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复习资料 成都中医药大学

生理学复习资料 成都中医药大学

1.内环境: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内液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理
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负反馈调节。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3.气体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单纯扩散
4.四种细胞膜的扩散方式
5.动作电位的意义: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6.判断组织兴奋的指标:用刺激强度来判断兴奋性高低
7.极化:细胞在安静状态下所保持的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的状态。

去极化:极化状态
减弱以至消失。

通常把去极化和反极化统称位去极化。

复极化:膜内电位迅速下降的过程。

超极化:膜外电位差增大,极化状态加强。

8.血沉:新鲜的血液放在特制的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中,静置一定时间后,红血球即从血浆中
分离出来而下沉,红血球下沉的速度
9.等渗·低渗·高渗溶液的概念及其发生对细胞的改变:等渗: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
等的溶液;低渗OR高渗:渗透压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10.血小板的生理功能:生理性止血
11.血型的鉴别:p71
12.血细胞的造血原料:造血干细胞
13.RH血型系统的特点:Rh血型系统没有天然的凝集素,它是后天经致敏才获得免疫凝集
素的,即对Rh阴性的人,在输入Rh凝集原以后,体内发生免疫反应,才产生Rh凝集素。

14.有效滤过压的公式:滤过的力量减去重吸收的力量
15.第一心音: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

主要由心室肌收缩方式瓣关闭以及心室射出的血液
冲击动脉瓣壁引起震动而形成。

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第二心音:发生在心舒期。

是心室收缩停止开始舒张时,由于动脉瓣关闭.血液返回冲击动脉瓣根部引起震动而发出的声音,它主要与动脉瓣关闭有关。

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开始的标志。

16.心脏为什么不会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心肌细胞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的
长,它相当于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因此心肌不会发生多个收缩过程的融合现象。

心肌在一次收缩之后必定跟着一个舒张期,不会形成强直收缩。

17.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使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开始收缩,心房和心室不可能同时开始
收缩,这有利于心室的充血和射血。

18.心室肌二期平台的形式:该期间内由于外向电流(K+外流)和内向电流(主要是Ca2+
内流)同时存在,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二者处于平衡状态。

19.心肌自律性的高低:自律细胞的自动兴奋是4期自动去极化是膜电位从最大复极电位达
到阈电位水平而引起的。

因此当4期去极化速度加快时心肌自律性高,反之则低;最大负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差距越小自律性越高反之越低。

P85
20.前负荷:指心肌收缩前所负载的负荷;后负荷:指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

21.心血管和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

22.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约为8.4
23.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呼吸膜的厚度,呼吸膜的面积,通气血流量比值。

24.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乘以呼吸频
率。

肺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25.平静呼吸的概念:安静状态下呼吸运动。

其每分钟约为12-18次,主要由呼吸肌有节律
的收缩和舒张形成。

26.缺氧呼吸的影响:p164
27.胃排空:食物有胃进十二指肠的过程;其影响因素:胃内容物促进胃排空;十二指肠内容
物抑制胃排空。

胃排空的速率受来自胃和十二指肠两方面因素控制,以后者的作用为更重要。

28.胃酸的生理作用:1激活蛋白酶原,使之转变成为有活性的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
适宜的环境。

2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是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3杀死随食物进入的细菌。

4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他们的吸收。

5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29.胆汁的成分与作用:97%是水,出此之外还含有胆盐.磷脂.胆固醇.胆色素等有机物及钠
离子.氯离子.钾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无机物,不含消化酶。

作用:弱碱性胆汁有中和进入十二指肠胃酸的作用;乳化脂肪;促进脂肪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胆作用。

30.安静和运动的产热器官:安静时主要是肝脏和大脑产热。

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
肌。

31.四种散热的形式:辐射.对流.传导.蒸发。

32.影响能代的因素:组要是肌肉活动.神经活动.事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以及环境温度等
33.atp的作用: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

34.生理上体温的概念:是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也叫体核温度。

35.糖尿病多尿的产生原因:肾小球滤过葡萄糖量超过勒近端小管的最大与转率,造成小管
渗透压升高,结果阻碍了水和NaCl的重吸收,不仅尿中出现葡萄糖而且尿量也增加。

也就是说糖尿宾人出现多尿,就是由于渗透性利尿的原因所致。

36.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激素:甲状腺激素······
37.肾脏的自生调节范围:肾动脉血压80-180mmHg之间变动。

意义:对肾排泄功能的正常
进行有重要意义。

38.区别神经调节和腺垂体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快.局限.精确:激素调节:缓慢.广泛.持久
39.细胞膜三个功能状态
40.等渗液有哪些:0.85%的NaCl溶液
41.局部神经冲动的特点:1.局部兴奋没有全有全无的现象,它可以随刺激的增大而增大。

2.局部兴奋可以向周围扩布,这种扩布是电紧张的扩布,只能使临近的膜发生去极化,
其去极化的程度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以致消失,因此这种扩布是衰减性的。

3.
局部性奋可以总和,拒不兴奋时不存在不应期,所以两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可以叠加起来。

42.为什么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1.吸收面积大,而且许多褶皱伸向肠腔。

褶皱
上拥有大量的毛绒,绒毛表层多了一成柱状上皮细胞。

2.绒毛内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还有平滑肌和神经纤维。

3.食物在小肠内已经被消化成适宜吸收的小分子。

4.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使一样物质有足够的时间吸收。

43.尿生成的基本步骤:1.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滤过,形成超滤液。

2.超滤液在流经肾
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选择性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后形成尿液。

44.血凝的基本步骤: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45.交感与迷走对神经冲动的作用
45.骨骼肌收缩偶连的基本物质:Ca2+
46.比较血浆胶渗压与晶渗压的作用与形成:胶渗压的作用: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和
维持血浆容量。

形成: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叫胶渗压。

晶渗压的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维持RBC正常功能和形态。

由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叫晶渗压。

47.心脏与交感.迷走神经的作用:P116
48.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
49.微循环三条通路的作用:p111 迂回通路:
直捷通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进入静脉。

动----静脉短路: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

50.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瓣膜状况P90
51.肺通气直接动力和原动力:
52.CO2和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53.血氧饱和度:Hb的氧含量与氧容量之比。

54.胃蛋白酶原由什么分泌和激活:由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

在PH《5的情况下激活即在
胃酸的作用下激活。

55.体温调节基本中枢的位置:下丘脑
56.正常尿量·少尿·多尿的概念:
57.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因素及其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58.醛固酮的分泌
59.呆小症与侏儒症引起的原因: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GH分泌不足,则患儿生长停滞,
身材矮小。

呆小症:胚胎时期缺碘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或出生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婴幼儿,脑的发育有明显的障碍,智力低下且身材矮小。

60.激素作用机制的学说
61.下丘脑调节肽: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素释放激素.生长抑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催乳素释放因子.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促黑激素释放因子.
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62.负反馈兴奋性:经过反馈调节,受控制部分的活动和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
这种方式的调节就叫····
63.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流量。

·肺换气·兴奋收缩偶连:将电兴奋和机械
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

·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渗透性泌尿:P232 的概念
64.简述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机制:
65.吸入一定量的CO2对呼吸加深加快的两条途径
6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p164
67.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怎么影响p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