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长桥卧波, 龙归大海!
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 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 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 36 km。大桥建成后将缩短 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 120余公里。
英法海底隧道
(二)兰州地形与交通布局
(1)为什么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 (2)推断兰州城区主干道是什么走向? (3)以兰州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 路布局的影响?
(二)兰州地形与交通布局
课本P93活动1 (1)为什么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 兰州位于我国西部山区,黄河谷地地形相对平坦; 靠近黄河,水源充足,
我国地势大致上呈西高东低
地势阶梯 主要地形
第一阶梯
高原
第二阶梯 高原盆地
第三阶梯 平原丘陵
地势阶梯 主要地形 线路密度
第一阶梯 高原 小
第二阶梯 高原盆地 较大
第三阶梯 平原丘陵 最大
(一)我国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本P91活动 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第三级阶梯密度最大,第二级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 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 系?分析其原因? 我国地势 西高东低 ,呈 阶梯 状分布,使得交通 线路密度表现出 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的特点。
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清水河特大桥采取陆地上架桥的方式预留出藏羚羊 迁徙通道
总结:交通线路设计原则
1、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 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 因素的综合影响。 2、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 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在图4-14中,有A、B、C三种铁路先线方案,其 中相对合理的是哪种方案?为什么? C方案相对合理
A线路最短,但要翻过 山顶,地形坡度大;B线 路较长,中间还需穿过山 顶的鞍部,地形坡度也较 大;C方案虽线路也较长, 但所经地区坡度较小,修 筑难度小。
请设计一条从城市A到乡村B的公路
河 流 农田 聚落
影 响 聚 落 的 因 素
地 自然因素 气 河
形 候 流 分布 形态
聚 落 的 特 征
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 因 素 交 通 规模
政治、军事等
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聚落仅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聚落主要指乡村,不包括城市 C、聚落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风俗文化 D、城市的规模较大,人口数量少,密度高 2、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C) ①山区一般土地肥沃,便于农耕,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②世界的城市都位于平原上 ③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 ④平原、高原和山区都会有城市分布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1地形对交通路线分布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1、交通运输 指利用各种交通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 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2、作用 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 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3、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二、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 、 气候 、 水文 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 、资源、城镇分布 、工 农业生产水平、 科学技术 等。
3、云南丽江古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主要原因是 C A、濒临海洋 B、人口稀少 C、海拔较高,北面有更高山脉分布 D、地势低平
4、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 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 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 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 5、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其形成原因中,不属于 自然条件的是( D ) A、地形较平坦 B、土壤较肥沃 C、水源条件好 D、农牧业较发达
沼 泽
在设计路线时,你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呢?
在陡坡上成“之”字 型 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跨过河流时修建桥梁 应避开沼泽地
少占良田 连接居民点, 方便人们出行
青藏铁路建设要 考虑哪些因素?
青藏铁路示意图
技术措施
建设 “陆上桥” 等工程措施来穿过550多公里 的冻土地区。 知识链接: 冻土 是指在寒冷的季节,土壤中所含的水结 成冰的状态。冻土地带,在温暖的季节会融化下 降,寒冷的季节则冻结膨胀,这一起一降会严重 影响铁路路基的稳定性。青藏铁路将穿过这样的 冻土地段长达550公里。
三、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一)我国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的命名方式一般为地名+地形类型
如青藏高原,青藏(青海和西藏)+高原(地形类型)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6、我国的古村落遗址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这表明 我国先民在选择居住地的时候已充分考虑到了( B ) A.土壤及气候的影响 B水源及地形的影响 C水源及土壤的影响 D地形及气候的影响
7.我国东部的低山丘陵适宜发展 A A.林业 B.种植业 C.工矿业 D.畜牧业
D 8.有“聚宝盆”和“天府之国”美誉的地形区分别是 A..太湖平原、四川盆地 B.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 C.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D.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课本P94活动探究
四、技术进步对交通的影响
课本P94活动探究
结合四川省地形图和交通路线图,从地形和 交通方面分析历史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 及如今“蜀道不再难”的原因。 ⊙地形崎岖不平,交通方式单一、线路少,社 会生产力水平低。 ⊙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交通方式多样 化,交通线路联网化。随着宝成、成昆、襄渝、 成渝、川黔等铁路以及一系列公路的修建、从根 本上改变了四川省过去交通困难的格局。
(2)推断兰州城区主干道是什么走向? 东西走向。城区沿自西向东流的黄河分布;城区 南北两侧山峦对峙,不利城区扩宽。 (3)以兰州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 布局的影响? 地形深刻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形态、密度、分布、 规模等方面。
(三)四川地形与交通布局
1、课本P92 活动 思考:四川省 大致可分为哪 两个地形区?
西部山地高原
东部四川盆地
东部四川盆地
东部四川盆地的平 原地区,交通线路 稠密,基本呈“网 状”分布
川西山地高原地区
西部的川西高原, 交通线路稀疏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交通线路 地形 布局 走向 形态
原因
选线原则
平原 地形对交通建 选择 有利地形, 平直 网状 设限制 较少 。 稠密 避开 不利地段, 地区 尽可能降低 地形起伏大, 工程造价 ,减 “之” 山区 稀疏 弯曲 交通建设限制 少 生态环境破坏 字形 因素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