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仿真卷·历史(一)(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西周中期到春秋早期,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鼎成列,钟成律,反映出一种秩序。
春秋中期以后,出现大量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图案的青铜器。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封邦建国B.兼并战争C.铁犁牛耕D.礼崩乐坏25.表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26.周敦颐说:“自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太极即道,性与命依道而行。
”这表明()A.儒学发展到哲学高度B.道教吸收阴阳学发展C.汉学在宋代的新发展D.理学体系的构架成熟27.明代《西园闻见录》记载:“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明朝时期()A.土地交易频繁B.土地私有制确立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政府不抑土地兼并28.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C.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29.《沪江商业市景词》描述20世纪初的上海:“各行贸易待评量,借作茶楼聚会场。
每至午申人毕聚,成盘出货约期忙。
”这反映出此时的上海()A.生活习俗已经完全西方化B.一些消费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C.市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质变D.商业活动中奢侈之风大肆增长30.《建军大业》是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讲述了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到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过程。
以下场景应该出现在该影片中的是()A.国民党在黄埔创办军官学校B.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C.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31.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巨大空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
这主要是基于南方谈话()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32.古代雅典“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在自撰的墓志铭上,只字不提自己的文学创作成果,却突出其在马拉松同“长头发的波斯人”战斗的“光荣业绩”。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体现了雅典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B.彰显了公民维护城邦民主的责任感C.借此表达对雅典政治体制的不满D.反映了雅典精英阶层漠视文学创作33.有人谈到欣赏《蒙娜丽莎》曾有这样的感受:“蒙娜丽莎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美丽动人而又有点不可接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绘画表现的是对宗教题材的“人”的歌颂B.是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的反映C.刻画了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少妇的美丽D.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34.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这些数据说明了德国()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35.1948年1月,比、荷、卢等国的关税同盟生效;同年4月,英、法等西欧十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经济合作公约。
这有助于西欧()A.对抗经济互助委员会B.摆脱美苏冷战的影响C.经济进一步走向联合D.经济复苏的步伐加快二、非选择题(共52分。
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谈论古代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时,我们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图腾崇拜,古人对于作为图腾祖先的动植物,集团中的成员都加以崇敬,不敢随意损害毁伤或生杀,这种对自然的畏惧心理发挥了对自然的保护作用。
在人类进入农耕文化后,二十四节气告诉我们,古人对自然的态度是认识自然,然后去顺应自然,诸如“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谷雨前,好种棉”;“清明后,谷雨前,高粱苗儿要露尖”。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荀子也曾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这样的思想和境界,散见于各类古典文献及道家儒家等著述之中,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王震中《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渊源及其对自然的保护》材料二19世纪以来,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西方国家陆续颁布了一些防治大气、水、农药等污染的法规。
……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国家相继成立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并通过征收排污费解决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问题。
但这类被动的“尾部治理”措施收效亦不甚显著……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同时,70—80年代在环境科学的研究过程中,西方国家从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摸清了主要污染物质的污染规律。
……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思想产生的渊源和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推动西方国家环境得以较好解决的因素。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应得到的启示。
(13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英语世界,美国没有经历任何革命也变成了一支主导的力量。
法国大革命使控制着财力的商人阶级变成统治势力,取代了拥有土地的贵族们;但同样的情况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却没有经历过流血牺牲,甚至都没有打扰到民众的日常安宁。
与过去断然决裂,会导致狂热的行为,接踵而至的可能是突然的横祸和毁灭。
个人的明智,来自于他记忆的连续性,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
——[美]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围绕材料中“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以此为主题,结合世界史加以简要论述。
(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二)选考题:共15分。
请考生从第45、46、47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元朝至元五年(1268年),制定了《定台纲三十六条》,随后,《行台(行御史台)体察条例》等法规陆续出台并录入《元典章》。
这些法规改变了历朝奉行的“以卑察尊”传统,第一次使监察制度得到国家法律保障。
元在中央设御史台,在地方置行台和廉访司,对御史台负责,《定台纲三十六条》规定御史台与中书省、枢密院地位等同,并有权弹劾这些部门。
《定台纲三十六条》规定行台具有“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奸邪”的权力,行省行政体系与行台监察体系各自平行,互不统属。
廉访司负责监察行省以下路、府、州、县。
元代监察体系覆盖全国,为明清监察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中央、省、市(县)三级监察体系的最早模型。
——摘编自李晓春《从制度改革看元代监察体制的历史贡献》(1)根据材料,概括元代监察体制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元代监察体制改革的影响。
(8分)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00年前的7月1日7时30分,随着战斗哨声响起,成千上万的英国士兵开始向法国索姆河岸边进发。
这场战役的第一天成为英国军事史上最血腥的一天。
仅在这一天内,英军士兵阵亡1.9万多名,受伤超过4万名。
而德军方面这一天的损失也十分惨重。
这场战役持续了4个多月,有统计数字显示,英军伤亡人数超过48万,法军伤亡人数约25万,而他们的对手德军伤亡人数超过了50万。
然而,这场规模空前、伤亡巨大的战役,却没有赢家。
这场战役结束之后,英法联军仅仅将战线向前推进了7英里,并没有能够突破德军的防线,德军方面则承受了巨大的人员损失。
直到今天,昔日索姆河战役的土地中还埋藏着大量没有清理的弹药,法国当地农民在从事耕作和运输等生产活动时通常要小心翼翼。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哲学专业副教授马修·夏普表示:“‘索姆河’已经在100年后的今天成为工业化的、毫无道理的大规模杀戮的代名词……‘帝国主义’成为了一个肮脏的词汇。
”——摘编自闫勇《伤痛难平:英法追思索姆河战役百年》(2016年) (1)根据材料,概括索姆河战役的特点。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索姆河战役的历史影响。
(6分)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曾子,名参,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
曾参守孔子墓三年后,孔门弟子子夏、子游、子张认为有若面貌很像孔子,要把有若当孔子来事奉,强叫曾参同意。
曾参拒绝说:“不可。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父病故时,曾参“泪如涌泉,水浆不入口者七日”,以后“每读丧礼则泣下沾襟”。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摘编自《曾子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曾子被后世尊奉为“宗圣”的原因。
(8分)参考答案24.D解析A项反映的是分封制,与题目不符,故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青铜器功用的变化,与兼并战争无关,故B项错误;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时期,是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与青铜器的功用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青铜器由贵族独享到成为普通百姓的用品,反映了等级礼乐制度逐渐瓦解,故D项正确。
25.D解析“孝廉”是两汉时期选官的主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不能判断所选之人为贵族,故B项错误;“太祖(曹操)”生活于东汉末年,不能体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可知不符合“举孝廉”的标准,这与当初选官的标准有所背离,故D项正确。
26.A解析材料中周敦颐利用“太极”与“无极”论述世界的本原,这表明儒学发展到哲学高度,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儒学吸收阴阳学发展,与道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儒学在宋代的新发展,汉学的表述过于宽泛,故C项错误;材料只论述世界的本原,还未形成理学体系的构架,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