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目的
确保物料在正常环境下,保质期内使用,防止误用超过保质期限的物料。
2.0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生产之物品及外购物料。
3.0职责
3.1供应中心
3.1.1负责对入库物料进行标识及对生产厂家有明确保质期要求的物品进行查验;
3.1.2对将超过保质期限的物料进行标识及隔离;
3.1.3对将超过保质期限的物料开「重检单」给品质部重检验证.
3.2事业部---对将超过保质期限的物料进行标识, 隔离并入库集中管理
3.3质量中心---负责对超过保质期物料重新识别及判定
4.0控制程序
4.1生产厂家明确保质期之物品
4.1.1仓管员收货时将送货曰期及产品出厂曰期和保质期限记录在帐本上,仓管员每周对其核查,如发现物料在一周内即
将过期,需在其包装上粘贴黄色警示标识,并隔离区分,避免发料时将过期物品发放到生产车间使用;同时开出「重检单」通知品质部,由品质部根据物料性质确定该物料的状态和处置方式,在生产前进行一个小批量试验,确保大批物料生产没有问题,对试验不合格的物料集中在仓库标识,隔离统一处理。
4.1.2各使用部门每月对生产线上有生产厂家保质期要求的物品进行核查,如发现在一周内将过期,在其包装上粘贴黄色
警示标识,并隔离区分,同时将超过保质期的物料入库集中保管,由仓库集中处理,防止过期物品误用于生产。
4.2没有标明保质期起始日期的确定
4.2.1对于没有规定保质期要求的物料,本公司规定其保质期限为一年,凡超过一年储存时间之物料,仓管需进行标识、
隔离,并填写「重检单」通知质量中心进行重检验证,检验后的物料按【识别与追溯管理规范】重新标识,
合格品重新入帐,不合格的按【不符合、纠正预防控制程序】执行。
4.2.2仓管员应经常巡视库房,观察物料是否有异常(如:生锈,氧化,霉变等),发现异常即时反映。
4.2.3发放物料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并确保物品在保质期限内。
4.2.4物料发放完毕后须将剩余物品恢复在原包装中保存,如果必须更换包装须把包装上的标识贴到新的包装上。
4.6物料进厂检验保质期的要求
4.6.1对生产厂家明确了保质期限的物料,其物料自收货当曰起,其剩余有效时间不应少于其规定保质期限时间的一
半,如遇特殊情况,仓库人员应即时与品质部联系,由品质部视生产情况和物料在本厂使用的时间长短决定是
否接收。
5.0相关文件
5.1 WI-GY-006《识别与追溯管理规范》
5.2 JML-MP-12《不符合、纠正预防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
6.1 FM-GY-005《重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