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考试2009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卷分,共20分)一、术语解释<每题4 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b5E2RGbCAP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
、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3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p1EanqFDPw4、生态位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生态系统所谓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有自我调节功能的自然整体。
DXDiTa9E3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分)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2分)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2分)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2分)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
<2分)2、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
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RTCrpUDGiT 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
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5分)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偿点。
5PCzVD7HxA1 / 12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3、简述种群的概念及其群体特征种群的定义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内的个体间能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等。
<4分)jLBHrnAILg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大体分三类:①种群密度。
②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及迁出率。
③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6分)xHAQX74J0X4、简述r-策略者与k-策略者的主要特征5、简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全球初级生产量的分布有三个特点:⑴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
其主要原因是大洋区缺乏营养物质。
<分)3⑵陆地上的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量、温度和降水量的依次减少所决定的。
<分)3LDAYtRyKfE⑶海洋中初级生产力由河口湾→大陆架→大洋区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河口湾有大陆河流所携带的营养物质的输入,但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沿大陆架到大洋区逐渐降低。
<4分)Zzz6ZB2Ltk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图解碳循环的过程,并论述与碳循环有关的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中的C循环主要是伴随着光合作用和能量流动的过程而进行的<见下图)。
dvzfvkwMI1空气、水中分)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8 CO的燃烧2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化石燃料的消耗量迅速上风化分解排放数量大幅度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森林的砍伐,森林面积不断缩小,植升,使CO呼吸作用呼吸作用2淋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2CO的量减少,其结果使大气中CO含量呈上升趋势。
物吸收利用大气中火山活动22生产者消费者rqyn14ZNXI由于CO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有高度的通透性,而对地球反射的长波辐射有高死亡2岩石、沉积物化石燃料分解者2 / 12度的吸收性,大气CO浓度上升将导致大气层低处的对流层变暖,而高处的平流层变2冷,这一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3分)EmxvxOtOco从工业革命以来,地面温度已升高0.4-0.6℃,按现在CO浓度上升的趋势预2测,在未来100年中,气温可能再上升1.5-4.5℃。
<2分)SixE2yXPq52、试比较群落演替顶级学说的三种主要演替顶级理论。
(1>单元顶级论(3分>是美国生态学家Clements于1916年提出。
他认为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只有一个顶级群落,即气候顶级群落,其它一切群落类型都朝着这唯一的一种顶级群落发展。
6ewMyirQFL(2>多元顶级论(6分>由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于1954年提出。
这个学说认为,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替过程,就可以看作顶级群落。
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汇聚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级。
除气候顶级外,还可有土壤顶级、地形顶级、火烧顶级、动物顶级等。
同时还可能存在复合型顶级,如地形-土壤顶级,火烧-动物顶级等。
kavU42VRUs(3>顶级-格局假说(6分>实际上是多元顶级论的一个变型,也称作种群格局顶级论。
该学说认为,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不断变化着的,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级群落,如气候顶级、土壤顶级、地形顶级、火烧顶级等,不是截然呈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因而形成连续的顶级群落类型,构成一个顶级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
y6v3ALoS89B 卷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
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M2ub6vSTnP2、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各种生态因子中,有的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是直接的,如温度、光照、水分等;而有些因子的作用是间接的,是通过改变其它生态因子而对生物起作用的,如海拔高度、经纬度、地形的坡向及坡度是通过影响温度、光照及水分而起作用的。
0YujCfmUCw3、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其适宜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eUts8ZQVRd4、互利共生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一种相互关系。
如豆科作物与根瘤菌共生形成的根瘤。
sQsAEJkW5T3 / 125、次级生产次级生产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体的生产。
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所制造的物质和贮存的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成自身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如肉、蛋、奶、毛皮、血液都是次级生产的产物。
GMsIasNXk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生态学发展的四个时期<1)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2分>可以说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与人类历史同样古老。
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必需对其生活环境、各种自然现象及赖以生存的动植物的习性进行观察。
因而很早就注意到生物与季节、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TIrRGchYzg<2)建立时期<17世纪-19世纪)(2分>17世纪后,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开始成长。
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生态学的概念和定义。
7EqZcWLZNX<3)生态学的发展和巩固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3分>20世纪初,动、植物生态学同时得到了发展,生态学被公认为生物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
20世纪30年代后,生态学由定性描述阶段发展到定量描述阶段。
lzq7IGf02E<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3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及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
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的破坏及枯竭等对人类的未来生存构成危胁,而这些问题的控制和解决,要以生态学为基础。
引起社会上对生态学的进一步关注,生态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被称为“现代生态学”时期。
zvpgeqJ1hk2、简述光周期现象及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性<1)光周期现象(5分>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地球上各地区的日照长短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存在周期性变化。
日照长度的周期性变化,对动植物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地球上的动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光照环境中,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自对这种周期性变化的适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
NrpoJac3v1<2)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性(5分>根据植物对日照长短的反应类型,可以将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及中间性植物。
长日照植物通常要在日照长度超过一定值后才能开花,如冬小麦、油菜。
短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短于一定的值后才能开花,如水稻、玉M、大豆。
中间性植物对日照长度反应不敏感,只要其它条件合适,在一年中任何时间都能开花。
如黄瓜、蕃茄等。
1nowfTG4KI在动物中鸟类的光周期现象最明显,很多鸟类的迁移都是由日照长度的变化引起的。
鸟及一些哺乳动物的繁殖,昆虫的滞育<越冬)也受日照长短的诱导。
fjnFLDa5Zo3、简述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和进化,在形态、生理及行为方面4 / 12形成了很多对低温的适应性。
(2分>tfnNhnE6e5在形态方面,对生长在极地及高山上的植物,芽、叶片及植物表面有油腊类物质、鳞片、蜡粉、密毛的保护,植物矮小并呈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有利于保温。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个头较大,身体突出部分少,有利于保温及减少散热,还通过增加羽毛的厚度、密度及皮下脂肪的厚度,提高身体的隔热性能。
(3分>HbmVN777sL植物常以不易受冻的种子、根、块茎等越冬。
木本植物则以落叶相适应。
(2分> 在生理方面,低温环境中的植物常通过减少组织中的水分及增加细胞中物质的浓度来降低植物组织的结冰点,增加抗寒力。
通过这种方式,可使一些植物的冰点降低到-30℃甚至更低。
在生理方面,动物可以靠增加体内产热量来保持体温。
(3分>V7l4jRB8Hs4、什么是生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的集合体;(3分>群落内的各种生物由于彼此间的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和对环境的共同反应,使群落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和共同规律的有机整体;(4分>83lcPA59W9这个整体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