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孙亚男心理10Q320103003058泉城学院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孙亚男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心理10Q3 山东省济南市250000摘要:在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引起了从教育教学到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应用,带来了教育手段的多样化。

同时,也正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结构的变革,并将会大大改变教育的面貌,并且提高教育的质量。

因此,认识知识、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对教育发展及其前景都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变革;关键词4引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了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工具。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迅速渗透,成为教育中一个重要内容。

为教与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工具,改变了学习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成为推动学生学习效能提高的一股重要力量,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转变了人们在学习方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决定了它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正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延伸了人的大脑功能,拓展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而且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除了带给人们开放的思想,自由的知识与新颖的方法,也给了教育界在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者角色定位上来了一场巨大变革。

世界正处在一个信息与通信技术大变革的时代。

知识与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日益广泛深入地渗入到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中。

知识与信息是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是信息社会的必需。

知识与信息对于信息社会,好比鲜血对于人体一样重要。

没有知识,没有信息的流通,信息社会就会崩溃,人类社会就会陷入历史倒退的危机。

知识与信息是与信息社会相伴随的信息经济的主要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信息社会的财富。

拥有知识与信息就拥有发展的优势与机会。

但是,知识、信息与自然资源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首先,知识与信息具有时效性。

知识与信息是不断更新的,今日之拥有并不保证它会永远存在下去。

因此,知识与信息的拥有是一千不断进取的过程。

其次,知识与信息具有共享性,是可以分享和再生产的资源。

知识与信息的能量只有在传播与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释放出来。

因此,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是在信息社会中拥有发展的机会和优势的关键所在,而社会的信息技术水平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和衡量标准。

现代信息技术已将“地球村”的假说变为现实。

在许多领域中,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距离已不再是影响获取产品与服务的因素。

遥距医疗、遥距教育、遥距购物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遥距模式代表着全球化的遥距经济的诞生。

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力:1.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能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形成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和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能持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评价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局限,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有效地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

能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能在不同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教学评价能力。

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等不同环节,将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辩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习惯。

能结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并能在教学活动中以身示范;能利用技术资源使全体学生都能公平受益。

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职业发展能力。

能够对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思、总结提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与同事、学生、家长、专业人员等进行交流、合作;能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过程带来的变革1.教育信息化带动现代化。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的初期,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很不理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被动地使用信息技术,当时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是有次数要求的,每一位教师在学年之中必须使用一定的时间。

但是发展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学校中教师们都是抢着去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设备融入到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在缺乏信息技术手段支撑的情况下教师们很难上好课。

2.对学习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手段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技术工具打交道,我们在使用这些工具的同时,这些工具也在无声无息地颠覆我们延续百年的学习方式。

比如,在我们日常学习过程中,当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词时,我们要去翻字典,但是现在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去上网,去网上找相关的解释,同样在探索一些未接触过的事物之前,我们也往往是要首先去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内容,以对该事物有一个前期的认识,这也就是现在常常提到的一种学习方式“搜索即学习”。

3.对教学交互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往往发生在学校中课上或课下面对面的交互,这种交互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时间是恒定的,这就导致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并不能实现人人的有效交互。

而现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们与学生的交流很多都是利用诸如QQ、MSN、博客、微博等信息技术工具或手段开展的,在这些工具和手段的帮助住下,教师不但能够实现与学生实时或异步的交互,同时还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对多,多对多的交互,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教学交互的效率。

4.对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现代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加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工具实现了大信息量的呈现,同时利用信息通讯工具在课堂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多向传递,这些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化以深入到每一个课堂之中。

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教师的教研形式也发生了转变,在传统教研之中,更多是以校本教研的形式开展的,而现代教研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诸如专题网站、资源库以及常用的通讯工具等,各个学科的教师能够将实际的距离忽略掉,与远在千里外的教师进行沟通开展远程教研,这将有利于教师实现更广层面的教研互动。

另一方面,在学校管理层面,现代学校管理已经无法离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原来利用小黑板、扩音器传递通知以及手工管理学生档案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现代教学管理之中,在相关管理软件的帮助下,学校管理者可以很容易找到所需的材料,同时借助监控系统学校管理者还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动向。

5.对课堂教学理念的变革信息技术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与课堂教学的教育理想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原来在没有班级教学的时候,我们采用的私塾教学,私塾教学的优势在于其以学生为中心,即学生要学习什么教师就会教什么,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

私塾的弊端在于其教学过程低效,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集体活动,缺乏同伴的互动,学生缺乏团队意识的培养。

班级教学的效率高,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但其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技术的影响下,可以使私塾教育与班级教育相融合。

技术进入到教育对于班级教学来说,其不仅仅是涉及到手段的变化,它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变化,涉及到教育的理念,涉及到课程的结构,甚至涉及到了教育的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变革作用:1.教学资源共享化。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资料不仅以多种形式存在,而且大量内容和资料经数字化后存贮,而且也为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共享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

2.教学形式开放化。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是通过网络系统与计算机结合,讲多媒体技术、先进的设计思想以及人机相互作用方式等统一考虑,它将有效地覆盖学校各个单元的计算机网络,使其全部信息都是开放的,通过校园网把所有的教室、实验室以及办公室和学生宿舍连在一起。

3.教学方式个性化。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现代网络教育提供了交互式的教学环境。

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可以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来学习。

4.教学环境虚拟化。

教学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电子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

在许多架设了校园网的学校,如果能够充分开发网络的虚拟教育功能,就可以做到虚拟教育与实在教育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贯通,这是未来信息化学校的发展方向。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1、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方式也单一。

教师不是授之以渔,而是授之以鱼。

当前,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加快,各种信息日新月异,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单一的教学培养学生局限的思维,这将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更加会学习。

2、有助于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信息技术自身的动态发展特性,给探究式学习带来广阔的空间。

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之应用于探究式学习,其选题广,实用性强启发性大。

网络资源丰富,有利于学生在浩瀚的“资源海”中探究、发现。

3、有助于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

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素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为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竞争、协同等模式进行合作交流。

例如在做商务实训的服装买卖活动中,我们把学生分成四个组, 分别负责产品介绍、机场接机、酒店入住及合同的签订,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最后环环相扣,完成实训题目,这种相互协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信息技术有助于高等教育的基础化和终身化由于基础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重要性和简约性,面对“知识爆炸”的世界,大学校园内有限时间的教育只能是加强基础。

同时。

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效性,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以便未来通过终身教育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