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习
不结盟运动
欧盟
世贸组织
1.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 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 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 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 性质”是( )
A.互相妥协 C.互相合作 B.互相竞争 D.互相对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 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 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 经济关系。 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 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他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 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 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 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方针:独立自主 新中国建立 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成就:中国与苏联等17国建交
屹立 于世 界民 族之 林— 新中 国外 交
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 年代 具体实践 参加日内瓦会议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世纪 70年代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改革开 放以来 国际交流与合作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参加万隆会议
“冷战”的表现
美国 苏联 政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 联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社 治 发表咨文,公开声称美国要在一切 会主义阵营;1947年,成立共
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他是 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经 马歇尔计划:1947年,马歇尔提 济 出“欧洲复兴计划”。
2.宗旨不同 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 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 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 3.过程不同 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 上的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斗争到经济斗争。
原因:欧洲经济发展;摆脱美国;欧洲在第二系世界大战后实 力大损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形成
欧洲共同 过程 体的形成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形成 1967年欧洲共同体形成
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实力增强;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世 界 多 极 化 趋 势
日本成 为世界 经济大 国
表现: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第24课: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国际发展的影响 第25课: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 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第26课: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品共处五项原则在 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 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 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第27课: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 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求同存异中“异”“同”的含义
“异”是指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 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同”是指共同的遭遇即殖民灾难和 命运,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 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
1.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 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都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 够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求同存异”“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活动;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这让中国“扬眉吐气”;1972年尼克松访华, 这是“跨洋握手”;中日、中美先后正式建交,这意味着“冰 释雪融”。
事上的援助;而马歇尔计划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3)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 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独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 张,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 长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冷战”
20世纪50年代: 两极格局形成
“热战”
复 杂 多 样 的 当 代 世 界
欧共体形成 日本成为 世界经济 大国 第三世界崛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
和平与 发展是 主流, 缓和与 不结盟 动荡并 运动兴 存
起
中国的 崛起
两极格局瓦解
20世纪末
多极化趋势加强
课标要求:
解析: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背景。由“军事、经济和政治 集团”可知“它们”是指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由 “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可知“它们”的关系是互相对峙, D项正确。
2.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 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以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计 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视“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 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相关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2、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意味着东欧国家(
A.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B.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 C.开始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D.被纳入了苏联的战略轨道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对付北约, 苏、保、匈、波、罗、捷、阿和民主德国签订了《友好合作 互助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意味着被纳入苏联的战 略轨道。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控制、扶持日本,日本 在外交上追随美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逐渐摆脱美国 的控制,寻求自己独立发展的空间,同时又不放弃美日同盟 的关系。故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首先引起了美国的不 满,这说明美日既互相勾结又相互斗争;A、B、D三项说法 不符合史实,答案为C
经互会:1949年,苏联与东欧 七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 称经互会。
军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美 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苏联 事 国与英、法、意等西方国家签订了 同东欧七国签订《友好合作互
《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 助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简称“华约”
比较“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相同点 (1)背景: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由展示 同盟关系走向对抗的形势下 (2)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 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 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不同点 (1)直接原因:“杜鲁门主义”是针对“希士危机”提出 的;而马歇尔计划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凋敝、 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秩序面临威胁的情况下提出的一项经 济援助计划 (2)内容:“杜鲁门主义”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 军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美、日、西欧三足 鼎立局面,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举行 不结盟运 动的兴起 影响: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欧共体、日本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两极格局冲 击的不同之处
1.斗争的兴致及态度不同
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 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都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 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 苏也主要是处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而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多数受过殖民 压迫,他骂你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 际政治经济秩序,其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3.1987年,美国《时代》周刊选择了右 边这幅漫画作为封面(画中左边是日本 相扑手,右边是山姆大叔)漫画的寓意 是( ) ①日本对美国的大国地位构成了严重威 胁 ②美日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③世 界形成了新的两极格局 ④美日矛盾成 为世界最主要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自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上一跃成 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政治上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 方位外交,但是当时世界格局仍然是美苏两极格局。故排除③ ④。
拓展: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者之间的关 系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 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 的框架
(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 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3)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 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4)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 战”局面结束,雅尔塔体系瓦解
“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 线”,直接入侵朝鲜,威胁中国边境。在朝鲜请援下,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经过三年努力,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 签字,朝鲜战争告终
2、越南战争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在越南军民抗击下,美军与1973年撤 出越南。
两 极 对 峙 格 局 的 形 成
兴起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 面根本对立
人情报 局 经济:马歇尔计划、经互会 军事:北约、华约 积极: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 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消极: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朝鲜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