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试行)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
英文名称:Digital Electronic Technique
学时数:45 其中实验学时数:15
课外学时数:14
适用专业:200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
1.大纲制定参考依据
(1)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科技学院《200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说明》。

(3)2006年科技学院关于编制与修订高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2.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培养硬件应用能力的工程类课程,是电气技术训练的基本入门课程,构建学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

一方面为后续专业知识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培养训练学生电子技术方面的实践技能。

它直接涉及学生的专业培养质量和职业能力。

既是学生在今后较长时间赖以吸收新知识和自我完善发展及接受终身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

又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重视工程观点,着重于电子元器件和基本电子电路的实际应用能力训练。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为一体。

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讲到底”的理论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为主线。

处理好近期的专业“必需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 课程教学容与知、技、能点及教学基本要求
针对专业需要优化整合教学容,建立“能力包”化的教学容模块。

本课程体系按照能力模块划分为六个模块。

(1)数字逻辑基础模块
该模块容是分析使用数字逻辑电路所必须的基础能力。

是掌握后续容的必要知识。

(2)数字逻辑电路基本逻辑器件模块
该模块学习组成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逻辑器件的功能和应用技术知识。

要求掌握基本逻辑器件功能、测试方法、正确识别与使用基本逻辑器件的能力。

(3)数字逻辑电路分析模块
该模块学习数字逻辑电路的读图、分析、画图的知识。

要求了解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连接、调试、综合分析能力。

能够正确使用基本逻辑器件构成综合型电路,并且正确使用测试仪器测试电路参数,能对电路进行分析,解决出现的问题。

(4)数字逻辑电路设计模块
该模块学习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要求了解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方法。

掌握常用集成逻辑器件应用电路的设计方法,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用实际器件正确实现电路功能。

(5)常用集成电路应用模块
该模块学习集成数字逻辑电路基本知识。

要求掌握常用集成逻辑器件:寄存器、计数器、编码器、译码器等集成器件的功能。

掌握用集成逻辑器件构成的电路的连接、调试、分析能力。

(6)选修模块
该模块容是由于学时受限制而不能在教学计划学习的数字电子技术容。

包括:半导体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数/模与模/数转换器;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

在以上各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紧密结合实践的教学理念,达到强化培养能力的目标。

通过每个模块的教学过程完成一定的“知、技、能”点的学习目标后就进行阶段考核,各个模块的考核成绩构成本课程总成绩。

4. 学时安排表
5. 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法与学法建议
《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的主要特点是知、技、能点多;运用的逻辑分析方法与其他电路分析方法不同,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实践性强。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比较抽象的容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

在教学容的处理上,对集成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尽量予以简化。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加强对差生的辅导以及对优生的指导。

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具体包括:启发式教学法、讨论研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增进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

在教学方式上,根据不同模块的课程容不同的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包括“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模式”、“开放课堂教学模式”等。

针对不同模块学习容和不同学习对象,采取不同模式。

在理论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验与实际,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融为一体。

在理论课上布置的作业,能以实验方式完成的要到实验室完成。

鼓励学生展现个人个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创新制作。

建立课学习与课外学习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将课外学习项目,与实验室开放相结合,与学习任务相结合。

以实验促进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

以理论引导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要学好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建议按照“预习——听课——课后复习、实验——完成作业(包括实践性作业)——运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实际电路锻炼应用能力”的程序进行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要分清掌握、理解和了解几个不同的层次,抓住重点容;要重视电子实验与实训等实践环节。

6.实践教学要求
(1)课实践教学要求
(2)课外实践要求(见下表)
课外实践包括:实验室开放中进行的可选实践项目、实践型作业、学生自拟课题的实践。

除了上述课实验项目外可选项目如下表
7.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模拟电子技术》
后续课:《单片机接口技术》,《计算机应用》,《PLC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电气测量》等.
8. 考核方式与考核要求
8.1考核方式:
一、理论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5%。

分为两次考
(1)理论基础模块考核占15%,容:数字逻辑基础;
(2)理论综合模块考核占30%,容:基础器件、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常用集成电路的应用。

二、实践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45%。

(1)实践基础模块考核15%,容:课实验--门电路、触发器功能的测试。

(2)实践综合模块考核占30%,容:用译码器的应用、数据选择器的应用、用集成计数器构成N进制计数器。

三、平时作业(含实践性作业)、出勤、课堂问答与讨论考核占总成绩的10%。

8.2考核方法
一、理论考核采取闭卷考核的方式,每次考试时间为一学时。

二、实践考核采取随机抽取试题的方式考核。

一人一组独立完成。

三、补考与加考:理论考核与实践综合模块考核在总成绩不及格情况下可以有一次补考机会;总成绩及格学生经过个人申请可以给予一次加考机会,最终成绩取高分记入课程成绩。

8.3 考核要求
一、理论考核(笔试)要求
笔试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笔试分数的各部分比例大体是:识记占20% ,领会占30% ,简单应用占30% ,综合应用占20% 。

笔试命题应覆盖到各章(不含绪论课、选教课),必须突出重点。

试题的难度分为:易、一般、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一般是3∶3∶3∶1 。

二、实践考核要求
主要考核实际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应用能力。

结合不同考核容确定知、技、能点的考核要求。

具体见下表:
9.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数字电子技术》高建新主编机械工业2006年7月第一版
《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训》高建新雷少刚主编机械工业2006年8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主编高等教育
《数字电子技术》志忠主编高等教育2004年2月第二版
制定:信息工程系电子教研室
执笔人:高建新
审定人:电子教研室全体教师
负责人:高建新
时间:2007-8-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