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名优秀教育者的访谈记录
访问对象:陈秀源老师
访谈者:钟婷
访谈时间:2018年10月27号
访问地点:学校
问:您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答:在五六十年代时后许多少年的梦想都是参军包括我,当时中华人们共和国刚建立不久全世界都针对中国,国内动荡,是一个男人都希望去打美帝国主义。
后来也有想过好好读书当工程师,但就是没想过当教师。
到了七十年代初高中毕业时正值文革时期,老师比较缺但地位低下,被称为“臭老九”没人愿意当老师,我十七岁当老师什么都不懂直接被派遣就进行教学,也是摸索了十年八年才总结出教学经验。
问:教师选拔什么时候开始严格?
答:是近几年开始的。
因为九十年代年到2005年左右是包分配的,但现在老师的待遇好了,同时当老师对家庭、对教育后代都有好处,所以去竞争较激烈。
问:您认为当教师的工作忙吗?
答:其实可以忙也可以不忙,要看自己投入的多少。
就如我改作业,如果要第二天就要改好那就要当天晚上把作业改完,那至少也要一个小时,多的时候就要三几个小时。
如果要对得起学生的话那会比较忙,如果把当教师只是当做一份职业,没上升到道德上的责任那可能是轻松的。
这就如一个医生是否有道德一样。
问:见您平时总是笑容满面的似乎很乐观,那您平时有烦恼吗?
答:这是一定的。
但自己也会有化解的方法。
第一:要能轻视它。
就如遇到难的数学题,我会暂时不管它,搁置一边,做完其它事情后再去解决它。
第二:要多才多艺。
我家里也有钢琴什么的,遇到难题时我有时会弹弹琴、唱唱歌来缓解一下或许就能解决。
问:从法国回来以后您有没有了解到法国与中国的教育方式有何大的异同呢?最大的区别我认为欧美国家比较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
在中国读研究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就上上课读几年理论就毕业了,读博士就是跟导师干活,学生都称导师作老板,然后写写论文发表一下就完了。
在外国,实践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力确实比中国的学
生好。
就如在法国读大学第一年是学习基础,第二年是去自己找工作去实践,第三年上半年学习一学期,然后下半年就被派到别国学习或自己找地方学习。
最后第四年自己去实习、去工作。
然而,中国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较扎实。
如果中国高校毕业的学生到国外去培养能力可以变得很强。
理论可以教,但能力是教不了的要靠自己。
我认为区别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侧重。
问:国外学校注重实践是否考试相对比较少?
答:不会,甚至比国内的考试多。
我女儿已经算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在国内读书时没喊过辛苦,到了国外有时考试就可以不及格。
应该说国外的学校是宽进严出。
就读这所学校很容易,但是拿毕业证就就要下足心机,反正如果考不过可以在学校呆几年都无所谓,你觉得你什么时候能过了就去考,只要学分够了就可以毕业。
问:您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对您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答:以前是觉得没有的,当结了婚有了女儿以后就有了体会,以前年轻时比较有激情都会尽心尽力去教每一个学生,时间久了碰到调皮的学生怎么教也不听,就会比较烦,有时候甚至会粗暴的打学生的情况都会有,那时年轻没想那么多,反正该打就打该骂就骂。
做了父亲上了年纪以后,每每想惩罚学生时,虽然比较难教,看见他年纪尚轻,看见他就像看见自己女儿一样,便不忍心去惩罚了,而是会三番五次地想去引导他们。
把自己的角色换一下,就看待他们如子女一般。
什么叫浪子回头金不换呢,如果你经常做错事,但有一天你没有做错事了,父母就会觉得你真是好孩子啊!再举个例子,父母总是觉得最小的那个孩子最好,为什么呢,最小的一般小时候是最调皮的,后来长大一点他就变乖一点,父母就不自觉觉得他很好,我家里三个兄弟,我一直做得很好一直为父母做事,但父母反而觉得最小的那个儿子最好,其实就是我前后没有对比所以不让人发觉有什么好与不好。
所以我就用这个心态去教学生就减少了很多惩罚。
学生犯错少了,虽然还是犯错,但我反而会去表扬他,这样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又可以拉近一点了。
其实如果老师反复去批评一个学生,会让学生产生抗拒而去重复犯错,他们会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就要犯错老师你也管不着。
但如果积极地地引导比盲目的批评对学生的影响会更加深刻。
所以从做了父亲以后情感变化了教学生的方式也有所改变,越教就越觉得有声有色,那么做老师的成就感就越觉明显了。
其实每个老师都会经历如此的一个阶段和改变的。
现在其实作为一个老
师与作为一个父亲我的教育方式是大同小异的。
我教过的学生他们看待我也如同一位父亲一般。
俗语有说打是疼骂是爱,作为一个老师平时不痛不痒的学生反而会觉得你不关心他们。
所以我感悟出,作为一个老师,可以把学生看待如同自己的儿女一般,他需要有一颗宽大的爱心。
如果一个老师看到学生就讨厌,每节课就死死地讲课敷衍了事,怎么能较得好呢,那种形式就只能叫“上课”而不是“教学”了,那么谁都可以当老师了吧。
你们师范专业的学生以后实习也会碰到以上所述的许多问题的。
问:您的教师生涯或者生活中令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答:70年代的时候有一次调升工资,虽然只是每个人几块钱,但也竞争很激烈,当时100人里面只有部分人可以调。
当时候选名额已经有我的名字的了,但当时另一位没入选的老师就拉拢校长,我就从来没有拉拢校长,刚好那时我年轻大学生的事情就传入校长耳中,致使最后我落选了。
我想,不给就不给。
那年之后我就认真工作之余再加发愤图强,端正作为教师的态度,改了。
这一年点名批评我大学生不给我加工资,那么下一年我却可以成为全佛山市的先进教师。
这个头衔都是其他老师推选出来的。
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从那之后我就发觉,在单位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以让领导捉住任何的小毛病,秋后算账就是这样子的,不要说顶撞一下领导没关系,当时他可能不管你,但他会记在心里的,一有机会他就会抓住你这个把柄了。
因此工作上不是不能犯错,但错了一定要改,让上级知道你是诚心对待每一项工作的。
问:我是一名教师,老师能给予一些意见与建议吗?
答:有三点。
第一,要有爱心。
第二,要学识渊博。
不求精,但求泛。
重要是要不断学习。
第三,要多才多艺。
其实讲台跟舞台相似,都需要夸张,如果在讲台上授课想两个人近距离聊天一样毫无夸张那么课堂就变得很无趣。
问: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问。
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答:呵呵,不谢。
总结
通过本次访谈,我从从陈老师的身上学习到很多在我们往后的工作上,以致生活中都很受用的道理。
就我们未来的理想职业——教师而言,要做好这份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不仅是教学能力,而且也是为人处世的能力。
心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颗爱人之心方能容己悦人。
在能力方面,一个多才多艺知识渊
博的人,才能更胜任教师这样一份工作。
因为学术与艺术相结合,才能让效益最大化,使两者有更好的发挥。
而在工作中,我们也应对学生负责,要有一份使命感,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不要因为教书而教书,而是教人,除了教人以知识还需授人以道理,自己的内涵到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每一个学生,因此真正意义上当好一名老师必须内外兼到。
同时,我们要把自己的本分做好,精益求精,不要因一些小毛病让自己失去一些宝贵的机会。
面对学生,作为老师,我们更应把他们视如子女,要学会换位思考,才能有更深切的体会,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而且,从现在开始我们应抓住更多的机会去累计教学经验,去摸索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为教师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于我们的生活而言,我们要为自己订立一个目标,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去推动我们的生活进程。
此外,我们也应积极面对自己的工作,甚至人生。
积极的态度,能让人有更大的动力去做事。
丰富的课余生活能拓展我们的思维与眼光,能让我们具有多方面分析的才能,以至于我们不会目光短浅,处事死板。
另外,从访谈中我们知道在国内外的教育上,虽然外国更注重实践更自由一些,中国较注重理论知识上的学习,但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我们应各取所长,以长补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地去发展,为未来的祖国小花朵们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为人师表,我们在学习中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