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txt49礁石因为信念坚定,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青春因为追求崇高,才格外地绚丽多彩。
50因为年轻,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年轻。
一、基础知识1.生字词第一课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一瞬(shùn)间第二课训诫耸立迂回凝(níng??)视啜(chuò)泣纳罕(hǎn) 瘦骨嶙峋(lín xún) 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第三课零落断续收敛宽恕卑(bēi)微一丝不苟聒聒(guō)第四课终极迸溅挑逗繁密伫(zhù)立凝望笼罩伶仃稀零忍俊不禁(jīn) 仙露琼浆(jiāng) 蜂围碟阵盘虬(qiú)卧龙第六课饥寒离乱缀连远行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海天相吻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第七课贪婪堕落点缀冉冉苦熬雏形丰硕稀疏珍重累累低回沉甸甸眼巴巴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多姿多彩不可磨灭回味无穷第八课慧心嬉戏风韵慷慨闲适撤销禀告厄运折磨行乞正色落难归属流落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多愁善感天灾人祸突如其来异国他乡。
第九课固执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猝然长逝问心无愧第十一课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黄晕烘托静默舒活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第十二课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第十三课黛色灵秀贮藏终极匍匐融融澹澹芊芊细草轻飞曼舞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第十四课丁丁幽谷肥硕栖息归泊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第十六课奇幻远古骸骨乌有潜行裹藏。
葱茏幽雅叹服造物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第十七课峰峦预兆轻盈匀称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姿态万变化无常第十八课扰乱哀鸣狩猎喧嚣喑哑沉寂静谧篡夺劫掠酷爱弱肉强食隐隐约约窸窣作响连续不断夜色苍茫更胜一筹惊慌失措。
开膛破肚津津有味断肢残腿毫不犹豫第十九课观测指令合算海域畅谈神往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第二十课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第二十一课蟹花蕾堕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荡漾嫌恶笑柄可鄙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第二十二课抹攥逮怦怦树杈寒战第二十三课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第二十四课匿笑祷告并蒂菡萏攲斜慈怜第二十六课炫耀称职妥当呈报滑稽陛下精致头衔爵士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第二十七课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笼罩疏星第二十八课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第二十九课嬉戏哞哞潺潺眨巴红润孪生痒酥酥二、古诗词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观察对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何澹澹,是动态。
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静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动景,与“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东临……涌起”全是写实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两句点题。
这是诗人的想像,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同时是哲理句,暗含事物新旧交替的哲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
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感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
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
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
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歌大意: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歌大意:老友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家做客。
村外绿树环绕,青山在村子周围横斜着。
打开面对打谷场和菜园的窗子,一边举杯畅饮一边畅谈今年庄稼的收成。
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那一天,我一定要来饮酒欣赏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诗歌大意:清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歌大意: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风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歌大意: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有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大意: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在对岸还把《玉树后庭花》声声歌唱。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诗词大意:喝着一杯杯美酒,听着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
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就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诗歌大意: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诗词大意: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歌大意: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源头为它源源不断的输送活水。
四、文言文童趣一.原文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二.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安定心神仔细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蚂蚁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三.课下注释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项:颈,脖颈。
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7.徐:慢慢地。
8.唳:鸟鸣。
9.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10.果:果真。
11.林:树林12.兴:兴趣。
13.方:正14.驱:赶、驱逐。
四.成语今译:[明察秋毫]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
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