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功效和临床应用
【处方用名】半夏、制半夏、姜半夏、法半夏。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1nell1aternata(Thunb.)Bre1tenbach 的块茎。
【药性】味辛,性温,有毒。
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应用】
1.用于痰湿、寒痰所致的咳喘痰多。
本品具温燥之性,燥可去湿,故为燥湿祛痰之要药。
治脾不化湿,痰涎壅滞的咳嗽气逆等,常与橘红、茯苓等药配用,方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
若兼有寒象,痰多而清稀者,可配温肺化饮之干姜、细辛等同用;兼有热象,痰稠色黄者,则需与清热化痰药如瓜萎、黄芩等配用。
2.用于胃气上逆而致的恶心、呕吐、反胃、呃逆。
胃气以降为顺,半夏既能燥湿化痰,又能降逆和胃,故可用于多种病证引起的胃气上逆。
治水饮停于心下,呕吐不渴,常与生姜同用,方如《金匮要略》小半夏汤;如治胃反呕吐,可配人参、白蜜,方如《金匮要略》大半夏汤;属胃热呕吐者,则宜配伍黄连、竹茹等品;如为妊娠呕吐,每与苏梗、砂仁等理气和胃止呕之品配用。
3.用于结胸证,梅核气,瘿瘰痰核。
本品有辛散消痞、化痰散结之功,常配瓜萎、黄连等品,治痰热互结所致的结胸证,方如《伤寒论》小陷胸汤。
如治气郁痰结,咽中如有物阻之梅核气,常与厚朴、苏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