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球菌

球菌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毒素性休克综合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三)免疫性
人体对 “金葡菌” 具有天然免疫力
皮肤粘膜受损/ 免疫力降低时感染
免疫原性弱
人体可反复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
鉴定致病性: 甘露醇发酵试验 血浆凝固酶试验 耐热核酸酶试验
食物中毒测定肠毒素
按表面蛋白抗原 (M抗原)
可将A群链球菌分为100多个型 B群分为4个型 C群分为13个型
群别与溶血性间无平行关系
但是,对人致病的A群链球菌多呈乙型溶血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1.细胞壁成分
脂磷壁酸--粘附细胞作用 F蛋白-与纤维粘连蛋白结合,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定植
和繁殖,增加抗吞噬能力
7. 其他酶类
葡激酶 耐热核酸酶 透明质酸酶 脂酶
脑脓肿
有利于细菌扩散 增强致病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两个核酸酶编码基因 1.葡萄球菌核酸酶(Staphylococcalnuc1ease, SNase),命名为nuc1 2.耐热核酸酶(ThermonucIease, TNase),命名为nuc2
抗O试验原理及意义 6.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群、D群链球菌所致疾病 7.肺炎链球菌的形态培养特性及其与甲型链球菌的区别
肺炎链球菌致病性 8.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的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
第二十二章 球菌 page 257
又名化脓性细菌 G+ 球菌
葡萄球菌属 链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
G- 球菌
通知:下周开始上病原实验课,地点同免疫实验 要求:穿白大衣,只带实验手册、书和笔
其他物品及食品等不允许带进实验室
第二十二章 球菌 -学习重点
1.SPA的定义与应用 2.致病与非致病性葡萄球菌的区别 3.金葡菌的致病性(致病物质及其所致疾病 ) 4.链球菌属的分类 5.A群链球菌的致病性(致病物质及其所致疾病)
完全溶血,称为乙型(β)溶血,形成透明溶血环 又称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强 可以引起化脓性炎症,又称化脓性链球菌
丙型(γ)链球
不溶血,又称不溶血性链球菌,一般不致病
(2)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按多糖抗原(C抗原)
将链球菌分为A~H、K~T、U、V共20个群 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群 B、C、D、G群偶尔致病
M蛋白
抗吞噬和抵抗吞噬细胞内的杀菌作用
与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参与Ⅱ/Ⅲ 超敏
反应性疾病
2. 链球菌溶血素(streptolysin)
根据对O2的稳定性分为两种: ①链球菌溶素O (streptolysin O, SLO)
是一种含有-SH基的蛋白质,对O2敏感 溶解红细胞、破坏巨噬细胞、神经细胞 刺激机体产生“抗O” (ASO)
四、防治原则
避免创伤性感染 避免食物中毒 避免医源性感染 顽固性疖疮用自家菌苗防治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第二节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G+,0.6~1.0μm,链状排列 有菌毛样结构,含有型特异性M蛋白
培养与生化
营养要求高-需血液、糖 多数是兼性厌氧
12-3(21/5) 周五/5-6节
13-1(24/5) 周一/1-2节
13-2(27/5) 周四/3-4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3(28/5) 周五/5-6节
任务 提出问题 查阅资料 讨论,老师总结
讲授 提出问题 查阅资料 讨论,老师总结
讲授 提出问题 查阅资料 讨论,老师总结 讲授
内容
病例三 痢疾 (讲义741页) 第23章至34章
产酸不产气
鉴定分类
触酶阳性
触酶(Catalase) 也称过氧化氢酶 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3.抗原构造
SP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
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蛋白/表面抗原 可与IgG 的Fc段非特异结合,发挥:
抗调理--抗吞噬作用 IgG的Fab段还可与抗原( )结合:
(三)免疫性
荚膜多糖型特异抗体,对同型有免疫力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鉴定: 在血平板上形成 草绿色溶血环 用胆汁溶解试验或 菊糖发酵试验与 甲型链球菌鉴别 动物实验 –小鼠
四、防治原则
多价肺炎链球菌的荚膜多糖疫苗 预防小儿、老年人肺炎、败血症、脑膜炎
培养与生化
血平板生长良好,形成草绿色溶血环 可产生自溶酶-被胆汁、胆盐激活-溶解
细菌 可分解菊糖
与甲型链球菌鉴别
用胆汁溶解试验 或菊糖发酵试验
3.抗原结构
荚膜多糖抗原--型特异性,分为90个型 其中有20多个型可致疾病
菌体抗原 M蛋白--型特异性抗原,但与毒力无关 C多糖--为各型共同抗原 可用来辅助诊断活动性风湿热 原理: C多糖可与血清中CRP(C reactive protein) 形成沉淀,CRP在炎症活动期增高,故---
病例四-流感 (附加页) 第35章 呼吸道病毒
病例二 乙型肝炎
第36章、第37章
病原PBL指导教师及讨论地点
班级
1 2 3 4 备注
负责老师
地点(教室) W一 W四 W五
安春丽 王雪莲 3
4
3
王桂珍 刘 兵 54 54
54
马笑雪 王 斯 55 55
55
王 舰 王美莲 56 56
56
每个班可分为4个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为口腔、上呼吸道、阴道的正常菌群 引起龋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B群链球菌 (无乳链球菌)
为鼻咽部、直肠和阴道的正常菌群 可引起皮肤感染、产后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炎等
D群链球菌
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 衰竭、肿瘤病人易感
(三)免疫性
M蛋白、红疹毒素抗体有保护作用 猩红热病后,可获牢固免疫力 但是对异型也无免疫力
(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 MRSA)逐 渐增多 院内分离(hospital-acquired) MRSA是 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菌种 社区分离(community-acquired) MRSA 不容忽视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凝固酶(Coagulase) –鉴定致病性的指标,分为2种
(二)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引起化脓性炎症
局部感染
脓疱疮-“黄水疮”
好发于皮肤,如疖、痈、毛囊炎、甲沟炎、麦粒肿等
内脏感染
气管炎、肺炎、脓胸、中耳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
全身感染 败血症、脓毒血症
病变特点:病灶局限化,脓汁粘稠
2.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呕吐为主) 伪膜性肠炎-耐药菌株的肠毒素所致
PBL时间及内容安排
周次(日/月)
课时
8-3(23/4) 周五/5-6节
9-1(26/4) 周一/1-2节
9-2(29/4) 周四/3-4节
9-3(30/4)至11-1(10/5)
11-2(13/5) 周四/3-4节
11-3(14/5) 周五/5-6节
12-1(17/5) 周一/1-2节
12-2(20/5) 周四/3-4节
游离凝固酶 →血浆凝固 结合凝固酶 →细菌凝聚
保护细菌,使感染局限化和形成血栓
葡萄球菌溶血素(Staphylolysin)--有、、、四种
溶血素有致病性能破坏细胞膜-溶解红细胞等
杀白细胞素 (leukocidin) --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
可破坏neutrophile 和 macrophage
一般不分解菊糖 不被胆汁溶解
鉴别甲型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
不产生触酶
鉴别葡萄球菌
3.抗原结构
(1)蛋白质抗原/表面抗原—Type(型)特异性
A群链球菌有M、T、R、S蛋白抗原
其中M 蛋白与致病性有关
(2)多糖抗原/C抗原—Group(群)特异性
(3)核蛋白抗原/P抗原--无特异性
--与葡萄球菌有交叉
病例及其思考
某校多名学生在食堂进餐后2~4小时后出现恶 心、呕吐症状
取剩余食物作细菌培养,培养菌落染色镜检后 确定为G+球菌,生化反应该菌可分解甘露醇
请思考:
1.该组病例可能是何种病原菌所致? 2.其致病物质是什么? 3.要确定该病原菌,还应作哪些检测? 4.该菌还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链球菌型别多,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力 故可反复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
脓汁直接涂片染色- G+ 分离培养和鉴定
与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区别
一般不分解菊糖 不被胆汁溶解
鉴别甲型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
不产生触酶
鉴别葡萄球菌
血清学试验 抗O实验(ASO Test): 是一种体外毒素抗毒素中和实验 测定病人血清中的ASO含量,辅助诊断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
由A 群链球菌溶原菌菌株产生的耐热蛋白 有超抗原的活性 引起发热、出疹--猩红热
4.侵袭性酶类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或称扩散因子 链激酶 (streptokinase, SK)或称链球菌溶纤
维蛋白酶 链道酶 (streptodornase, SD)或称链球菌
DNA酶 胶原酶(co1lagenase)溶解胶原纤维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荚膜—最主要
肺炎链球菌溶素O-溶解RBC
有利 于细
脂磷壁酸—黏附素作用
菌在 粘膜
神经氨酸酶-水解细胞膜上的神经氨酸
上定 居繁
sIgA蛋白酶—分解粘膜表面的sIgA
殖和 扩散
(二)所致疾病
大叶性肺炎,并发胸膜炎 中耳炎、鼻窦炎,并发脑膜炎-“化脑” 败血症等
4.分类
分类方法较多而复杂,主要有2种: 根据溶血性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