际休闲旅游社区与滨海休闲长廊为总体定位。

4、半山半岛旅游区立足鹿回头山顶公园黎族文化和爱情文化特色,形成“南海情山”、“黎族圣山”、“生态之山”的旅游文化定位。

5、三亚湾旅游区按照“度假核心、城市客厅”的发展定位,以热带海滨风情为特色,形成以“三亚旅游服务基地”、“不夜城”、“休闲长廊”为主题的“阳光海岸”。

6、天涯海角游览区以具有南疆历史文化内涵的滩湾奇石和热带海滨风光为特征,融合中国传统爱情文化、黎苗风情文化、婚俗文化和现代时尚婚庆文化。

7、大小洞天旅游区以观光游览和休闲旅游功能为核心,按照国际性、地域性、现代性的高水准,以融合道家特色文化,凸显热带、海滨、森林、生态、文化特质的生态文化风景区为发展定位。

8、南山文化旅游区以奇特秀丽的海景、山景、石景、历史悠久的名人胜迹和佛教道教文化为特征,以“国际一流的生态文化型度假旅游区”为目标。

9、崖州古镇旅游区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亚历史文化展示中心为发展目标,充分开发“天涯文化”,打造“天涯文化”风情小镇,把崖城打造成为三亚西线旅游发展的龙头、三亚知名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起点。

10、红塘湾度假区以打造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的综合性高端旅游度假区为总体定位。

11、铁炉港以世界级的游艇休闲社区为总体定位。

七、海洋旅游城市建设1 、优化提升酒店业,建设国际热带滨海度假城市规划建成高星级酒店400家;利用海洋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新建海洋、丝路文化主题酒店等;针对大众游客,发展青年旅馆、家庭旅馆以及连锁酒店。

2 、特色发展餐饮业,打造国际海洋美食城市构建多元化餐饮体系,高星级酒店的餐饮服务、以海鲜美食为主的餐厅、渔家乐等、24小时服务的中西快餐厅、具有三亚特色风格的主题餐厅;打造海洋特色美食街;培育三亚餐饮业品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多元投资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餐饮大型企业。

3 、大力发展购物业,建设国际旅游购物城市整合现有旅游购物系统,提升三亚购物设施与服务,改造商品街与购物街,规范旅游购物环境,塑造旅游购物天堂形象。

高品质发展免税购物;体验式建设购物场所;特色化开发本土商品。

4、创新发展娱乐业,打造特色海洋娱乐城市围绕游客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以本土特色文化、民俗、海洋文化为基调,积极吸纳国际时尚文化娱乐元素,大力开发文化娱乐旅游产品,构建文化休闲娱乐体系。

完善传统室内外休闲活动;打造热带风情夜间娱乐系统。

5 、完善发展交通业,建设特色交通旅游城市构建包含海上,陆地,空中无缝连接的多通道旅游集散、运输网络体系,引进多元化集散客运管理模式,打破海、陆、空相对独立的交通发展现状,为游客构筑立体化、无障碍海洋旅游交通体系。

6 、凸显景观特色,打造国际海洋风景城市构造山—海—河—城景观格局,整体构建城市空间文化景观、城市主格调、城市外立面、城市夜景;彰显城市地域文化景观特色,做好三亚文化景观风格、色调和结构的设计,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体系,打造三亚的标志性建筑。

7、提升国际化水平,打造国际化海洋城市建立游客到访中心和公共危机处理中心,完善旅游信息、旅游线路、交通运输、消费信息四大集散功能;规范服务标准,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规范公共场所外语图文标识,制定三亚公共场所外语图文标识标准。

八、邮轮旅游发展规划1、完善凤凰岛邮轮港口建设以国际性规模和标准来规划和建设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使其成为国际邮轮航线停靠港,和具有国际水准的专用邮轮母港。

在回填的人工岛周边新建10万吨级泊位1个、15万吨级泊位2个、22.5万吨级泊位1个;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规划配套国际邮轮会所、国际邮轮俱乐部、超星级酒店等商业旅游配套。

2、丰富邮轮产品线路加快打造以三亚为母港的南海航线、环北部湾航线、东南亚航线等,积极吸引国际邮轮建设一程多站式邮轮航线,同时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主题航线。

3、优化岸上活动组织以直升机、游艇、旅游巴士、自行车为载体,以三亚凤凰岛邮轮港为中心,构建海、陆、空立体化的邮轮岸上观光游览交通体系,提供“安全、高效、环保、舒适、便捷”的邮轮旅游交通服务。

4、培育邮轮旅游产业体系拓展邮轮港口服务;提升邮轮旅游组织服务;加快邮轮人才培养。

九、游船游艇旅游发展规划1、加快推进码头建设2、丰富游船游艇产品设计游船旅游产品:海上游览、海上休闲、海上餐厅、夜游产品、水上巴士游艇旅游产品:海上摄影、海上表演、海上婚庆、海上垂钓、3 、游船游艇线路规划环国际岛游船游线、水上巴士线路(西部航线、东部航线)、游艇游线(沿岸景区游线、近海离岸海岛游线、海洋文化游线)。

4、培育游船游艇旅游产业体系完善游船游艇港口码头服务;延伸培训与咨询服务;扩大三亚国际游船游艇博览会影响力;扩张发展游艇俱乐部模式;组建游船运营集团公司。

十、内河旅游发展规划立足三亚河、临春河、宁远河、海棠湾一河两湖(江林河、龙江塘、青田泻湖)等河流资源,发挥内河的生态和景观优势,结合海洋文化资源,加快开发内河游船旅游、构建城市滨水空间、打造特色景观环境,全面推动内河旅游发展,实现交通环境、生态环境的共赢。

十一、低空旅游发展规划探索发展低空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推动三亚成为岛内率先拥有海陆空立体化旅游产业体系的国际旅游城市,将三亚建设成为全国低空(航空)旅游产业实验区,海南国际旅游岛低空旅游总部基地。

1、建设低空旅游场地围绕低空旅游发展目标,重点建设水上飞机服务场地、直升机服务场地、滨海低空运动场地、低空旅游服务与体验场地四类,为低空旅游发展提供依托。

2、设计低空旅游产品立足三亚低空旅游的发展需求,依托三亚低空旅游的场地建设规划,构建三亚低空旅游的产品体系,重点开发空中观光、赛事节庆、空中交通、专项产品。

3、策划低空旅游线路以三亚市旅游资源分布、旅游开发现状为依托,严格遵守低空禁飞区划定范围,以水上飞机、直升机为载体,策划推出滨海观光、三亚—三沙、环海南岛等一批低空旅游线路。

4、培育低空旅游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推进低空旅游运营;构建低空服务体系;培育横向产业链。

十二、海洋娱乐运动发展规划1、建设帆船运动基地以半山半岛帆船港、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举办为契机,加快发展帆船项目,打造中国帆船之都。

重点建设半山半岛国际帆船基地,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水准的休闲帆船基地。

2、建设潜水运动基地按照精致化、标准化的发展模式,全面打造三亚潜水旅游基地,并逐步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潜水旅游服务质量。

3、建设海钓运动基地按照不同的垂钓技巧、游客的消费水平,策划发展船钓、矶钓、滩钓等三大类海钓产品,配套建设相应的垂钓基地和海钓俱乐部。

4、建设其他海洋娱乐运动基地依托亚龙湾、蜈支洲岛、大东海、三亚湾、西岛等景区的摩托艇、香蕉船、滑水冲浪等海上娱乐运动的发展基础,打造海上娱乐运动基地。

5、培育海洋运动娱乐业体系组建潜水集团公司,规范潜水行业秩序,扶持专业帆船旅游企业发展,加强与其他帆船赛基地的合作,强化海洋功能分区管理,强化保护重要休闲鱼种资源量及栖息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