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单选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A.理论生态学B.草原生态学C.环境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是种以上的分类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A.活动积温B.有效积温C.积温D.热量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A.阴性植物B.阳性植物C.耐阴植物D.中日照植物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A.生态因子B.生存因子C.资源因子D.气候因子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A.生活期长B.个体大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D.生殖耗费少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A.遗传力B.繁殖力C.配合力D.增长力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A.生理出生率B.生态出生率C.最大出生率D.绝对出生率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A.随机型分布B.成群型分布C.均匀型分布D.随机成群型分布18.就生物而言,信息是(C)A.生物的温度B.非物质的特殊因素C.能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和行为的信号D.能感知生物的特殊因素19.气相型物质循环(D)A.贮存库在大气圈中B.贮存库在水圈中C.循环速度慢D.包括碳氮氧的循环20.可见光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C)A.产生热效应B.产生灭菌效应C.进行光合作用D.进行呼吸作用21.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2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23.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2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25.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26.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27.当光强度不足时,CO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28.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A.高温、高湿B.中温、高湿C.中湿、高湿D.中温、中湿29.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A.高B.低C.一样D.不确定30.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的光照强度称为(B)A.光饱合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3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绿光32.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33.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4.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35.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6.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7.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8.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A.大豆B.玉米C.冬小麦D.水稻39.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A.冬小麦B.甜菜C.萝卜D.水稻40.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为(D)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41.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A.多B.少C.一样D.不确定42.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A.有利B.不利C.一样D.不确定4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44.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45.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A.叶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C.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46.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A.粘土B.砂土C.壤土D.黄土47.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A.团粒结构B.片状结构C.块状结构D.柱状结构48.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有机个体49.种群平衡是指(B)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C.种群选入和迁出相等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50.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C)A.一亩地有20棵杨树B.10只/h㎡黄鼠C.100个/hi㎡鼠洞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51.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A.牛B.蛔虫C.珊瑚虫D.青蛙52.下列不属于单体生物的是(D)A.一群羊B.一窝鸟C.一只鸡D.一棵松树53.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 A.s2/m=0 B.s2/m=1 C.s2/m显着大于1 D.s2/m显着小于154.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称为(D)A.绝对出生率B.专有出生率C.最大出生率D.生态出生率55.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C)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56.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在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A)A.凸型曲线B.凹型曲线C.对角线型曲线D.S型曲线57.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A.季节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平衡58.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5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A.偏利作用B.互利共生C.原始合作D.中性作用60.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A.偏利作用B.原始合作C.偏害作用D.拟寄生61.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A.人与饲养的家畜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62.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A.季节性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的爆发63.下列动物的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D)A.大型有蹄类B.食肉类C.一些蜻蜓的成虫D.蝗虫64.根据生物体个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B)种形式。
A.2B.3C.4D.565.(B)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
A.种间竞争B.种内竞争C.个体竞争D.竞争66.雄鹿的叉角形成的原因在于(C)A.攻击B.防御C.性选择D.捕食67.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68.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69.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A.群落各成员中,建设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写与其优势度无关7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帮干湿季明显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C.乔木、灌木、草本、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高位芽达90%以上7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正确的是(A)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72.关于群落生的概念正确论述是(B)A.是不同群落自愿的镶嵌分布格局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C.每一个镶嵌体公文箱包括一种小群落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73.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74.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剧场版是一致的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75.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76.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饮食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77.最显着的群落是(B)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78.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环境B.群落外貌和结构C.群落种类组成D.群落动态79.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B)A.优势种B.特征种C.建群种D.偶见种80.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A.沼泽B.水生群落C.盐碱群落D.荒漠群落81.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A.次生演替B.快速演替C.内因性演替D.外因性演替82.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A.土壤B.地形C.气候D.生物83.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84.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D)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85.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D)A.蒙古栎B.长白落叶松C.红松D.兴安落叶松86.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A.气候顶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顶级87.群落演替后期的成熟阶段(D)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88.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A.达尔文B.奥德姆C.瓦尔明D.坦斯利89.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A.岩石圈的上层B.全部水圈C.大气圈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90.臭氧层破坏属于(B)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必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91.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92.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93.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94.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B.温带C.寒温带D.寒带9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B.亚热带季雨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9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D)A.大陆架B.开阔大洋C.河流与湖泊D.珊瑚礁9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沼泽与湿地B.开阔大洋C.荒漠D.冻原98.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温带农田B.温带草原C.荒漠D.冻原99.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A.热带雨林B.温带农田C.温带草原D.落叶阔叶林100.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A.湖泊B.热带雨林C.农田D.水库101.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荒漠D.开阔大洋102.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A)A.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103.捉100种动物容易,捉一种动物的100个个体难的生态系统是(A) A.雨林B.湖泊C.草原D.荒漠104.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B.季雨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105.大型食草有蹄类和穴居哺乳类动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温带草原106.红树苗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A.热带或亚热带B.温带C.寒温带D.极地107.下列生态系统中,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D)A.热带雨林B.北方针叶林C.温带草原D.极地冻原108.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A.煤炭资源B.核能资源C.森林资源D.天然气资源109.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A.太阳能资源B.天然气资源C.土地资源D.淡水资源110.能流和物流速度快的生态系统是(A)A.热带雨林B.落叶阔叶林C.温带草原D.北方针叶林111.下列生态消费者食物专一性强的是(A)A.热带雨林B.湖泊C.温带草原D.荒漠112.盐度周期性变化明显的生态系统是(B)A.海洋B.河口C.红树林D.盐湖113.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A)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114.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115.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116.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D.大号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117.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C)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118.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C)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119.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D)A.改善环境B.消灭竞争者C.增加总生产量D.增加净生产量120.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C)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D.荒漠121.在(B)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