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优秀校友访谈报告——金融、政府、国企、跨国公司、私企众多师兄师姐倾力奉献,为你指点就业迷津收藏人:参谋指挥学院2013-11-24 |【强烈推荐大家打印本文阅读,其中涉及了几乎大家所关心的所有金融经管类的就业方向】昨天去泰达参加了经院研究生就业交流会,偶然看到了这份融通南开校友访谈报告,十分惊喜。
但这么好的访谈报告,只见到纸质版,而未见在网上传播,调查组的心血和校友们的殷切话语不能惠及更多的南开人,实在遗憾。
故经访谈组成员同意,将访谈报告分享于此。
希望无论是刚入校的学弟学妹、或是准备跨入职场的高年级同学、或是已进入职场师兄师姐,都能从中有所启发~南开大学融通基金会2012 年优秀校友访谈与调研实践活动报告——BY 刘婧莹朱晓萌张弯张远明(2012 年11 月)南开大学融通基金会在2012年举办了南开大学优秀校友访谈实践活动。
共选拔出经济学院8名同学,分为两组,利用暑假时间,赴京、津、沪、穗、深等地,与身处政府、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四大、咨询、私募、国企、跨国公司、私企、财经媒体等经济金融领域的72 位优秀校友展开了历时近两个月的面对面访谈与交流,汲取海量资讯,感受校友风采,引发触及心底的思考。
他们从对前路一知半解的青涩学生到顶尖行业精英,从一步步艰难的抉择到一次次在岔路口的华丽转身,从南开出发后,他们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又走过了怎样一条充斥着挑战与荆棘的道路?征战多年后再回首,他们对师弟师妹们有着怎样犀利中肯的建议?我们是否可以效仿其走过的轨迹、或是选择属于自己的一条职业康庄大路?内心的问号还远不止这些,通过访谈,我们对南开学生的校园及职场规划和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了更深层的疑问,对经济金融相关行业进行了系统整理,予以简介绍和前瞻,整合提炼了校友庞大数量的关于在校规划、择业、乃至人生的独到见解和精辟言论……部分受访校友简介首先,我们摘取了此次访问行程中十余位典型代表性的校友,综述其履历背景及职业信息,以便大家简略了解我们采访对象的年龄、行业、地域等覆盖范围,有已经从南开毕业30 余年的长者,也有80、90 年代的精英,亦有21 世迈入南开园求学的师兄师姐……他们有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脑库”掌门人李罗力师兄、平安银行党委书记王骥师兄天津滨海海胜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振忠师兄、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安红军师兄、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咨询部总经理谭晓雨师姐、天津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王志勇师兄、工商银行总行信贷管理部信贷制度处副处长刘超师兄、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处长庞锦师兄、启明创投的于佳师姐、银监会合作部非现场监管三处副处长陈国汪师兄、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分所税务部合伙人马源师兄、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长青资本创始合伙人王志国师兄、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助理董阳阳师兄等。
(关于他们的介绍,详见后文附录)校友谈南开学生校友们以在各个行业的杰出成就无时无刻不在铸造着“南开牌”,将南开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之精神传承延续,展现着昔日南开学子在职场上强劲的竞争力。
仰视前辈,反思自己,现在,到我们了。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紧张,我们该如何把握方向,努力奋斗,适时出击呢?又将如何延续辉煌,甚至超越前人,书写新的历史呢?首先,让我们来聆听行走江湖多年、职场经验丰富的师兄师姐们对近些年南开学生的评价:1、踏实、勤奋,南开学生走的比较稳“知中国,服务中国”一直是南开人恪守心中的准则,母校的教育使得南开学生都有着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愿意为社会扎扎实实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是南开学生的优点,这份踏实和坚持也使得南开学生能够走的比较远。
有力的数据是,在2012 年度中国高校通用就业力排行榜中,南开大学名列第二,仅次于北大。
这份数据的背后,反映了南开学生怎样的核心竞争力?走出校园多年的校友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们频频提起的是“踏实”、“好用”。
如何理解呢?由于受南开深厚的底蕴、扎实的学风以及天津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的影响,南开学生的特点总体上来说是踏实和勤奋,在校园里,无论是周末还是节日,你总能看到自习室里有很多同学在埋头苦学。
工作后的南开人,表现出来的普遍素质是严谨细致,这使得他们成为很多公司的骨干力量,相比于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学生,南开人一般能在企业中沉下心做事;相对于其他财经类学校,南开学生又有更独立、更综合的想法,因此对企业来说很“好用”。
2、低调、保守,南开学生难以走的更高校友们对清华、北大和南开学生在校园中的表现提出了这样的看法:“清华北大学生更为活泼,视野更开阔,更富有冒险精神,更有闯劲。
南开学生则更多地关注具体事务,比如考个好成、获得奖学金,然后上研究生,按部就班地度过大学。
有的时候则表现为:不够饥饿,缺少一种战斗力。
”这种在校园里就体现出来的区别在职场里反映得更为明显,南开学子在就业时推销自己的力度不够,过于保守和低调,在特别需要挑战的行业和需要较强营销能力的行业更是很少涉足。
此外,大量的南开学生在成为业务骨干后往往难以继续往上走到领导层,只能成为业务性人才而难以成为领袖级人物。
3、实践和经验的缺乏,南开学生难以获得好的就业机会在对南开学生的特点讨论以外,校友们也谈到了南开学子实践经验的缺乏。
一个师兄就谈到,“当年我毕业时去参加面试,其他学校学生都有较多的个人投资及金融实践经历,而我和我周围的同学就极少有这些经历。
”这种实践经验上的匮乏使得南开学子在毕业时难以获得好公司的青睐。
校友坦言“现在的社会显然并不利于南开这样踏实低调、相对保守的学校发展,因此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尽量地走出去,走进社会对自己是很有好处的”,同时校友们指出“南开学生的实习以及实际操作方面有欠缺,实习经验不够,对行业以及职业少有接触,难以形成对工作直观的理解,是求职过程中的一块短板”。
(四)原因剖析以上是南开学生在职场上表现出的优劣势,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作为新一代南开人,我们应该明确自身的优势,并继续发扬,在走向社会时,传播出南开信号,立起南开牌。
但是对于自身的劣势,掩耳盗铃自然不是明智之举,寻求解决之道才是上策。
在提出解决对策之前,我们将首先追根溯源,从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寻找原因。
也许有不少人将上述劣势归因于一些客观原因,比如地域的局限性,虽然与北上广等城市同为教育文化的重镇,但天津相对于这些城市而言,在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活力以及思维观念的开放性方面来说,存在一定差距。
又比如南开相比清华、北大等高校,相对缺少联系校内学生与校外校友的渠道,校友们在社会上奋斗的历程,为母校奉献个人的力量相对缺乏一种机制去传递。
但哲学上强调: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依据,客观外在条件并不对一个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作为学生,我们更需要的是对自己进行充分的剖析,并适时思考自己的思维里是不是也有这些因素的存在,以及进一步思考有无其他主观方面的原因?1、敢闯敢拼的冲劲不够——低调和保守与低调保守相对应的是敢闯敢拼,一方面南开学生踏实、勤奋,获得企业的青睐也更多,而另一方面则正如一位在私募担任合伙人并对南开饱怀热情的校友所说:“南开的学生给我的感觉就是很老实很听话,考试成也都很好。
南开的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突破,不太敢想,喜欢按既定的指示走。
但其实未来的社会是更需要不听话的人。
比如奇虎360 和苹果公司都是创新,再比如凡客和京东商城。
你去干别人没干过的事,才更有机会,总是去做别人做过的事,就只能是亦步亦趋地跟着了。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不要怕。
你要考虑的是,你有没有学会什么新东西,你的实践能力是不是有增强了。
”正如一位在金融监管机构工作的师兄所说:“南开学生身上相对缺乏一种创新的气息,例如学生出去创业的就相对较少。
虽然生活有时候会相对现实,但是大学应该高于它,需要引领生活,引领社会潮流。
首先要敢想,其次要敢于尝试、不怕失败;最后是敢于承担责任。
至少到老的时候回想起来,我做了一些事情,即便事情很小,但是对于人生的意义却很大。
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如此想,学校就会形成创新的氛围,就能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引领型学校。
”2、对社会实践的重视度不够——实践经验缺乏学习的途径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书本知识,一方面是实践经验,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大学期间,除了做好学习的本职工作以外,自己对于社会的体验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在校生忽略了这一方面,观念上更多地关注书本知识、考试成,接触社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够。
很多企业,尤其是知名证券、基金、咨询公司,通过实习来进行招聘是一个常态,在一些顶尖投行、咨询公司中,南开学子的身影相对较少,相关实习经验的缺乏亦是造成该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时常听见的“实习学不到东西”的观点,一位私募界的杰出校友这样对我们说:“如果实习机构因为是学校安排或者领导推荐而不安排实质性的活,我绝对不会遵从他们的安排,我会去了解公司的业务、背景,然后列出我想要研究的行业,向他们提出申请,看他们对哪些东西感兴趣,然后着手去做,主动一些、积极一些。
做事情不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要有自主思维。
”3、寻求校友资源的意识和力度不够——视野不够开母校给予的是宝贵的知识财富和校内展示的平台,而除此之外,校友网络亦是南开给予你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多师兄师姐都指出,只要提南开两个字,就会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很多时候也愿意在同等情况下,多考虑南开的学生,也愿意给与南开同学实习以及就业方面的帮助。
此次校友访谈活动,更是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身为南开人的温暖。
但由于自身的原因以及一些机制的缺乏,南开学生自身寻求和利用校友资源的意识、力度相较其他北京、上海高校存在不足的现象,如有的校友所说:“机会有时候需要你自己去争取和创造,你是不是真的用心想去和校友们交流,是不是真的用尽全力去为自己争取实习和就业机会?这些不是在你毕业找工作的那一天才开始,而应该一直有这样的意识,不仅仅是在毕业所需之时,从你入学到你毕业之后,贯穿始终。
”多与比自己年长,比自己经验丰富的师兄师姐们交流,也是这次采访过程中,很多校友强调的事项,例如目前担任某知名私募创始合伙人的师兄,就指出他工作的时候,别的同事是与一起进来的同事交流,而他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去和公司合伙人沟通,师兄指出不仅是因为他们经验丰富,同时也可以看到自己未来的影子,对自己未来做决定很有帮助。
正如黑格尔曾经说过:同一句话,从未经世事的年轻人口中说出和从饱经风霜的老人口中说出,涵义大不一样。
利用各种机会多与优秀校友沟通,寻求和利用校友资源,多走出去,见多而识广!也许仅仅这几个原因,无法完全解释南开学生的不足,完全探究其因,并非我们的初衷,提醒在校的同学尽早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在学校期间去有意识的准备,发扬优势、克服劣势,才是我们以及融通基金会和多校友、老师的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