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仪器设备使用制度及操作规程

常用仪器设备使用制度及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及维护
1、专人负责,定时检查仪器性能并做好仪器的 清洁,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每月第一日常规 充电一次。 2、心电图机或导联线表面用75%酒精擦拭,自 然风干或用干爽的布清洁。 3、使用完后,电池指示只有一格电时必须充电。 4、导联电缆的芯线或屏蔽层容易损坏,尤其是 靠近两端的插头处,因此使用时切忌用力牵拉或 扭转,收藏时应盘成直径较大的圆盘,或悬挂放 置,避免扭转或锐角折叠。 5、心电图主机应避免高温、日晒、受潮、尘土 或撞击,盖好防尘罩。 6、一旦机器出现故障,必须与设备维修工程师 联系,及时维修,切勿擅自打开机盖或机壳。
1、连接电源。 2、安装注射器。 3、按HOLD 1 SEC键开机。 4、按上下箭头选择注射速度。 5、按PRLME键快速排气泡。 6、按INFUSE/STANDBY键开 始或暂停注射。 7、注射接近完毕NEAR EMPTY报警,按SILENOE键, 直到注射结束,EMPTY报警。 8、QUICK FEED为快速注射键。
应急程序
机器故障
更换备用心电图机
应急流程
及时送设备科维修并登记
设备故障应急流程
程序
输 液 泵 ︑ 注 射 泵
1、输液泵、注射泵报警。 2、管道内有空气或管道 阻塞,检查输液管道,排 除空气及管道阻塞;停电 启用备用电池,采用常规 输注方法;机器故障(速 度失控),液体速度失控, 更换备用输液泵、注射泵 或采用常规输注方法,及 时送设备科维修并登记。 3、记录处理过程。
注 射 泵 维 护 保 养
注 射 泵 操 作 步 骤
操作规程及维护
输 液 泵 维 护 保 养
1、每周定期检查输液泵性能并登记。 2、使用后的输液泵用含75%乙醇软布擦拭机身。 3、做好五防:防液体溅入机内、防碰撞、防热、 防尘、防腐蚀。 4、如输液泵长期不用,应每3个月插上交流电, 充电12小时,长期不用会导致电池报废。 5、如果发生任何损坏和不正常现象,请不要使 用输液泵,并立即与维修人员联系。
吸痰 器 操 作 流 程
操作规程及维护
吸痰 器 维 护 保 养
1、由专人负责,定时检查仪器的性能并做好外表的清洁,使之处于完 好备用状态。 2、贮液瓶的贮液不超过2/3。 3、停止使用时,清洁、浸泡消毒贮液瓶及橡胶管,干燥备用。 4、缓冲瓶起缓冲气流作用,严禁当作贮液瓶使用,避免液体进入泵体, 损坏机器。 5、使用结束后,关机前一定要先让负压降低至0.02KPa以下。 6、一旦机器出现故障,必须与设备维修工程师联系,及时维修,切勿 擅自打开机盖或机壳。
呼 吸 机 维 护 保 养
1、专人负责,定时检查仪器性能并做好仪 器的清洁,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保证各种管道消毒后备用,保持仪器外 部清洁。 3、病人脱机后应用75%酒精彻底清洁仪器、 整套呼吸回路用1:100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后,清水冲净,晾干后备用。 4、定期检查,更换氧电池、活瓣、皮囊、 细菌过滤器等零配件。 5、一旦机器出现故障,必须与设备维修工 程师联系,及时维修,切勿擅自打开机盖或 机壳。
心 电 图 机 维 护 保 养
操作规程及维护
1、检查吸引器储液瓶内消毒液(1:100含氯消毒液)200ml,拧紧瓶塞。连接导管,接通 电源,打开开关,调节合适的负压,将吸引器放置床边合适处。 2、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 3、检查患者的口、鼻腔,有义齿取下放于清水杯中。 4、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略向后仰,铺治疗巾于颌下。 5、戴手套,连接吸痰管,打开吸引器开关,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引器是否通畅,润 滑导管前端。 6、如果经口腔吸痰,嘱患者张口,昏迷者用压舌板、开口器帮助张口,吸痰完毕取出压舌 板、开口器。 7、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另一手用无菌镊夹紧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导管末 端。 8、先吸口咽部分泌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将吸痰管左右旋转缓慢上提,吸净痰液。吸痰 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吸出痰液的性状、颜色、量。 9、吸痰管取出后,吸生理盐水冲净痰液,以免堵管。 10、必要时吸痰管经鼻腔吸引。吸痰完毕,关上吸引器开关,擦净患者面部分泌物,脱手 套。
监护仪使用时出现故障
评估患者,通知医生
分析故障的原因
心 电 监 护 仪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仪器故障
非仪器故障(断电、报警)
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安慰
仪器挂“仪 器故障”牌 联系设备科 进行维修
更换备用心 电监护仪
故障排除继续使用
维修结果登记、备案
设备故障应急流程 心电图机
心电图机
1、心电图机,机器故障。 2、更换备用心电图机。 3、及时送设备科维修并 登记。
呼 吸 机 维 护 保 养
操作规程及维护
1、每周1次对注射泵进行开机检查,检测注射 泵性能、流量、容量与堵塞压力测试。 2、避免液体渗入泵内;注射泵不使用时,存 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剧烈震动,阳光直射或 紫外线照射。 3、专人管理,建立使用登记,定期检查,保 养维修制度。 4、首次使用前,或长时间不使用,当再次使 用时,要将注射泵与交流电连接,使内置电池 充电至少12小时。 5、长期不用,内部蓄电池至少每月1次,进行 充放电;电池充电后工作时间缩短,应及时更 换新电池;注射泵出现故障及时报修。
停氧前电话请设备科供应充足氧气筒
中心供氧
停氧后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应急程序
需用呼吸机患者,先以呼吸气 囊辅助呼吸,同时呼吸机氧源 接氧气筒接口 面罩给氧,将面罩氧管 与氧气筒流量表连接, 调节流量
应急流程
调整呼吸机参数,再与患者连接
注意观察氧压表,压力降至5kg/cm2时及时更换
设备故障应急流程
设备使用制度
7、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每日进行开机检查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根据仪器使用说明充电, 罩防尘罩,并做好记录;使用中的仪器设备每日擦拭消毒。 8、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当动态巡视观察其性能状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按照仪器设备故 障处理流程进行应急处置,不得中断患者抢救或治疗;对故障设备安放 “维修”标识,并 及时通知设备科维修,出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时按相关程序进行上报。 9、设备使用完毕,应做好各种附件的清理、消毒及各项功能的再检查工作,并根据各自运 行状态,执行相应标识管理。 10、积极配合设备科及国家法定检定机构,完成科室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的各种检测工作。 11、设备科定期对该类设备进行巡查,并督导临床科室进行使用分析评价,对检查中发现 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常用仪器设备使用制度及操作规程培训
部门:护理部 演讲人:当小图
C
设备使用制度 操作规程及维护 设备故障应急流程 应急调配
目 录
ONTENT
设备使用制度
PTAT.01
设备使用制度
1、与护理工作有关的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主要包括: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输液 泵、微量注射泵、洗胃机、电动吸引器、心电图机等。 2、建立使用科室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清单,建立简明操作规程卡片,悬挂或粘贴于机 器最显眼处,用以指导使用人员正确操作。 3、应定位放置、方便使用、标识明显、专人管理、不得随意挪动位置或外借。 4、每种仪器上必须有仪器编号及责任人。 5、仪器须定期维护与保养,保证性能完好,在未使用时处于备用状态,并悬挂“备用状 态”、“仪器操作流程图”、“仪器维护与保养”标识。出现故障需挂“维修”警示牌, 并及时送设备科维修。 6、根据使用科室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配置和急救业务情况,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呼 吸 机 操 作 流 程
操作规程及维护
1、设备定期清洁(清洁剂可用稀释的肥皂水),使用后清洁消毒。 2、清洁步骤: (1)关闭电源,并断开电源线。 (2)使用柔软的棉球,吸附适量的清洁剂,擦拭显示屏。 (3)使用柔软的布,吸附适量的清洁剂后,擦拭设备的表面。 (4)必要时,使用干布擦去多余的清洁剂。 (5)若有患者分泌物污染,可先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再用清水擦拭晾干。 (6)将设备放置在通风阴凉的环境下风干。 3、如果导线上有胶布等残留物, 使用胶带去污剂擦拭效果较好,用后将 导线妥善放置好。血压袖带应拆卸下来之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 15~20min,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 4、过长的导线可弯成较大的圆圈扎起,放置塑料袋或布袋内以保持清洁、 整齐,便于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零件必须丢弃,不能洗净后准备再用。 5、切勿对心电监护仪及附件进行高温、高压及浸泡消毒,避免接触酸 碱等腐蚀性气体和液体。 6、处于备用状态的监护仪应放在通风干燥处,避免潮湿,并应定期充电, 一般每周一次,由专人负责保管。
电 除 颤 维 护 保 养
操作规程及维护
1、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内插管 或气管切开置管)。 2、连接呼吸机管道,将呼吸 机给氧管与氧气瓶接通,打开 氧气瓶阀门,调节氧压表压力 至0.4MPa,插上电源,打开 呼吸机电源开关。 3、湿化器加灭菌用水、调温。 4、调好上述各项指标,用 “模拟肺”检查呼吸机工作正 常后将呼吸机同患者连接,开 始进行机械通气。
操作规程及维护
专人负责,定时检查仪器性能并做好仪器的清洁,使之处于完好 备用状态,每月第一日常规充电和放电一次。 2、电极板的清洁与擦拭:电极板平时应置于电极板卡槽中,使 用后需及时对其进行清洁与擦拭,可用肥皂水、含氯漂白剂等非 腐蚀性洗涤剂,禁止对监护导联和除颤电极进行蒸汽消毒或气体 熏蒸消毒。 3、电池保养:除颤仪可采用交流电,也可使用电池供电,电池 装入除颤仪后,应充电24h以保证电池达到全容量,平时应将仪 器与交流电源相连接并在每次使用后充足电,否则,将降低电池 容量与寿命。 4、电容维护:定期由低到高选择2-4个能量值进行充电和放电 试验。 5、清洁记录仪打印头:将打印头用蘸有酒精的棉球清洗,以去 除上面残留的纸屑。 6、一旦机器出现故障,请不要使用除颤仪,并立即与维修人员 联系。
操作规程及维护
PTAT.02
操作规程及维护
常用仪器发生故 障的防范措施表
操作规程及维护
简 易 呼 吸 球 囊 维 护 保 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