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医学心理学基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58 题)1、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A、医学B、社会学C、心理学D、生理学E生理心理学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E】A、心身是统一的B、心理对健康和疾病有能动作用C、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D、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E、以上都是3、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A、动物的心理发育B、病人的焦虑C、人际关系紧张D、人的不良行为E人群心理健康水平4、不属于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是【E】A、健康心理学B、变态心理学C、神经心理学D、药物心理学E教育心理学5、心理科学诞生的标志是【C】A、希波克拉底提出气质体液说B、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论C、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D、詹姆斯等人提出新心理学理论E巴甫洛夫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6、《黄帝内经》提出的“天人合一” 、“形神合一”的心理学观点属于医学心理学发展的哪一阶段【B】A、神灵医学心理学时代B、哲学医学心理学时代C、科学医学心理学时代D、现代医学心理学时代E以上都不是7、弗洛伊德提出五个阶段的性发展理论,肛门期”在【B】A、出生至一岁半时期B、一岁半至三岁时期C、四至六岁儿童期D、七至十二岁的儿童期E 十三岁以上青春期及成人期8、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B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C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D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E 下丘脑-垂体后叶轴9、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异常行为、神经症的症状主要是通过什么得来的【A 、外界刺激B 、生理反应C 、人的认知D 、学习过程E 、遗传因素10 、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 B 】A 、临床心理学B 、健康心理学C 、行为医学D 、心身医学E 神经心理学11 、通过交谈或问卷的方法了解一些人对某一事件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在医学心理 学的研究方法中属于【 A 】 B 】D 】A、调查法B、临床观察法C、个案法D、实验法E心理测验法1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是靠力比多(libido )推动的,它属于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中的哪种理论【C】A、潜意识理论B、人格理论C、性欲学说D、释梦学说E心理防御机制学说13、人的行为不是由本能决定,也不简单是外部刺激的结果,而是人的理性评价的结果,这种观点符合【D】A、精神分析理论B、行为主义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D 、认知理论E心理生理学理论14、弗洛伊德认为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是在哪一层次运行【C】A、意识活动B、前意识活动c、潜意识活动D、前意识与潜意识活动E以上都不是15、心理发展的原动力是【c】A、意识活动B、前意识活动C、潜意识活动D、前意识与潜意识活动E以上都不是16、心理学的研究对对象是人的【A】A、心理活动和行为B、情绪和行为C、心理活动和观念D 、智力和观念E智力和情绪17、心理过程包括哪三个过程【C】A、气质、性格和能力B、动力、活动和评价C、认识、情绪和意志D、认识、人格和活动E、动力、情绪和意志18、学习和记忆的电生理学基础是【D】A、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B、胆碱能神经元动作电位C、内流钙离子D、突触长时程增强电位E经典条件反射19、思维的重要特征是【E】A、抽象性和创造性B、深刻性和观念性C、上升性和决策性D、分析性和综合性E间接性和概括性20、想象的基本材料是【C】A、感觉B、知觉C、表象D、语言E记忆21、情绪是与何种需要相联系的【A】A、生理需要B、交际需要C、认知需要D 、安全需要E 自我实现需要22 、激情的特点是【 D 】A 、持久且强烈B 、持久且微弱C 、积极且短暂D 、短暂且爆发E 积极且稳定23 、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E 】A 、环境、心境、生理变化B 、情景、心境、条件反射C 、情景、刺激、生理过程D 、认知、反应、结果评价E 情景、认知、生理变化24 、情绪可通过哪些系统的生理反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25 、意志通过什么途径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 E 】A 、影响自我暗示 A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B 、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C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D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E 呼吸系统、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D 】B、影响人的思维方式C、影响人的个性特征D、影响需要和动机强度E影响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26、按照需要起源,可把需要分为哪两大类【A】A、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C、自然需要和精神需要D、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E、物质需要和心理需要27、动机产生的两个条件是【D】A、需要和目的B、需求和目标C、诱因和目的D、需要和诱因E、意志和目的28、人格包括【D】A、人格特质和人格维度B、人格模式和人格倾向C、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D、人格特征和人格倾向E、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29、人格核心是【C】A、气质B、能力C性格D、需要E动机30、不属于性格特征的是【D】A、对现实的态度特征B、意志特征C、情绪特征D 、应激特征E、智力特征31、个性结构理论认为哪几部分保持平衡状态有利于人格正常发展A】【A、本我、自我和超我B、本我、自我和现实C、自我和现实D、本我和自我E、本我和超我32、卡特尔认为人格是由什么构成的【E】A、人格因素B、人格特征C、根源特质D、表面特质E人格特质33、艾森克认为人格有哪几个维度【B】A、情绪性维度、气质性维度和稳定性维度B、情绪性维度、内外向维度和精神质维度C、气质性维度、内外向维度与稳定性维度D、理智性维度、情绪性维度和意志性维度E理智性维度、内外向维度和精神质维度34、 A 型性格的人易患下列何种疾病【C】A、过敏性紫癜B、支气管哮喘C、冠心病D 、癌症E糖尿病35、下列哪项不是A 型行为特征【E】A、脾气急躁B、时间紧迫感C、争强好胜D、对人有敌意E对环境强烈不满36、与肿瘤有密切关系的行为是【C】A 、B 、C 、D 、E 、37 、人脑不仅反映当前所看到、听到的事物,还能反映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和想象出来 从未见到过的事物,这说明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什么特点【A 、客观真实性B 、系统整体性C 、抽象概括性D 、间接创造性E 、主观能动性38 、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神经结构这一物质基础之后才有了心理机能39 、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心理过程是【 A 、感觉B 、知觉C 、记忆 E 】D 】A 、 心理是脑的功能B 、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C 、 心理是极其复杂的D 、 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E 、 A 】D 、思维E 想象40 、当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识别出来,这是【4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种情绪状态是【 A 】A 、心境B 、激情C 、应激D 、美感E 悲哀42 、汽车正在行驶中,一名儿童突然冲向马路对面。
司机急刹车,汽车在发出刺耳的 刹车声后停住,儿童在车前的半米处跑过。
这时司机顿感心跳加快,头上冒汗,手脚无力, 这种情绪状态是【 D 】A 、心境B 、激情C 、情感D 、应激E 情操 D 】 A 、 回忆B 、识记 C 、遗忘 D 、再认 E 、 保持43、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是【B】A、认识B、丿意志C情感D、感知E思维44、动机受干扰阻滞,被迫放弃而导致需要不能满足的负性情绪状态,叫做【A、动机冲突B、挫折C、抑郁D 、应激E心境45、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E】A、语言能力B、想象能力C、辨别能力D、特殊能力E —般能力46、《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其动作稳定缓慢,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敏感多疑,孤独多A、多血质B】虑,情感体验深刻且持久。
林黛玉的气质类型属于【D】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E兴奋质47、《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其动作稳定缓慢,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敏感多疑,孤独多虑,情感体验深刻且持久。
根据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林黛玉体内占优势的体液是【A 、血液B、黄胆汁C、粘液D、胃液E黑胆汁48、《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其动作稳定缓慢,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敏感多疑,孤独多虑,情感体验深刻且持久。
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林黛玉的神经活动类型属于【A】A、抑制型B、兴奋型C、活泼型P> D、安静型E均衡型49、一名幼儿去动物园游玩,能说出很多动物的名字,这是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E】C】c、理解性D、个别性E恒常性50、一个有经验的医生,能够从X 线片上看到并不为一般人所觉察的病灶,这是知觉的【Cl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个别性E恒常性51、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约束自己言行的心理品质是意志的【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E、独立性52、办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E、独立性DlCl53、执拗和一意孤行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C】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E、独立性54 、马期洛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需要是【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爱与被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E】55、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爱与被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56 、“前有狼,后有虎” ,这种动机冲突是【B】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E双趋双避冲突57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这种动机冲突是【A】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E双趋双避冲突58 、“想吃糖,又怕胖” ,这种动机冲突是【C】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E双趋双避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