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施工排水ppt
5 深井井点
适应:
渗透系数较大、涌水量大、降水深度较大的砂类土,及用 其他井点降水不易解决的深层降水, 施工工艺: •深井的成孔方法可采用冲击钻孔、回旋钻孔、潜水电钻钻 孔或水冲法成孔 •抽水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抽,一切满足要求后再转入 正常工作。 •井管使用完毕,用起重设备将井管口套住徐徐拔出,滤水 管拔出洗净后可再用。 •拔出所留的洞用砂砾填实。
提供方便,也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
(a)防止涌水;(b)使边坡稳定;(c)防止土的上冒;(d)减小横向荷载;(e)防止流砂
• 井点类型及适用范围
井点类型 单级轻型井点 多级轻型井点 喷射井点 电渗井点 管井井点 深管井井点 水平辐射井点 引渗井点
渗透系数 0.1~20 m/d
降水深度 3~6 m 6~20
• 井点管的埋设与使用 (1)埋设方法:
– 水冲法:水枪、井管自身(高压水) – 钻孔法:正循环钻 、反循环钻、
冲击钻 – 振动水冲法:
• (2)使用要求: – 开挖前2~5天开泵止堵塞。
(3)注意问题: – 1)真空度0.6~0.7大气压 – 2)死管:检查、变活 – 3)设观测井检查水位下降情况
(4)拔除井管: 基坑回填后; 卷扬机、支架 ; 51×6.5m上拔力1.2~1.8t
2 喷射井点
条件:
• 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6 m时,一般的轻型井点就难以收 到预期的降水效果,喷射井点以增加降水深度,达到设 计要求。
• 粉土、极细致和粉砂中较为适用.。在较粗的砂粒中, 由于出水量较大,循环水流就显得不经济,这时宜采用 深井泵。
3.1 基坑施工-降水
降水目的
① 防止涌水、冒砂,保证在较干燥的状态下施工; ② 防止滑坡、塌方、坑底隆起; ③ 减少坑壁支护结构的水平荷载。
• 特点
• 效果明显,使土壁稳定、避免流砂、防止隆起、方便 施工;
• 可能引起周围地面和建筑物沉降。
降水作用
① 防止地下水因渗流而产生流砂、管涌等渗透破坏作用。 ② 提高边坡或坑壁围护结构的稳定性。 ③ 避免水下作业,使基坑施工能在水位以上进行,为施工
• 地下水位8~20m,甚至20 m以上。
施工方法
喷射井点管埋设方法与轻型井点相同,对于10 m以上的 井点管宜用吊车下管;每下好一根井点管,立即与总管 接通并试抽排泥;安装喷射井管前应逐根冲洗;若采用 喷水井点则需注意工作水的洁净,以防阻塞或摩擦喷嘴。
3 电渗井点示意图
•原理: 在粘性土和粉质粘土中进行基坑开挖施工,由于土体的渗透系 数较小,为加速土中水分向井点管中流入,从而提高降水施工 的效果,除了应用真空产生抽吸作用以外,还可加用电渗。 •适应条件: 因此,对于渗透系数较小的饱和粘土(小于0.1 m/d),特别是 淤泥和淤泥质粘土。 •施工工艺 阴极埋设:与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相同,阳极埋设可用75 mm旋叶式电钻钻孔埋设,如深度不大,亦可用锤击法打入 ; 阳极埋设:直径50~70 mm钢管或直径20~25mm钢筋或铝棒, 埋设于井点管内侧1.2~1.5 m处并成平行交错排列。阴阳极数 量宜相等,必要时阳极数量可略多。阳极入土深度一般要比井 点管深500mm,通电时工作电压不宜大于60V。工作时应保 持地面干燥,尽量绝缘。
0.1~20
8~20
< 0.1
5~6
20~200
3~5
10~250
25~30
大面积降水
不透水层下有渗存水层
最大井距
主要原理
1.6~2 m
地上真空泵或喷射嘴 真空吸水
2~3m 地下喷射嘴真空吸水 极距1m 钢筋阳极加速渗流 20~50 单井真空泵、离心泵 30~50 单井潜水泵排水
平管引水至大口井排出 打穿不透水层,引至下一存水层
地下含水构造的种类
不透水层 不透水层 不透水层
滞水层 潜水层 承压水层
1. 轻型井点 a. 设备
图3-2 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全貌图 l-地面;2-水泵房;3-总管;4-弯联管;5-并点管;6-滤管;7-原
有地下水位线;8-降低后地下水位线;9-基坑
二级轻型井点降水
1-钢管; 2-管壁上的小孔; 3-缠绕的塑料管; 4-细滤网; 5-粗滤网; 6-粗铁丝保护网; 7-井点管; 8-铸铁头
图3-4 单排井点 布置简图 (a) 平面布置
(b) 高程布置
图3-5 双排线状 井点布置图 (a) 平面布置
(b) 高程布置
图3-6 环形井点布置简图 (a) 平面布置 (b) 高程布置
(b)井点管埋设 • 井点管埋设程序
总管排放——井点管埋设——弯连管连接——抽水设 备安装。 • 总管坡度: 总管应具有0.25%~0.5%坡度(坡向泵房)。 • 施工方法 (c)井点管系统运行 (d)井点管拆除 (e)质量控制要点
管井井点构造
φ50出水管
钢板井 φ75总管 盖
粘土封口 φ50出水管
电缆 砾石滤水 层φ375钢井管
潜水电泵
滤水管
滤网 导向段 开孔底板 中粗砂 井孔
钢管深管井井点
粘土封 沉 口砂管
无砂混凝 土滤水管 砾石滤水 层 潜水电泵
沉砂管 井孔
无砂混凝土管深管 井井点
6 降水方法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a)降水与排水是配合基坑开挖的安全措施,施工前应直 降水和排水设计。当在基坑外降水时,应有降水范围的估 算,对重要建筑物或公共设施在降水过程中应监测。 (b)降水过程中,基坑附近的地基土壤会有一定的沉降, 可能使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产生附加沉降、位移,施工时 应加以注意,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c)降水系统施工完后,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 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 置新的井管。 (d)降水系统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e)降水与排水施工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3-3的规定。
• 连接管用胶皮管、塑料透明管或钢管弯头: 直径为38-55 mm。每个连接管均宜装设阀门,以便检修井 点。
• 集水总管 一般用直径为100~127mm的无缝钢管分节连接,每节长 度约为4m,其上每隔0.8~1.6m装有与井点管相连接的短 接头。
• 抽水设备 真空泵井点、 射流泵井点 隔膜泵井
施工操作要点 高程布置 井点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