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病人的苏醒及转运

麻醉病人的苏醒及转运


2.当病人出现呼吸衰竭、低体温、延迟苏醒、 明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气道炎症受损(如 广泛的口腔手术)。应当在手术后保留气管 导管直至这些情况好转后再拔管。 3.及时处理并发症:心律失常、高血压、低 血压、心肌缺血、呼吸抑制等是苏醒期较常 见的并发症,应及时处理。 4全麻催醒药的应用:一般尽量不用麻醉催 醒药,如果需要使用,应用有针对性的催醒 药,并从小剂量开始。
五.转运过程的观察之一
1.搬运前先检查各种引流管并放置好各管道 2.搬运后检查各种引流管固定、通畅,运送过程保持各种 引流管固定、通畅 3.骨科病人要固定好骨折部位,专人托扶肢体或特殊管道 4.带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的病人,头部切勿后仰,防止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脱出,特别注意气管插管的位置
3.拔管时麻醉深度应足够浅,肌松作用完全 消除,病人自主呼吸恢复足够通气量,同时 必须有一定的麻醉深度以免“屏气”或声门 活跃收缩。随着麻醉的变浅,顺序出现下列 呼吸体征:自动呼吸、呼吸不规则、出现吞 咽动作、出现呼吸末停顿就应立即拔管。麻 醉过浅才拔管易出现屏气、心动过速、高血 压等。 4.有些拮抗药对逆转麻醉药的抑制作用有一 定效果,由于拮抗药也有副作用,不提倡常 规应用。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转运过程的观察之二
1.密切观察病情:护士站在病人头侧 2.防范意外:上好护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控制车 速 3.保持病人舒适
六.记录
1.病人在运送前的评估情况
2.病人在运送中的病情情况 3.病人在运送后的评估情况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二)吸入麻醉病人苏醒及恢复
吸入麻醉病人的苏醒可以看着是吸入麻醉 药的洗出过程。应用低流量麻醉在手术结 束时应比高流量更早关闭挥发罐。整个手 术结束后,用高流量纯氧快速冲洗病人及 回路中残余的麻醉药。
吸入麻醉苏醒注意事项
1.吸入麻醉药洗出越干净越有利于病苏醒过 程的平稳和病人的恢复,过多的残余不仅 可能导致病人烦躁、呕吐,甚至抑制清醒 状态和呼吸。 2.在手术结束前减少吸入量,静脉给于一定 的止痛药,有利于吸入麻醉的尽早排出, 增加病人对气管导管的耐受,也减轻拔管 时的应激反应,术后仍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清醒比较安静平稳。
1.病情变化的风险 2.设备故障的风险 3.突发事件的风险 4.安全防护的风险
二.制定转运计划
1.需要谁来陪同这个病人? 2.需要什么设备,设备是否已检测和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3.你对你的病人的病情了解程度以至于能在运送途中预知与 其相关的问题的发生吗?
4.你已作好了一个运送计划吗? 5.你已详细地记录了整个过程吗?
麻醉病人的苏醒及转运
全麻病人的苏醒
全麻的苏醒是指麻醉手术结束至病人苏醒, 是病人从无意识状态向清醒转变并恢复完 整的保护性反射的过程。一般需要30-50分 钟,超过3小时则为苏醒延长。应注意以下 几项:
(一)苏醒病人应注意以下事项
1.加强呼吸管理:苏醒期呼吸逐渐恢复,管 理不当极易发生缺氧。对残余的肌松药进 行拮抗,使其自主呼吸恢复,判断自主呼 吸功能恢复是否满意的标准,是指安静状 态下脱氧15分钟以上,病人的脉搏血氧饱 和度维持在95%以上(老年人或特殊病人应 达到麻醉前水平)。全麻后气管导管拔除 是苏醒的一个关键时刻,应在自主呼吸恢 复满意后拔除。
1.评估病人 2.制定转运计划 3.设备药物人员准备 4.正确搬运病人 5.转运过程的观察 6.记录
一.评估病人
1.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引流管,输血输 液管,骨科病人的固定、牵引情况 2.患者转运时存在的风险 3.转运潜在的利益大于运送的风险的医疗判 断
转运的风险
四.正确搬运患者
1.颈椎骨折/手术病人:带颈围/颈托,两边放沙袋固定, 专人固定头部,保持脊椎同一直线,身下放置床单或中单 或使用过床板,站在头位的人负责喊口令,同时用力。 2.胸椎/腰椎损伤病人:硬板,保持脊椎同一直线,身下放 置床单或中单或使用过床板,一人喊口令,同时用力。禁 止抱、背。 3.四肢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运 4.牵引病人:保持牵引重力线的角度和重量
病人转运前麻醉医生应确信
1.病人心率血压稳定、在运送中没有监护的 情况下,不会有明显的改变。 2.病人呼吸恢复良好,潮气量足够。 3.运送途中出现问题能妥善处理(如呼吸道 不畅,呕吐等)。 4.病人生理功能稳定,每隔10分钟观察一次 而不会发生严重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危重病人转运
转运指引
三.设备药物人员准备之一
1.呼吸支持设备 2.循环支持设备 3.其他设备 4.药物 5.人员
设备药物人员准备之二
1.至少两名合格的医务人员需要陪同 2.通常是一位医生和一位护士及一位工友 3.两位都应是接受过气道管理和急危重病人 管理培训和具备此方面经验。 4.不稳定的病人需要在运送团队中有一个更 高级别的专业人员来陪同。
相关主题