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看云识天气》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看云识天气》说课稿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
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记叙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总体上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课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分类说明。
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云写的生动形象,学习本文时,应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七年级新生经过小学学习,目前,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但未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所以,在新学期要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答题的模式。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这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信息的筛选与提取)2、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修辞方法及作用)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
首先,通过听读、自读、默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
其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探究主要内容。
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这个作为重点安排。
教法学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觉地探索精神,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特运用如下教法与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1.朗读法。
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
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3.图表概括法。
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1805年深秋拿破仑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仑军队前进的步伐。
正当拿破仑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
后来拿破仑依此攻破荷兰首都。
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的。
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是的,我们还可以根据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说明文《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一个有关拿破仑作战时的一个小故事,来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然后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这一问题导入课文,这样做直接,针对性强,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精要讲解,了解说明文体投影显示:学习目标一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二)、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三)、说明文的分类(1)、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四)、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可以综合运用。
(1).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
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比如写生物以繁殖生长过程为序,写事物以形成演变过程为序等。
(2).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
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是按实物的空间位置或构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3).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顺序。
一般按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说明。
(五)、说明方法: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画图表、作诠释。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作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2)列数据。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3)打比方。
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增强说明事物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也就是说明文中的比喻句)(4)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6)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7)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8)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释。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学生们进入中学学习的第一篇说明文,因而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为学生们今后学习说明文奠定了基础。
三、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内容投影显示:学习目标二A、积累字词;B、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明确说明顺序。
1、自读课文,积累字词。
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设计意图】学习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这是教学中必备的环节,不能丢弃;通过校正字的读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明确:"招牌"一词,本义指商业人员用来标志商品,招揽顾客的广告牌,用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
)(2)、你能迅速判断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明确:2--6自然段。
方法提示:学习说明文要注意那些概括性强的段落、句子,这种句子在段首。
根据这些关键性的句段,就能迅速把握全文。
)(3)根据以上两题,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考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总-分-总的逻辑顺序。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整体感知具有的重要作用。
通过整体感知就是要学生先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这也是加深对课文认知并进一步理解的必要一步。
在整体阅读时,理清文章的结构,明确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四、重点研讨,掌握说明方法投影显示:学习目标三A、概括3—6自然段的内容;B、了解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C、尝试用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事物。
1、自读3--6自然段,小组交流,回答下列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6自然段的内容,体会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什么说明方法表现出来的?完成下表。
晴天云简表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的光彩简表明确:3—6段主要介绍了云和光彩的名称,以及它们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这几段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
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设计意图】:设置以上问题目的是研讨本文的重点段落,使学生能够找出相关部分,筛选相关信息,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实用信息。
学习并掌握分类别这种说明方法以及作用。
2、本文在语言上很有特色,对很难描摹的云彩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
请你就文中的某一比喻句(在说明文中称为“打比方”)进行赏析。
(1)教师示范。
如:第一段“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运用了八个比喻,准确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的动态特点。
(2)学生展示。
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用“招牌”比喻天上的云,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
)b、“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用“羽毛、绫纱”比喻天上的云,生动形象地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c、“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
(用了“鳞波”比喻卷积云,把卷积云难以描摹的形态特征具体化。
)d、“像棉花团似的白云”。
(用“棉花团”比喻天上的云,形象地说明积云的松软洁白。
(3)师生归纳。
打比方: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答题格式:把___比做了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设计意图】:通过教给学生答题方法,让学生有章可依,明确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以及作用,学会答题。
3、运用分类别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你熟悉的某一事物。
【设计意图】:语文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又是为写作而服务的,因此设计了本环节。
同时,也让学生在写作说明文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分类别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五、要点回顾,体验学习成果投影显示学习目标四1、归纳总结,体验参与课堂学习的成果;2、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1、你在本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提示:(1)了解了有关看云识天气的知识;(2)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3)说明的条理要清楚;(4)说明的语言可生动;(5)说明的方法有打比方、分类别等。
2、教师小结: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说明、比喻说明等方法,使导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
看云识天气,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正如课文所言它毕竟有一定限度,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天气的准确预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昔日神话中的雷电神、风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因为科技改写着大自然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