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1:
案例点评:保时捷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及时看到了家族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将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使公司重新焕发活力,很显然,这是第二代传承顶层设计做得好。

由此可见,让家族企业
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是有可能的,保时捷就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据统计,在很多国家,家族企业几乎占据了所有企业的半壁江山,且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

美国专家统计,西方家族企业第一代能传
到第二代的只有30%,到第三代12%,能到第四代的只剩3%。

那么,保时捷就属于能成功传承的3%的家族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了逃避盟军空袭,费迪南德把自己的保时捷公司迁往奥地利。

同时,费迪南德的儿子费利和女儿路易斯•皮
耶希也加入到公司的经营中。

当时女儿路易斯已经嫁给皮耶希,因
此保时捷和皮耶希家族从此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对保时捷公司后来
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战结束后,费利将保时捷总部迁回德国
斯图加特,因此保时捷公司也就拆分成了两个:一个在奥地利,是
贸易公司,由路易斯掌管;另一个就是汽车公司,在德国,由费利掌管。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2:
进入中国市场20年后,全球连锁快餐业霸主麦当劳终于摆出了
发力快跑的冲刺姿势。

2010年5月,麦当劳中国官方网站上出现了一个特许加盟频道,专门介绍其加盟业务。

此举被媒体解读为“重启加盟,在华加快开
放步伐”。

事实上,麦当劳正是以特许加盟起家的。

如果不是55年前
雷·克洛克突发的“遍地都是麦当劳”的奇想,今天的麦当劳可能
只是美国加州某个小镇上的一家普通快餐店。

克洛克独特的加盟哲学让麦当劳成为了全球连锁快餐业的佼佼者。

在目前其全球的3.2万家餐厅中,有3/4是特许经营的模式。

奇怪的是,这种成就了麦当劳的特许模式此前在中国市场一直被谨慎使用。

1990年刚进入中国时,麦当劳甚至全部选择直营模式,
理由是“(中国市场)不成熟,不规范,尽量不搞特许经营”。

直到2003年,麦当劳终于在中国启动了特许经营,但“600万
元加盟费、10年麦当劳工作经验”等苛刻条件,让它的加盟资质显
得有些高不可攀。

7年过去了,麦当劳在中国的1100家餐厅中,仅
有6家为特许经营店。

相比之下,此次麦当劳开出的“200万元加
盟费”等加盟条件,门槛大幅降低。

等待30年的一夜成功
有人说克洛克发现了麦当劳,是一夜成功,克洛克如此回应:“我确实是一夜之间成功的,但30年是多么漫长的一夜啊。


严格说起来,麦当劳餐厅的创始人并不是拥有“麦当劳之父”称誉的雷·克洛克,而是麦克·麦当劳和迪克·麦当劳兄弟俩。

1954年,克洛克52岁了,但他还仍然只是一个推销员。

当时,
他推销的是一种多功能奶昔搅拌器。

这种机器,他已经推销了17年。

不过,克洛克并没有在这份旷日持久的工作中变得麻木,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

他相信美国杰出的演讲家丹尼斯·威特利说
过的一句话:只要你还嫩绿,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成熟了,就开始
腐烂。

一次偶然的机会,克洛克发现业务报表上出现了一个异常的数字,有一家叫做麦当劳的餐厅一口气订购了8台奶昔搅拌器。

克洛克觉
得这有点让人难以置信:难道这家餐厅的生意好到需要8台搅拌器
同时制作几十杯奶昔吗?而且,这家餐厅并非位于繁华闹市,而是地
处一个偏僻的小镇。

克洛克决定去看看这家餐厅。

这正是麦当劳兄弟俩经营的快餐店。

在那里,克洛克看到了井然有序的顾客队伍、简单高效的操作、整
洁的环境,这一切让他着迷。

在15秒内端出顾客所点的食物,这是克洛克从未见过的。

为了
保证做到这一点,麦当劳餐厅只出售几种最受欢迎的食物:汉堡、
奶昔和咖啡,每种食物只有一到两个品种,价格都很便宜,且不用
付小费。

克洛克很快做出决定:一定要参与到这项生意中来,并且把它做大,在全国各地推广麦当劳餐厅。

有人说克洛克发现了麦当劳,是一夜成功,克洛克如此回应:“我确实是一夜之间成功的,但30年是多么漫长的一夜啊。


说服麦当劳兄弟的过程并不顺利。

那时候,麦当劳餐厅一年可以赚10万美元,兄弟俩对自己的生活已经非常满足,根本不想接受克
洛克“遍地都是麦当劳”的疯狂建议、让自己变得更累。

克洛克充分发挥了推销员的精神,最终说服麦当劳兄弟答应让他来销售麦当劳连锁店的加盟权利。

1955年3月,克洛克创办了麦当
劳体系公司。

人生最大一笔赌注
在人生的最后30年,克洛克打造了一个庞大的麦当劳连锁帝国,而他是名副其实的国王。

在克洛克开始推广麦当劳之初,大多数品牌连锁店的创始人赚钱都很轻松,而加盟者则要承担很多风险和成本。

与此不同,克洛克
的连锁经营哲学是:“连锁公司应该首先帮助加盟者成功赚钱,然
后才能保证整个连锁体系的成功。


克洛克是一个非常坦诚的人,他甚至会告诉朋友自己一个月赚多少钱,要付多少房租、还欠债多少……在美国这个注重个人隐私的
社会,他的坦诚有时候甚至会让人尴尬,但这的确帮助他赢得了信任。

然而,最初几年,麦当劳体系公司的运作并不太顺利。

由于当初克洛克与麦当劳兄弟签订的合同条件相当苛刻,连锁店经营利润中
的很大部分必须交给麦当劳兄弟“落袋为安”,公司发展的资金不
够充裕。

为了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克洛克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专门负责寻找适合的开店地点,以长期合约向地主租赁土地及房屋,再把
店面转租给连锁店东,从中赚取差额——可能连克洛克自己也没想到,当年的权宜之计后来居然成了麦当劳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业内人士估计,如今麦当劳的收入中有约六成来自房地产方面的收入。

资金周转问题得到了缓解。

但更让克洛克恼火的是,麦当劳兄弟居然偷偷地出售加盟权给克洛克的竞争对手。

终于,克洛克在1961年押上了人生最大的一笔赌注:贷款270
万美元,买断麦当劳商标和已有的7家连锁店。

“那对我几乎是生
死之战,”克洛克后来回忆说,“如果我在麦当劳失败,便会走投
无路了。


其实当时已经59岁的克洛克完全可以安然享受退休生活,但麦
当劳是他的理想,他相信这才是世界上最能让他发挥能量的地方。

在人生的最后30年,克洛克打造了一个庞大的麦当劳连锁帝国,而他是名副其实的国王。

为了让创新的价值能够在麦当劳的日常运营中完美地体现,1961年,麦当劳在伊利诺伊州一家餐厅的地下室里设立了一所汉堡大学,专门培训麦当劳员工。

课程包括:如何选择马铃薯、如何配置汉堡
肉饼的成分、如何拆掉并重装那些由麦当劳自己创造发明的机
器……
2010年3月底,麦当劳中国汉堡大学在上海成立,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2.5亿元。

人才培养是连锁行业快速扩张的关键所在。

或许,汉堡大学将成为麦当劳在中国跑道上迈出的第二条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