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宣教对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状态的影响

健康宣教对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状态的影响

健康宣教对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状态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状态的40例的临床护理资料。

结果:40例患者中好转36例,总有效率为90%。

结论:对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状态的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病情,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胃炎焦虑状态健康宣教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38-02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与情绪密切相关,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引起或加重慢性胃炎的发生或发展。

其不仅关系到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而且影响治疗、预后与结果。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状态的40例患者的临床健康宣教经验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27例,年龄18—86岁,患者病程2月—20年,均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内科学[1]。

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和饱胀感,恶心、呕吐、反酸、嗳气,
食欲不振等。

焦虑症状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标准[2]。

常有紧张、心烦、入睡困难、胸闷、抑郁等。

1.2 发病机制。

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症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再加上慢性胃炎疼痛持续时间长、病程长、治疗时间久、经济压力大等都是慢性胃炎的焦虑症的发生原因。

1.3 健康宣教。

1.3.1 普及慢性胃炎相关知识。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慢性胃炎的相关知识、病因、病机、影响因素,家庭康复护理内容,使其有足够的信心做好疾病护理及日常生活护理及疾病控制方法。

嘱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愤怒、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刺激,经常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安排生活,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规律,避免劳累过度[3]。

1.3.2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洁、舒适,空气流通,避免如噪音、不良气味等不良刺激,胃痛发作时卧床休息,放松身心,注意胃部保暖,疼痛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1.3.3 饮食指导。

饮食疗法是慢性胃炎的基础治疗之一,向患者说明饮食疗法对治疗的重要意义取得患者的配合,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要定时,保证食物能充分消化,其次要定量,不能饥饱失常和暴饮暴食,一般进食七八成饱即可[4],嘱其温和饮食、低纤维质、易于消化、少量多餐、食用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注意饮食卫生,使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1.3.4 用药指导。

医护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向其说明药物
作用机理、作用时间、类型及不良反应,如胃粘膜保护药、开胃药、促进胃动力药要饭前服,消炎镇痛药、解热镇痛药、糖皮质激素药等均是禁忌药等。

嘱患者按医嘱、按时准确服药,服药后嘱患者平卧或半卧休息。

必要时建议医生给予抗焦虑药。

1.3.5 心理护理。

①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应热情接待,主动详细介绍病区情况并与他们充分心理交流,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并因人而异对心理问题进行评估,确定护理问题,制定相应护理措施。

②制定宣教方案,利用录像、宣传单张等方式,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支持和疏泄疗法为主要内容,帮助患者了解疾病,认识疾病的性质,消除疑虑。

③对患者要有耐心,允许患者有哭泣、纠缠等情绪的发泄行为,增加患者与工作人员的相互信任。

④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及心理支持,端正对疾病的态度,倾听患者的心情,嘱其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避免紧张、愤怒、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刺激,合理安排生活,保持正常的生活作规律,避免劳累过度,避免情志因素导致病情加重。

⑤向患者介绍同种病历不同个体的成功案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鼓励患者家属能多关心患者,增强患者与家属的交流,鼓励患者家属从心理、生理、生活上多体贴关心患者,了解其心理的真实想法,帮患者满足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⑥对患者焦虑状态发作时,可采用分散其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症状。

⑦指导主动参与护理活动,使其能积极主动配合护理治疗,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2 结果
经过对40例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积极健康宣教,其中好转36例,总有效率为90%。

3 讨论
开展健康宣教是医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特别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倡导人性化护理的今天,不仅要有广泛的临床知识、娴熟的业务技能、精湛的技术技巧,还要有丰富的心理学、伦理学、营养学等相关专科知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以简明扼要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增加信心,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5]。

经过对40例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状态的积极健康宣教,使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状态的患者在干预后能够改变一些不利于疾病恢复的不
良生活习惯,正确对待病情,心理状况、营养状况、自我保健意识及参加社会主动性均有显著改善,说明健康宣教对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状态患者来说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因此我们认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状态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病情,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护理干预途径。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2—385
[2]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69
[3]蔡文智,李亚洁.慢性胃炎[m].消化病健康教育指导,2008,
104-110
[4]吴裕燕.胃痛的中医护理[j].护理论著,2011,19(1);284
[5]姜百春.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的意义与方法[j].中国民康医学,2012,5(24),1255、127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