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目前我国禁毒公益广告宣传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禁毒公益广告宣传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禁毒公益广告宣传现状分析
毒品问题已经是我国不可回避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对毒品认识不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造成我国灭绝毒品30年后,毒品能再次蔓延的主要原因。

很多青少年在无知、好奇、炫耀等不健康心理驱使下尝试吸毒而坠人万丈深渊,难以自拔。

在现代社会里毒品离每一个人并非遥不可及,精神松懈、意志簿弱是毒品冲破的第一防线。

因此,对大众进行必要的毒品知识教育,具有普遍意义。

如何将预防毒品、拒绝毒品、消灭毒品等主题表达得清晰、明确、感人,使观众一目了然并记忆深刻,同时能够引发感情的共鸣及思考,是禁毒公益广告的宣传目的。

1、禁毒主题公益广告宣传的目的
“公益广告”,是指为公益事业提供的传播服务,以推广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思想意识为目的广告宣传活动,属于非商业性广告。

公益广告一般是为了试图改变人们的现行行为,并且让人们按照有利于整个社会或个人长远利益的行为规范,去改变对自己和公众可能产生的不愉快活动。

所以公益广告常常面对的是人们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模式。

同时更多地倡导和鼓励人们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文化遗产、身体健康等做出应有的努力。

公益广告具有一定的义务性、社会性和广泛性。

以禁毒为主题的公益广告面向社会公众,将科学知识、人生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规范等,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向大众传播,以达到拒绝毒品、消灭毒品的目的。

2、禁毒主题公益广告宣传的社会效应
2.1禁毒事业关系到国家和每一个公众的切身利益。

吸毒属违法行为,在社会上影响很坏,当前吸毒者以青少年居多,他们开始时并未完全意识到这是一种违法行为。

当染上毒瘾后他们又变成具有反复发作性脑病的病人。

戒毒后他们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所以,禁毒的公益宣传以一般社会公众为对象,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规劝广大民众切勿沾染毒品,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

禁毒广告的题材多取自日常生活,要注重其广泛性,可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显示屏、店堂、书籍、霓虹灯等。

还可借助灯箱、电话亭、候车室、车身、雕塑等实物,向社会广泛地宣传防毒、禁毒、戒毒信息和知识,尽可能地达到最佳宣传效果。

这样可以在短期内形成禁毒的立体功势,营造一个“毒品过街,人人喊打”的社会气氛,提高禁毒工作力度。

要实是求事,揭露吸毒等社会丑露现象。

使禁毒广告既能美化城市环境,又能在都市人匆匆的脚步声中提醒人们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2.2禁毒宣传的最终目的在于教育广大民众,抗拒毒品诱惑、珍惜生命。

通过教育使民众逐步加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采取抵制毒品的态度,帮助戒毒者树立美好人生观、建立健康心理状态。

新闻报道、图片展览、学校教育及广告传播等禁毒宣传必须通过科学的、客观的、艺术的表达来影响大众心理,以达到教育、提示、倡导的目的。

然而,在现实中却存在种种对宣传教育形式化的做法。

比如:有关部门在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活动时往往认为“宣传
是新闻单位的事”,一提“宣传”就想到新闻报道、喊口号、贴标语、搞集会,并没有重视如何有效宣传;没有将广告宣传纳入应有地位,把公益广告商业化,把宣传作用神灵化,以为宣传必定能够直接产生社会效益,忽视了禁毒广告具有的社会性和倡导性。

禁毒思想的宣传只讲概念不求形式,不讲效果。

仅仅停留在发了多少新闻、贴了多少标语,多少人参加了禁毒咨询等数字化概念上。

对于广大民众的认知程度和态度则关注太少;在目前的禁毒宣传中,有关部门注重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后掀起宣传高潮。

如增发禁毒新闻、开展上街咨询、组织学生参观图片等。

但是我们真正缺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对禁毒意识的提醒和规劝,而这种提醒和规劝取得的社会效益又是长久的。

2.3禁毒公益广告依赖广告传播媒体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体。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两者之间的选择是影响禁毒题材公益广告刊播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闻传播业的改革,报纸、杂志传统新闻媒体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特殊单位。

收视率、收听率、发行量、传阅度等指标已经成为投放商业广告的主要标准,即新闻传媒必须关注大众需求。

在我国,报纸、电视、电台等各种媒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还承担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

这就要求大众传媒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各媒体有义务为广大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服务。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拨出专款,支持和发展禁毒戒毒公益广告的宣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