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大纲参考模板
最新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大纲参考模板
二、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三、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四、峻下逐水药(甘遂、芫花、牵牛子)
思考题:
1.试述大黄、芒硝功效的异同。
第四节祛风湿药
课时:第11周,共1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独活、防己、桑寄生、五加皮的性味归经、 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2.熟悉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证、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威灵仙、秦艽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二早
常用方剂
6
复习,机动
4
合计
72
四、课堂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课时:第1周,1.5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了解中医药发展简史、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内容:
一、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药专著
二、整体观念的含义;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三、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思考题:
三、五行的基本概念
四、五行的特性及归类
五、五行生克乘侮的概念
思考题:
1•何为阴阳?阴阳属性的划分标准?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何谓五行?五行的特性是什么?
4•何谓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
第三章气血津液
课时:第2周,共4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及气与血、津液间的生理关系。
2.熟悉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气血津液的生成;气的分类。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实质是什么?
第二章阴阳五行
课时:第1周,2.5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2.熟悉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了解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运用。 教学内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的概念。
九畏的内容;妊娠用药禁忌的原则;影响中药用量的因素。
2.熟悉中药性能包括的内容;四气、归经、升降浮沉的确定依据。道地药材的含义、确定依据及各
地代表性道地药材名称;炮制方法中水飞的含义、炒与炙的区别;妊娠用药禁忌的内容;服药食忌的
基本原则。
3.了解四气、归经、升降浮沉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中药功效的含义与分类。中药的品种、采集、 贮存、炮制和用法的基本常识。
3.气与血、与津液;血与津液的生理关系?
第四章脏腑经络
课时:第3-5周,共9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与体液志华窍的关系。
2.熟悉脏腑经络的概念;脏腑的分类;六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3.了解奇恒之府的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经络系统的组成。 教学内容:
一、脏腑的概念及分类
二、五脏的生理功能、与体液志华窍的关系
1.掌握麻黄、桂枝、防风、荆芥、薄荷、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特殊 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2.熟悉解表药的含义、分类、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羌活、紫苏、生姜、白芷、牛蒡 子、升麻、蝉蜕的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3.了解解表药的配伍应用;细辛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课堂讲授,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及研究进展等知识信息。 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药学思维能力及课后进行拓展的自学能力。
态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加深他们对祖国传统 医药知识的热爱,激发和提咼学生对中医药宝库探索、求知的学习积极性。
其他:尊重学生,关心差生,促进转化。
一、解表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及分类。
二、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紫苏、生姜、白芷、细辛)
三、发散风热药(薄荷、桑叶、菊花、牛蒡子、蝉蜕、柴胡、升麻、葛根) 思考题:
1•试比较桑叶与菊花功效的异同。
2.试比较麻黄和桂枝功效的异同。
第二节清热药
课时:第10-11周,共3.5课时
3.了解祛风湿药的配伍应用;木瓜、稀簽草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教学内容:
一、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及分类。
二、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木瓜)
三、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稀簽草)
3•了解清热药的配伍应用;苦参、马齿応重楼、地骨皮、银柴胡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 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教学内容:
一、清热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及分类。
二、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夏枯草)
三、清热燥湿药(黄苓、黄连、黄柏、龙胆、苦参)
四、清热凉血药(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
学分
4学分
总学时
72
理论学时68实验学时讨论/见习学时4
课程负责人
课程群
□人文素养与素质拓展课程群□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课程群
2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课程群□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课程群
授课语言
"中文口中文+英文(英文授课>50%
□英文□其他外语
教学策略
与方法
"讲授为主□实验/实践为主□专题讨论为主
□案例教学为主□自学为主□其它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药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
二O—七年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72总学时)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代码
034849、034859
开课单位药学院中药教研室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
中医药学概论
英文名称
Basic theory of traditi onal Chin ese medici ne and Chin ese herbology
5•何为阴阳失调、邪正盛衰?
第六章诊法
课时:第7周,共1.5课时
目的要求:
了解四诊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一、望诊的的基本知识
二、问诊的的基本知识
三、闻诊的的基本知识
四、切诊的的基本知识
思考题:
1.何谓望诊?
2.切诊包括哪些内容?
第七章辨证
课时:第7周,共1.5课时
目的要求:
了解八纲及脏腑辩证的基本知识
目的要求:
1•掌握石膏、知母、栀子、黄苓、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白头翁、生地黄、玄参、 牡丹皮、赤芍、青蒿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熟悉清热药的含义、分类、功效与主治病证、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芦根、夏枯草、龙胆、大青 叶、鱼腥草、蒲公英、大血藤、水牛角的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1.中医学预防疾病的措施和基本治则有哪些?
2.中医学养生保健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第九章中药学基础理论 课时:第8-9周,共7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的含义;影响升降浮沉和毒性的主要因素;五味各自代
表的药物作用。炮制的目的;七情配伍关系内容、各情含义及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的原则;十八反与十
1.炮制的目的有哪些?
2.中药的性能包括哪些内容?
3.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归经确定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5.中药七情包括哪些内容?
6.十八反的具体内容?
7.中药的具体用量确定时,应注意哪些因素?
第十章常用中药
课时:第9-15周,共25课时
第一节解表药
课时:第9-10周,共2.5课时
目的要求:
教学内容:
一、八纲的基本知识
二、脏腑辩证的基本知识 思考题:
1.何谓八纲辨证?
2.脏腑辩证包括哪些内容?
第八章防治与养生保健
课时:第7周,共1课时
目的要求:
了解中医学预防疾病的措施及基本治则,养生保健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预防疾病的措施及基本治则
二、中医学养生保健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思考题:
教学内容:
一、中药性能的含义以及包含的内容
二、四气的含义以及确定依据,四气的临床意义。
三、五味的含义,各味代表的药物作用。
四、升降浮沉的含义及临床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五、归经的含义,确定依据,以及临床意义。
六、毒性的含义,影响毒性的因素以及对待中药毒性的正确态度。
七、中药功效的含义与分类。
八、中药的品种、采集和贮存的基本常识。
三、六腑的生理功能
四、奇恒之府的生理功能
五、脏腑之间的关系
六、经络的概念及生理功能;经络系统的组成。 思考题:
1.五脏的生理功能及与与体液志窍的关系是什么?
2.怎样理解“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3.五脏与哪五腑是表里关系?
4.何谓经络、有何生理功能?
第五章病因病机
课时:第5-6周,共4课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六淫的概念、致病的共同特点及每一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熟悉疫疠、七情的概念及致病特点;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发病的基本 原理。
3.了解饮食、劳逸及外伤等病因致病的特点,阴阳失调、邪正盛衰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一、六淫的概念、致病的共同特点及每一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熟悉泻下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证、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芒硝的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
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3.了解泻下药的配伍应用;番泻叶、芦荟、火麻仁、郁李仁、甘遂、芫花、牵牛子的分类归属、功
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教学内容:
一、泻下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