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常见物流包装技术与方法2.1 环境防护包装工艺环境防护包装是指为防止环境对包装内容物的影响而采取一定防护措施的包装。
本节主要介绍防水包装、防潮包装和防伪包装。
防潮包装和防水包装属于对自然环境因素的防护包装;防伪包装属于对社会环境因素的防护包装。
2.1.1 防潮包装包装产品易遭受水蒸气的影响而造成损害,降低产品的性能,甚至完全失去使用价值。
采用防潮包装就是为了隔绝大气中的水分对被包装产品的作用,避免其变质、发霉、腐烂、受潮、生锈等。
但每种产品的吸湿特性不同,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包装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接触到的空气水分含量也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对防潮包装的防潮性能要求也有所不同。
为了正确地选择防潮包装工艺及其材料,就应充分考虑被包装产品的吸湿特性和包装所处的外界条件。
产品包装所遇到的水蒸气,主要是大气中的水蒸气,一般以相对湿度来表示水分的多少。
从表2—l可以看出,在相同的相对湿度条件下,温度升高,大气中含水量增多;若温度下降时,极易使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达到过饱和状态,而产生水分凝结,或相对湿度升高。
这种湿度变化与防潮包装有很大的关系,如在较高温度下封入包装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处于被包装产品所允许的范围,若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包装内相对湿度会发生变化,就会超过被包装产品所允许的条件。
所以根据包装产品的使用环境条件控制防潮包装在密封时封入空气的湿度大小,具有重要意义。
若封入包装容器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过高.也会失去防潮包装的意义,因为尽管包装外的相对湿度不高,还是使被包装产品处于包装内的高湿条件之下,会引起产品变质。
表2—1大气中饱和水蒸气的含水量所有被包装物都具有吸湿性,其吸湿量未达到饱和之前,将随着所接触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增大而增大。
因为产品都不是绝对干燥的,而含有一定水分,并在某一允许的相对湿度范围内,吸湿量和蒸发量相等,即达到允许的平衡含水量,才能保证产品的性能。
超过这个湿度范围就会改变允许的平衡含水量,使被包装物品发生潮变,造成损失。
例如,茶叶生产时经过烘干其含水量约3%。
若相对湿度为80%时,其平衡含水量约为13%,但在相对湿度为50%时茶叶的平衡含水量为5.5%,这时茶叶就要发生霉变,质量就急剧下降,因此对茶叶进行防潮包装时,就要保证在储存期间茶叶包装中的含水量不超过5.5%。
为保证茶叶不发生霉变,只有控制包装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以下才能达到。
防潮包装就是采用防潮材料对产品进行包装,隔绝外界湿气对产品的影响,同时使包装内的空气保持干燥,达到被包装物品处于临界相对湿度以下,以达到防潮目的。
为此,就必须把包装时封入容器内空气中的水分予以排除,并限制因包装材料的透湿性而透入容器内的水蒸气量。
除去包装内潮气保持干燥的方法有两种:即静态干燥法和动态干燥法。
静态法是用装入包装内一定数量的干燥剂,吸去内部的水分来防止被包装产品受潮,其防潮能力决定于包装材料的透湿性、干燥剂的性质和数量、包装内空间的大小等等。
一般适合于小型包装和有限期的防潮包装。
动态法是采用降湿机械,将经过干燥除湿的空气输入包装内,将包装内潮湿的空气换出,达到控制包装内的相对湿度,使包装物保持干燥状态,这种方法适合于大型包装和长期储存包装。
防潮包装方法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为保护物品质量,防止被包装物品增加水分而采用的包装方法,即在包装容器内装入一定数量的干燥剂,吸收包装内的水分和从包装外渗透进来的水分,以减缓包装内部湿度上升的速度,延长防潮包装的储存期。
第二类是为了防止被包装物品吸收或排出水分,保证产品性能的稳定而采用的防潮包装方法,即用低透湿率的防潮包装材料进行包装,以防止被包装物品内水分增加或丢失。
第一类防潮包装属于防止被包装物品增加水分的防潮包装,由于在包装内置放有适量的干燥剂,必须采用透湿率低的防潮包装材料,因为包装内置放干燥剂后增大了包装内外的湿度差,如果所使用的包装材料透湿率大,会使包装外的水分更快地进入包装内,使包装内有限的干燥剂过快地失去作用,造成被包装物品受潮变质。
常用的干燥剂有吸附型和解潮型两类。
吸附型干燥剂有硅胶、泡沸石(Al2O3,+SiO2)、分子筛和铝凝胶(活性氧化铝)等;潮解型的干燥剂主要是生石灰等。
第二类防潮包装属于防止被包装物品吸收或排出水分的防潮包装在进行设计时,有两种情况:(1)根据被包装产品的性质、防潮要求、储存期限、形体特征和使用特点来合理地选用防潮包装材料,设计包装容器和包装方法;(2)根据给定的包装材料,按照被包装产品的条件,验算是否能满足储存期限的要求。
采用各种包装材料包装对湿气敏感的产品时,设计完成后,为了判断其对水蒸气的阻隔性能,往往要在使用环境条件下进行环境储存试验,这虽是一种可靠的试验方法,但却要花费很长时间。
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其阻隔性能的实验数据,可采用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进行加速试验,一般是在温度为40±l℃和相对湿度为(90±2)%的条件下进行这种试验,测定被包装物品的含水量达到额定的数值时所需要的时间,利用范特霍夫规则和阿伦尼乌斯方程,求得实际环境条件下的储存期。
2.1.2 防水包装防水包装是指防止因水侵入包装件而影响内装物质量所采取一定防护措施的包装。
如用防水材料衬垫包装容器内侧或在包装容器外部涂刷防水材料等。
防水包装属于外包装,与内装物的包装或其它防护包装特性的包装措施、方法等没有直接的联系。
但是,对某些防水防潮要求不高的商品包装时,可利用内包装兼作防水处理,即用防潮内包装兼作防水的措施。
一些具有防护性的内包装,例如防潮包装、防锈包装、防霉包装、防震包装等,可以与防水包装综合考虑,但不能代替。
一般外包装采用防雨水结构,而内包装采用防潮、防锈或防霉等结构。
虽然液态的雨水和气态的水蒸气(即潮湿空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但它们对包装件的侵袭方式和现象是不尽相同的。
所以,防雨水包装结构不一定能兼防潮包装的作用。
因为防水包装仅仅是为防止外界雨水(包括雪、霜、露等)渗入包装内侵害内装物,而对外界潮湿空气的侵蚀影响是防止不了的,也不能起阻止作用,除非是采用气密性容器作为防水包装容器。
防水包装对包装内的残存潮气及内装物蒸发出来的潮气的影响一般都不加考虑,而是由防潮或防锈、防霉包装来解决。
另外,防潮包装、防锈包装、防霉包装所用的阻隔层材料,虽然与防水包装相接近,甚至部分相同,但其包装的工艺措施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防水包装不能代替防潮包装。
相反,防潮包装或防霉包装虽可防止雨水的侵入,但它不能防止储运过程中过分的机械力的作用,当遭到机械损伤后,将降低或破坏其防潮、防霉性能而失去其作用。
因此对防潮包装或防霉包装要求防水时,其外包装仍应采用防水包装。
防水包装使用的材料通常分为外壳框架壁板材料和内衬防水材料、防水黏结剂等。
防水包装的外壳框架壁板材料可以分为木板、金属板、瓦楞纸板等3大类。
板材要求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能承受被包装产品的自重及装卸搬运与运输储存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机械应力而不损坏,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仍能保持其刚性,不影响内装物的质量,特别是在受潮后仍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刚性不会明显降低。
外壁框架板材多数是为了确保包装的强度,为了确保防水性能,除金属箱外,必须在箱板内侧衬以其它的防水包装材料。
用作防水包装容器内衬的材料主要有:纸类(各种防水包装用纸,如石油沥青纸、防潮级柏油纸、蜡剂浸渍纸、石蜡纸及石油沥青油毡等);塑料类(LDPE、HI)PE、PVC、PS、PU、PV A、CPP等以及塑料瓦楞板、泡沫塑料板等);复合材料(铝塑复合膜、塑纸复合、塑布复合等)。
防水包装容器用密封材料有压敏胶带、防水胶粘带、防水黏结剂、密封用橡胶等。
压敏胶带用于纸箱封箱,密封橡胶可用于金属箱、罐的密封。
防水包装用的压敏胶带、防水胶粘带、防水胶黏剂等应具有良好的黏结性和耐水性。
遇水后,黏结性能不应显著下降,结合部位不应产生自然分离现象。
用于纸箱、胶合板箱等表面防水处理的防水涂料主要有石蜡、清漆等。
外覆盖材料主要有防水篷布等。
对覆盖于包装容器外的覆盖材料,除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水性能外,还应具有耐老化,耐高温、低温和日晒等性能。
2.1.3 防伪包装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防伪技术已在各种学科领域产生、发展并逐渐成熟,应用范围也日趋广泛。
目前用于包装行业的防伪包装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激光全息防伪技术。
这是一种用激光进行全息照相的技术。
全息图像的形成,是通过全息照相得到的。
采用激光全息模压技术能使产品包装外观华丽精致,装饰性强,防复制性能强,识别时不用借助工具,只要在有光亮的地方就可看到二维或三维立体图形及彩虹效果。
现已广泛应用于商标、标识、护照、证件、信用卡等的制作。
2.特种油墨防伪技术。
这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高科技新技术。
油墨防伪技术种类很多,如:可逆变色油墨防伪技术,无色(隐形)荧光与磷光油墨防伪技术,有色荧光与磷光油墨防伪技术,热变(热敏)油墨防伪技术,金属油墨防伪技术,塑料凹印荧光油墨防伪技术等。
3.金属隐形防伪技术。
金属隐形防伪技术适用于金属或一切硬质包装防伪商标上。
在阳光或聚光照射下能将图文暗记反射出来。
这一防伪技术脱离了传统印刷工艺,防伪性能极好,并有装饰美化商品的效果。
目前这一防伪技术被广泛用于各种名酒的金属瓶盖上。
4.制版与印刷防伪技术。
制版印刷防伪技术包括:印版防伪,如雕刻凹版、特殊印版等;图文防伪:印制精致细密的底纹、缩微文字、隐藏文字;印刷防伪:彩虹印刷、补色印刷、对印、叠印、多色接线印刷等。
由于这些技术科技含量高、对设备要求也高,一般不易仿制。
采用这一技术制成的防伪印品有些可用眼观察,有些用手触摸,有些还需特殊仪器来检测才能识别真伪。
目前该防伪技术已用于一般商品的防伪包装印刷中。
5.综合防伪技术。
综合防伪技术就是将上述防伪技术结合使用的一种防伪技术。
如采用特种制版和特种油墨防伪技术,再结合特殊图案设计进行标签或商标制作,在精美细密的底纹上用荧光墨或变色墨印制图像或文字。
这些图文暗记只有在紫外灯下才可显示,可达到鉴真防伪的目的。
由于它多是采用两种以上防伪技术,所以制作出的防伪标志不仅美观精致,而且防伪性更强。
如果再采用一次性防揭胶纸,防伪作用还可提高。
6.条形码防伪技术。
条形码有不变条形码与可变条形码两种。
不变条形码现已普遍应用于各种包装上,起到传递商品信息的作用。
可变条形码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控制条与码的变化,使印制出的条形码各不相同,识别时通过专用工具识读,以辨真伪。
目前,可变条形码技术已出现在各种产品包装上。
7.激光编码防伪技术。
激光编码技术,主要用于包装的生产日期、产品批号等的印刷。
激光编码封口技术是一种较好的容器防伪方法,其工艺是在物料充填完毕封盖后,在盖子与容器接缝处进行激光印字,这样字迹的一半印在盖子上,而另一半字印在容器上,由于是“烧”到被印物上,所以被印的字不能被擦掉及涂改,加之盖子用的是防盗盖,所以该被容器不能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