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综合医院评审第三章患者安全制度规范流程汇编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第三章)患者安全制度流程规范汇编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为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保障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特制定《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
一、医务人员在给病人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病人提供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三、我院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姓名、年龄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特别注意在使用患者姓名进行识别时,不可以问病人“你是XXX吗?”,而是要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核对。
四、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五、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六、进行介入或有创诊疗前,施术者要亲自与患者(或患者亲属)面对面沟通,并把沟通内容简明扼要记录在病历上。
七、要求各科室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等患者)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牌,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八、“腕带”牌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由病房的值班护士负责填写。
九、要求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分娩室(新生儿)、新生儿病房、进入手术室以及处于昏迷状态的所有患者均要佩带“腕带”牌,以便身份核对识别。
十、“腕带”牌上填写的患者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十一、完善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交接程序与记录。
十二、关注重点环节的患者身份识别,细化识别流程。
(一)手术患者识别: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
手术前一天由病房主班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
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手术患者核对:依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
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
进入手术间之后:麻醉医生查对。
麻醉之前:手术医生、麻醉师与手术室巡回护士还必须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1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第三章)患者安全制度流程规范汇编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次的确认。
昏迷及神志不清患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
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请手术者实行手术“暂停”程序,经由手术者与参与手术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后的核对确认之后,方可切皮手术。
要求规范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并入病案保存。
(二)输血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
根据医嘱,输血及血液制品的申请单,病房护士需经二人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
输血科须经二人核对输血申请单和配血血样,同时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破裂后进行交叉配血。
病房护士检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含Rh因子)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含Rh因子),无误后方可输入。
(三)血液透析患者身份识别:对每一位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前必须进行身份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治疗。
1.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可留取患者身份证明复印件,采取三种方法识别:(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2)核对患者身份证明;(3)患者家属确认。
2.临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采取两种方法识别:(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2)患者家属确认。
3.透析室医务人员双人核对并签字。
(四)ICU患者身份识别:采用“腕带”、“身份证”、“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方法中的两种方法识别。
(五)急诊科、病房、ICU、产房之间的患者身份识别1.患者由急诊科转入病房,由急诊科人员、病房值班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病人交接登记本中。
2.患者出入病房和ICU之间,由病房护士和ICU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病人交接登记本中。
3.患者出产房进入病房,由妇产科产房护士和病房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护理记录中。
(六)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识别患者的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I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转科交接登记记录。
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人核对并签名。
(七)门诊病人使用患者姓名识别,患者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作为患者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择这些补充信息来确认病人。
医院管理实现信息化后,使用患者姓名和就诊卡识别。
2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第三章)患者安全制度流程规范汇编输血查对制度一、根据医嘱,输血及血液制品的申请单,需经二人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血型(含Rh 因子)、肝功,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
二、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破裂。
三、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含Rh 因子)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四、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含Rh 因子),无误后方可输入。
五、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24 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
六、输血单应该保留在病历中。
手术查对制度一、术前准备及接患者时,应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二、查手术名称、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三、查对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四、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
五、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
六、当家属面取下假牙和贵重物品(戒指、项链、耳环等),并交由家属保管。
医疗操作查对制度一、临床科室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二、手术室1、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的术中用药以和病历与资料、术前备皮等。
2、实施麻醉前,麻醉师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在麻醉前要与3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第三章)患者安全制度流程规范汇编病人主动交流作为最后核对途经。
同时要知道患者是否有已知的药物过敏。
3、手术切皮前,实行“暂定”,由手术者与麻醉师、护士再次核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后方可开展手术。
4、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5、除手术过程中神志清醒的患者外,应使用“腕带”作为核对患者信息依据。
6、对使用各种手术体内植入物之前,应对其标示内容与有效期的进行逐一核查。
三、药房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医师签名是否正确。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四、输血科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逐步推广使用条形码进行核对。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五、检验科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以及标本的质量。
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六、病理科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4、发报告时,查对单位。
七、医学影像科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3、使用造影剂时应查对病人对造影剂过敏4、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八、理疗科及针灸室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3、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九、供应室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4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第三章)患者安全制度流程规范汇编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4、高压消毒灭菌后的物件要查验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十、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等)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护理操作查对制度一、处理医嘱、转抄服药卡、注射卡、护理单等时,必须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执行医嘱时应注明时间并签字。
医嘱要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每周大查查对一次,护士长参加并签名。
每次查对后进行登记,参与查对者签名。
二、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